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极岛》能破浪前行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东极岛》能破浪前行吗

来源:齐鲁晚报2025-08-14 09:32

  作者:刘宗智

  票房口碑不如预期

  《东极岛》由管虎、费振翔共同执导,梁静任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朱一龙、吴磊、倪妮领衔主演。影片取材自二战时期发生在浙江舟山东极岛的真实历史事件——1942年,一艘满载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船“里斯本丸”,在途经舟山群岛海域时遭美国潜艇鱼雷攻击沉没。危急时刻,198名舟山当地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奋勇营救,成功救下384名英军战俘,并在日军大规模搜捕下,保护、营救了3名英国人。

  8月9日,管虎、费振翔执导的战争片《东极岛》登陆暑期档,却未能如预期般“叫好又叫座”,反而陷入口碑争议。

  《东极岛》用炽烈的镜头,重现了这段鲜为人知却又充满人性光辉的历史篇章。故事的开始,吴磊饰演的阿荡,不顾阻拦救起落水的英军战俘托马斯·纽曼,两个角色虽然语言不通,但对“go home(回家)”的共识,让彼此迅速建立起友谊,也激发了阿荡遵从内心的正义与善良,解救运输船上被困战俘的信念。随着故事的发展,日军在东极岛和“里斯本丸”号上的暴行,让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倪妮饰演的阿花,以及杨皓宇饰演的保长李元兴、陈明昊饰演的陈先生、倪大红饰演的吴老大、李九霄饰演的千金等角色各自觉醒,于是便有了最后全村渔民共同出海救援的壮阔之举。

  自官宣定档以来,《东极岛》一直备受关注,但从目前来看,其市场、口碑表现与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网络平台数据,影片上映首日票房6976万元,排片占比33.9%,紧随其后的周末共取得将近1.3亿的票房,排片占比下降至19.5%。而同期竞争的国产二维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却以黑马之姿在同个周末拿下2亿票房,排片占比升至23.6%。截至8月12日,《东极岛》上映5天取得票房2.32亿,AI预测总票房从9.38亿跌至6.79亿。

  相较于《南京照相馆》的“叫好又叫座”,《东极岛》的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网友认为,“全片以阿赑的视角串联整个故事,以个体小切口展现宏大历史,管虎导演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也有网友觉得影片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节奏把控不足,剧情有些松散”“渔民群像沦为背景板,角色塑造稍逊一筹”。

  刷新国产工业片制作水平

  《东极岛》在制作层面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巨轮沉没之际,巨大的虹吸漩涡骤然形成,将船体残骸与落水者一并卷入深海,身临其境的窒息感让观众仿佛随海浪坠入深渊,直至漩涡平息仍心有余悸,有观众直呼:“太震撼了!感觉东极岛的浪打到了脸上。”

  据悉,影片历时6年筹备、7个月拍摄,为呈现沉船灾难的压迫感,剧组采用超高实拍占比,尤其水下营救戏份全部实景拍摄。演员需在6米深水区完成搏斗、潜水等高风险动作,一组长达2分半的沉船长镜头被影评人称为“国产水下摄影新标杆”。剧组共启用了5个水棚(水景摄影棚),其中,最大的占地面积达9000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恒温水景棚,能够模拟200种海浪效果。为进一步还原运输船沉没时所产生漩涡的可怕吸力,剧组还启用了十几台快艇发动机。

  管虎导演坦言,水戏对任何电影团队来说都是“最难的一件事”,但真正支撑所有人走下去的,是中国渔民“救人”的情怀,那份担当与淳朴善良的本能,直至今日依旧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场景搭建同样考究,复原上世纪40年代东极岛渔村风貌,飓风中的海浪特效获得戛纳技术团队加持。除了岛上渔村,还有按照原尺寸1∶1还原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原型货轮长过百米,垂直高度在10米以上——尽管剧组此次搭建的不是一整条船,而是结合受损情况搭建了船侧舷、船中段、前甲板、战俘舱4个分段,但为了满足登船实拍,道具船的船舱和甲板必须保证在特定倾斜角度下仍能供人站立、行动。

  片中,朱一龙、吴磊、倪妮等演员的表现也令观众眼前一亮,汗湿的小麦色皮肤、健硕的肌肉线条、粗粝质朴的造型都堪称前所未见。在朱一龙看来,阿赑“在影片前半段的处事方式看似圆滑,是因为他希望带着弟弟在乱世中好好活下去。他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或所谓的大人物,他会恐惧、会挣扎,甚至想过躲起来。但当他经历了日军登岛屠村、弟弟在船上和日军指挥官同归于尽,以及打开船舱看到全是英军尸体的惨状后,他突然意识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忍让无法带来安全、保护不了身边的人,他就需要抗争。”

  “想带来不一样的类型片”

  以影像书写历史,需要在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间寻找平衡。同样取材于“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真实性层面做到了严谨考据。

  影片由方励执导,以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其作为一位从事深海探测30年的技术专家和资深电影制片人,历时8年探测沉船、记录历史的经历。片中大致有两条故事线,第一条故事线是“历史回溯线”,主要通过历史影像、虚拟影像以及当事人口述等方式还原“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全过程。第二条故事线是“抢救史料线”,这条故事线采用行旅叙事,由导演方励及其主创团队担任寻访历史的主角。借助行旅叙事,《里斯本丸沉没》巧妙地将方励以及主创团队寻访“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当事人的故事串联起来,纪录片的真实感、可信度以及叙事的流动性均得以增强。影片上映后,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双重认可,先后获得了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等奖项,并获评豆瓣2024年度电影榜单2024评分最高纪录片。

  作为剧情片,为提高可看性,电影《东极岛》则结合史实,进行了艺术化改编。《里斯本丸沉没》从亲历者——主要是英军战俘及其家人的视角加以呈现,而电影《东极岛》中,救人的渔民成为绝对主角,与前者主要是还原史实不同,它更意在书写一种精神。管虎表示,“通过这个电影可以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部电影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我们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类型片,不一样的人物和不一样的风景,最重要是给各位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视听盛宴,为此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刘宗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当创作者背离了初心

  • 《戏台》: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对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