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捕风追影》:“老派”功夫片还奏效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捕风追影》:“老派”功夫片还奏效吗

来源:文汇报2025-08-25 09:28

  作者:臧韵杰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昨晚8时,暑期档唯一一部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在上映第九天票房突破5亿元,以5.52亿元暂列今年暑期档票房榜第五。目前,淘票票标记“想看”人数高达27.3万,影片的预测总票房将冲至11.5亿元,大概率将跻身暑期档票房前三。

  在特效大片扎堆的当下,这部由杨子执导,成龙、张子枫、梁家辉等主演的作品靠什么突围?答案是:以拳拳到肉的动作爽感、实景拍摄的诚意,把观众带回老派功夫片的热血激情,为暑期档电影市场添上一抹硬核色彩。

  近身肉搏,带来硬核爽感

  《捕风追影》的故事围绕着澳门司警局展开,一伙诡计多端的天才盗匪凭借超强的反侦查能力和高科技手段,劫走数亿资产并戏耍警方“天眼”系统。无奈之下,司警局请回退休多年的跟踪专家黄德忠(成龙饰),由他带领年轻司警何秋果(张子枫饰)等人重组“神秘跟踪队”,与梁家辉饰演的“影子”傅隆生及其率领的养子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对决。

  电影中,跑酷、跳伞、枪战、爆破、近身肉搏等场景一应俱全,展现了成家班的风采。成龙虽已过古稀之年,但熟悉的动作风格和对环境道具的巧妙运用,让人想起他的黄金时代。被戏称为“家具城战神”的他在洗衣房以晾衣杆为武器,将反派塞进滚筒洗衣机,既规避了老年人硬拼体力的不合理,也延续了他特色的“功夫喜剧”。梁家辉则在孤儿院走廊中手持短刃与30人近身缠斗,67岁的他每一刀都精准狠辣,癫狂中透着末路枭雄的悲凉。

  在影片内,当警方依赖的高科技手段失灵,黄德忠的“老派跟踪术”成为破局的关键。“我就是一个老派的人,喜欢看老派的电影,爱老派的帅哥,守老派的规矩,做老派的事情。”影片之外,豆瓣上一位ID为“小烨”的网友这样致敬“老派”功夫片。

  “老带新”,童年DNA动了

  上映一周,《捕风追影》豆瓣评分稳居8.1分,被称为“成龙十年最佳作品”。过去十年间,他从“功夫之王”沦为“烂片专业户”,《传说》《急先锋》等作品豆瓣评分均未超过5分,两个月前上映的《功夫梦:融合之道》仅仅收获500多万元票房,“成龙老了”“江郎才尽”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而《捕风追影》让观众看到了成龙的自我革新。动作层面,片中他不再强行扮演“年轻打星”,而是坦然接受角色的年龄设定——黄德忠走路时会扶腰,打斗后会喘气,但关键时刻的经验与智慧却无人能及。文戏层面,他与张子枫的忏悔戏贡献职业生涯高光时刻:提及害死战友往事时,手指颤抖、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将创伤具象化。梁家辉在路演中感叹:“他的进步太快,真的让我感动了。”

  “老带新”模式下,年轻演员同样交出了不错答卷。张子枫饰演的何秋果,既有女警的干练,又有对前辈的崇拜,与成龙的对手戏被观众称为“《成龙历险记》真人版”:“像极了变老后的龙叔带着长大的小玉破案,童年DNA动了。”张子枫坦言:“被比作小玉是我的荣幸,《成龙历险记》也是我的童年。”成龙更现场认证:“她走在前面的背影,真有动画里那个感觉!”此沙更是凭借三个性格迥异的养子角色惊艳观众,从沉默寡言的打手到阴狠狡诈的智囊,每个角色的眼神与动作细节都截然不同。

  这些年轻演员没有模仿成龙的风格,而是在原有的框架中注入新的表演逻辑。在导演杨子看来,不管是片中新旧技术冲突还是新老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最终是一种融合,变成一种传承,一种延续,我觉得这是一件最美丽的事情”。

  融合新元素,开拓新思路

  在不少人崇尚视效奇观与碎片爽感的当下,成龙所承载的那种血肉真实的“老派”动作片,是否真的还有容身之地?

  市场似乎并未舍弃这种需求。前些年的《怒火·重案》票房超13亿元,谢霆锋饰演的反派,用刀拼杀出动作片的立足之地;此前《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成功再次证明,拥有纯粹动作张力与江湖情义的电影依旧拥有不少的拥趸。

  而《捕风追影》的成绩则让这份期待有了更确切的回响。成龙证明了自己“尚能饭”,而功夫片的未来,也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中愈发清晰。“《捕风追影》为日后的成龙电影、以及香港功夫电影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一个还过得去的故事,让演技派发光发热;‘量大质优’的打戏,融合新的动作元素,让更多能打的年轻演员顶上来。香港功夫电影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影评人曾于里如是说。

  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电影延续了成龙电影的经典传统:播放失误花絮。年迈的成龙在威亚上踉跄失衡、打斗中被误伤……这些“不完美”的瞬间,不免令人心头一紧。

  “今年已经是我入行的第64年了。40岁时我认为要退休,结果老天爷一直给饭吃到现在。”面对依然支持他的观众,成龙动情承诺,“我会演一辈子,演到你们不看为止。”(臧韵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安万现象”背后隐藏的艺术规律与文化密码

  • Labubu出圈:中国潮玩IP的文化价值与未来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