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樽美酒醉他乡” ——法国吉美博物馆唐代特展印象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金樽美酒醉他乡” ——法国吉美博物馆唐代特展印象记

来源:文汇报2025-07-13 09:31

  作者:毛秋瑾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特展于2024年11月20日至2025年3月3日在巴黎举办。这一为庆祝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重要展览,汇聚了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7件(套)精美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占比近40%;且展品多为考古新发现或博物馆新藏品,向观众展示了唐代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新成果。在精巧夺目的唐代金银器三大窖藏之外,笔者试以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及吐谷浑慕容智墓中出土文物为例,谈谈观展印象。

  金银器窖藏所见唐代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齐东方在《唐代金银器研究》中说,正是在大唐帝国“国泰民安、财富聚集、相对自由”之际,“‘丝绸之路’兴盛畅通,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金银器物的大量传入,犹如‘万事俱备’之后的‘东风’一样,为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契机”。

  唐代金银器有三大窖藏,其一是指1970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南郊的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265件,器型既有本土样式又受到异域影响,呈现多种文化因素,代表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二是1987年发掘于陕西宝鸡的法门寺地宫窖藏,121件(组)金银器多为皇室供奉佛祖的佛教用具或宫廷御用品,以品级高著称;其三是1982年出土于江苏镇江的丁卯桥窖藏,数量达950余件,体现唐代润州(今镇江)作为金银器制作中心的地位,产品多供奉皇室。

  在吉美博物馆唐代特展中,三大金银器窖藏罕见地“合体”了,展上有法门寺7件、何家村7件及丁卯桥13件文物,分布在各单元,唐代的茶文化、酒文化由此获得展现。

  丁卯桥窖藏9世纪唐代银壶、夹木炭用银筷、银茶匙、长柄银茶勺、银碟、荷叶形银盖等器物很突出,多件刻有“力士”铭文,这应当是当时的一个“品牌”名称。笔者被荷叶形银盖的造型深深吸引。这件高7.3厘米、宽20.6厘米的银质器盖,呈卷边荷叶形,边口悬有四尾鱼状装饰,似有“鱼戏莲叶间”之寓意;盖顶饰有曲状钮,盖面錾刻双曲线,精细地表现荷叶细密的叶脉。整件器物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设计独特且富有美感。根据唐代饮茶加盐的习俗,以及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相似器盖,推测此器盖可能为贮盐之器的盖子。

  还有一件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的底部也刻有“力士”字样。器盖上一对凤鸟头尾相连,展翅翱翔,呼之欲出。盖为四出莲瓣形设计,盖面隆起,似一朵覆盖的莲花。器身还装饰有飞雁、奔鹿、牡丹团花和缠枝莲等纹样,寓意吉祥美好。其功能应是装茶叶的银盒。银盒錾刻装饰纹样生动华丽,体现了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丁卯桥窖藏中有一件大银酒瓮尤其引人注目,高度达55厘米,底部竖刻“酒瓮壹口并盖锁子等共重贰百陆拾肆两柒钱”,明确表明器物的功用和重量。在这件大体量的酒具附近,还陈列了凸棱高足银杯、银制竹节形及带叶形酒棋、银鎏金酒筹等物品。“论语玉烛”酒筹是唐人喝酒行酒令的器具,酒筹上的文字均为楷书。展柜中的两支酒筹写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自饮十分”,意思是自己喝一杯酒;“乘肥马,衣轻裘——衣服鲜好处十分”,意思应是衣服鲜亮的人喝一杯酒。

  除了三大窖藏,展品中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金银器。如扬州博物馆藏唐代伎乐飞天金栉和嵌宝金耳坠,均为女性饰品,制作精细,镂空工艺运用得炉火纯青。又如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及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多件吐蕃时期(7—9世纪)金饰、金杯、鎏金银饰片等器物,或装饰以绿松石及宝石,或有着兽面、狮子、凤凰等图案,都精美绝伦,也反映了吐蕃使用金银器的特色。

  粟特人安菩夫妇墓与唐三彩打马球女俑

  安菩夫妇墓是唐代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位于洛阳龙门东山北麓,1981年发掘出土129件(组)珍贵文物。从出土墓志可知,安菩来自昭武九姓之一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他和妻子何氏均为粟特人。他出生于公元600年前后,父亲曾是安国的“大首领”,唐灭东突厥后,公元630年率部归附唐朝。安菩曾受命率部从唐军北征“北狄”,“以一当千,独扫蜂飞之众”。他因骁勇善战、保卫唐朝边疆而被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安菩于公元664年去世,最初被葬在长安,四十年后公元704年妻子何氏去世,其子安金藏在709年将其墓迁至洛阳与何氏合葬,建造了安菩夫妇墓。

  安金藏最初只是东都洛阳宫中执掌宗庙礼仪的一个乐工,后因剖腹力保太子李旦清白而感动武则天。睿宗和玄宗时期,曾任游骑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册封代国公。安金藏不仅忠心护主,对父母更是力尽孝道。在为父母建造合葬墓时,他按中原礼俗进行安葬,放入墓志,置办了当时顶级的陪葬品。幸而墓葬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偶然发现,其后被整体搬迁至洛阳古墓博物馆,出土文物保存在洛阳博物馆。

  安菩夫妇墓陪葬品中以唐三彩最为突出,一是数量多,共出土有59件;二是质量精,器物形制较大,造型优美,釉色鲜亮。这次唐代特展展出的安菩墓三彩器包括两件胡人俑、一对文武官俑、一件人面镇墓兽、一件单刀髻女俑、一件绿釉男侍俑,另有一件河南巩义窑白瓷酒水器,共展出8件文物。虽然最独特的三彩黑釉马未能借展,但展出的这几件也极具代表性。

  进入展厅第一单元,笔者的目光就不由自主被唐三彩文武官俑吸引。文官俑高110厘米,武官俑高116厘米,两件宽度均为25厘米。文官俑头戴黑色一梁进贤冠,足着绿色云头履,拱手立于三彩岩座上;武官俑头戴黑色鹖冠,冠缘饰一周宝珠,足着黄靴,拱手立于三彩高台座上,手中握一笏板。从面部神态来说,文官俑眉眼修长,面相端庄;武官俑长髭浓须,双眼圆睁,射出令人胆寒的目光。如此高大鲜亮、制作精细的三彩俑,是唐代文武官俑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展览中还有一组四件唐三彩打马球女俑,2012年出土于洛阳唐代王雄诞夫人魏氏墓。王雄诞是唐初左骁卫大将军,官秩正三品,墓志显示墓主人是其夫人魏氏。墓中出土四件女俑骑在马上,均身着翻领窄袖长襦,脚蹬平底高筒靴,躬身向左,右臂平抬胸前,左手屈肘后拉作奋力挽缰状,看来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这是唐代流行的打马球场景。马球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项运动,汉末文献已出现。其起源公认的说法是波斯说,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至少有十多位唐代皇帝爱好打马球,这项运动也由此风靡,从军队到宫廷贵族、平民百姓,女性也参与其中。唐墓壁画中也有描绘马球的场景,最出名的是章怀太子李贤墓马球图壁画,展现了当时马球运动的盛况。至于打马球俑,早在1958年,西安唐韦泂墓就曾出土19件三彩打马球女俑。国内外多个博物馆也都收藏有打马球俑。这次展出的四件,既是考古新成果,又能代表唐三彩高超的工艺水平,釉色鲜亮,人物表情、姿态传神,传递出马球运动激烈的氛围。

  吐谷浑慕容智墓再现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

  慕容智墓是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的墓葬,2019年在甘肃武威发掘,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慕容智是吐谷浑末代统治者慕容诺曷钵的第三子,母亲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唐太宗之女)。他在唐朝担任三品武将,封号为“喜王”,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去世。墓葬中出土《慕容智墓志》一合,墓志左侧面还刻有两行用汉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应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墓内还出土大量精美的随葬品。仪仗俑群、镇墓兽等反映唐代葬制与吐谷浑文化的融合;文房用具(笔墨纸)等展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细节;其他还有六曲屏风、木质胡床等罕见文物。这次特展共展出慕容智墓文物四件(套),包括金银餐饮具一套、鎏金银马具一套、银釦木胎漆碗一件、绿地缠枝团窠凤鸟纹锦半臂一件。

  这套金银餐饮具在出土时,银胡瓶内装着绿色的液体,瓶口还有封泥和木塞残渣。后经科学检测,证实液体是白葡萄酒的遗存,这是国内首次考古发现白葡萄酒实物。葡萄酒以及装酒的银器“胡瓶”,都是早于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南北朝以后,人们开始掌握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慕容智墓出土的酒和酒器是唐代饮酒习俗的真实反映。

  鎏金银马具一套包括革带、带饰、带扣、带箍、节约等部分。除革带以外皆为银质,表面鎏金。节约是指马具不同带子交叉的位置放置的配件,节约可以减少绳带扎绑的绳结,还能避免绳索相交处的杂乱,既能起到控制马匹的作用,又显得整洁耐看。西周开始就有节约出土,许多诸侯级别的墓葬中都能发现它的存在。展出的这套马具品相极好,有三叶花形鎏金银节约,中心鎏金部位装饰有昂首前扑的母狮;有圭形鎏金银带饰,中心为雄狮食鹿图案,表面鎏金;另有三角形鎏金银带饰,中间饰有趴着的雄狮;以及鎏金银杏叶(杏叶是在萨珊马具的影响下产生的马具饰件),中心鎏金部位饰有跃起的雄狮反身噬鹿,等等。这些图案深受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

  慕容智墓出土有一百余件漆木器,数量之多在唐代墓葬中是很罕见的。展品银釦木胎漆碗造型典雅,黑色漆面似泛着温润光泽。笔墨纸这些文房用具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装在漆盒中,大漆(生漆)天然具有防腐功能。半臂即短袖上衣,是唐代十分常见的服饰。永泰公主墓壁画所绘侍女、吐鲁番出土的女佣,都可见到半臂的服用。完整的唐代半臂实物在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有收藏,包括浑脱半臂、茶蜡缬半臂、夹缬罗半臂等;出土文物有代表性的要数慕容智墓的三件。展出的这件半臂,衣身总长96厘米,上半部为绿地缠枝团窠凤鸟纹锦,袖口及领口为黄地麒麟纹锦,下半部为土黄色菱格纹绮,内衬黄絁。另外两件的名称是缠枝团窠鹿纹锦半臂和浅黄色团窠纹绫半臂。

  从金属文物到漆木器再到纺织品,再加上陶俑,慕容智墓出土器物材质丰富,制作工艺精湛,数量也很可观;加之文化内涵丰富,兼有大唐文化、吐谷浑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反映了不同文明的交融,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丝绸之路青海道也即吐谷浑道的重要性,正如清代张翙诗中所描绘:“祁连磅礴拥孤城,文物当年似两京。”

  (作者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淬火年代》的“哑火”直击长剧创作之痛

  • 赵阡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银幕角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