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星出书救得了出版业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明星出书救得了出版业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9-11 10:41

  作者:桑梓

  2025年图书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差。一方面,是老生常谈的书业遇冷。据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5年图书零售市场持续萎靡。出版和书店从业者普遍表示,这是他们近年来经历的销售情况最不理想的一年。另一方面,今年又是明星纷纷出书的一年。从邓紫棋的科幻小说《启示路》、曾轶可的《TAYOUZI1银壳下载》,到郭德纲的首部长篇小说《相声演义》、脱口秀演员小佳的首部散文集《蜉蝣直上》,振兴图书市场的任务,仿佛交到了明星手上。

  明星出书为何变得频繁

  这并非今年才涌现出的现象。2024年,演员陈冲出版自传性散文集《猫鱼》,至今在“豆瓣读书”上有近12000人评价,保持了8.5分的高分。这本书也入围了豆瓣2024年度图书等多份榜单,成为该年国内非虚构作品里备受瞩目的一本。

  除此之外,明星经纪人杨天真的《通透》《去遇见》、脱口秀演员刘旸的《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孟川的《星官出征》、蒲熠星的《有人自林中坠落》等书,都可见近三年来,明星出书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究其原因,在这个“跨界”已成常态的环境下,对明星来说,写书也是一种跨界的选择,是一种玩票,也是与粉丝互动的方式。对明星来说,出书的经济回报不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更像是他们选择多一种表达的载体。譬如歌手邓紫棋在谈及为何创作科幻小说时,就说到这源于她制作的专辑《启示录》,但有太多的话是专辑无法承载的,她就把这么多年来的思考写进了小说。

  另一种形式,来自于出版社编辑对明星、艺人的约稿。刘旸的书稿源自已故编辑苏本的邀约。苏本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她策划编辑了《惜别》《我的母亲做保洁》《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等佳作。2022年,刘旸在播客“无聊斋FM”中提到他曾写过一本单口喜剧教材,苏本所在的编辑团队就主动联系上他,鼓励他出一本科普单口喜剧、雅俗共赏的书。只可惜,书还没出来,苏本就因病去世了。刘旸在回忆此事时,直言那一刻,当他得知苏本去世的消息,他感受到了喜剧的失败。也正因如此,他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完成这本书。

  陈冲的《猫鱼》同样来自于邀请。这本书缘起于《繁花》作者、《上海文学》执行主编金宇澄对陈冲文字的欣赏。他看到陈冲在微博上写的一篇悼文后,当即与她取得联系,邀请她在《上海文学》写专栏。陈冲担心写不长,金宇澄让她就写自己经历的过去,先写三四千字的大纲,不必有任何顾忌,再从大纲里发现值得扩展的句子,那一个个闪光的句子,都有潜质延伸成一篇文章。

  这个专栏定名为《轮到我的时候我该说什么》,即为《猫鱼》的原稿。所谓猫鱼,出自上海话,本是指一种在菜场出售的用来喂猫的小鱼。陈冲的哥哥陈川回忆,他当年买回来猫鱼,在碗里冻成了冰,放到马桶里却又神奇地复活了。于是在这本书里,猫鱼也寓意着一种生命的特质:“始终卑微、弱小,却坚韧地活着。”

  《启示路》是邓紫棋的自我疗愈

  限于篇幅,在近两年的明星、艺人新书里,我想着重聊三本书:邓紫棋的《启示路》、陈冲的《猫鱼》和小佳的《蜉蝣直上》。

  《启示路》的上架标签是科幻,但读罢更像是幻想言情。作为科幻新人,邓紫棋很努力地去学习了一些物理学领域的术语,试图在书里讨论人工智能、虚拟空间、人机结合、量子力学、自由意志等话题。例如她写了一个名为乐土的虚拟空间,用户在乐土中重新定义自我,与其他虚拟人共同交互出一个自由发展的“拟人间”。主人公聂爱凡是一名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科技公司董事长,他在设计乐土时赋予了这个世界自由意志,他不去粗暴改变乐土人的选择,而是通过技术,让乐土世界诞生出许多条不同的启示路,让乐土人自己去选择、经历、承担代价。

  女主角秋辰曦则像是脱胎于邓紫棋人生的一个角色。她遭遇原生家庭创伤,又因车祸而右腿截肢,但凭借韧劲和艺术嗅觉,她成为受人尊敬的服装设计师,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生活。事业上的成功看似使她走出泥潭,但身体与精神的创伤,依然令她渴望得到真正的治愈。

  这本书写了很多科技名词,但它指向的仍是爱与疗愈,是自我寻找,是邓紫棋写给自己疗伤的。从科幻的角度,作者钻了很多口井,但都挖得不深,科幻概念没能延展成紧密深邃的故事,浓厚的表达欲冲垮了叙事结构本应有的理性,使得小说最终变为披着科幻皮的青春伤痛文学。邓紫棋作为小说新人,勇于挑战科幻长篇,在勇气上值得肯定。但如果因为对歌手本身的喜爱,就吹捧这部小说达到了多么高的水准,其实质不过是护短性质的捧杀。

  有的文本不逊色于大部分职业作家

  相比之下,陈冲在《猫鱼》中展现的写作技巧更加成熟。“一个女孩走在野地里,泥土和斑驳的草地都在暗区,是不同层次的褐色、棕色、绿色,黄昏最后的日光勾勒出她的侧影,浅色的长裙在光里隐约透出一点腿的形状。”这是《猫鱼》里的句子。毫不夸张地说,陈冲对事物的感受、描写能力,对于氛围感的营造,比大部分专业作家都要出色。

  《猫鱼》是她对自我的演艺生涯、家庭成员和成长年代的追忆。从一个上海医学家庭在时局风雨中的颠簸,到一个天才演员远渡重洋,再到那些如花瓣般洒落在岁月里的分离与死亡,陈冲用绵丽而潮湿的笔触将其勾勒明晰。

  她的文字很有生活感,而不只是概括和议论,也不似寻常明星写作,敷衍些鸡汤和名人交往故事。譬如她会仔细描写说一口溧阳话的小保姆莲芬,她系着围裙,捏一块抹布发愣,大声喊着“小头来哉,长脚来哉”。等莲芬更加融入上海了,她开始爱一切新潮时髦的东西,“穿皮夹克、喇叭裤,走进走出一阵风,只有一口顽固的乡音未变”。在追忆家族旧事时,她写到姥姥的战时经历,1935年,受社会风潮的鼓舞,怀着身孕的姥姥与友人组织了上海妇女界救国会,后发展成中华救国会,还不辞辛劳投入到编辑《中华医学杂志》的工作中去。在姥姥动荡的一生中,有一段母亲转述的经历让陈冲心有余悸,那是在战时姥姥从上海到重庆,姥姥和女儿坐了火车、汽车、牛车、木船,陈冲写道:“当时从日占区去重庆是不允许的,姥姥在各个关口需要通行证,需要交通工具,只好求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帮忙。那些都不是好人,他们占姥姥便宜。我问,怎么占她便宜?母亲犹豫了一下说,她要陪他们睡觉。我哑口无言,完全没有想到母亲会跟我这样说。”

  在陈冲的文字里,有电影《末代皇帝》般的质感。如果说陈冲的文字兼具了导演、女演员、写作者这三重视角,是其天才般的艺术感受力在文本上的延续,那么小佳的《蜉蝣直上》是今年的“艺人新书”里,我最惊喜的一本。

  小佳是福建人,通过线上讲脱口秀,他的才华被更多人看见。因大脑缺氧造成神经系统疾病,他需要面对发音不畅、走路很难走快等难题,但他幽默地把自己的处境放在段子里,化解了苦大仇深的情绪。在《蜉蝣直上》里,你能读到一个小镇青年的敏感之心,也能看见脱口秀演员如何笑着说生活中苦的事。

  小佳的父亲是镇畜牧站的一名小职工,母亲是服装厂的女工,小佳在书中并不避讳,当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不似正常人时,那种失望、厌恶的脸色。在小地方,生下的孩子有疾病,母亲很容易因此被说闲话。有邻居因此建议小佳的母亲,要不要给小佳办一个残疾人的证,这样还能够有补贴。母亲拒绝了这个提议。多年以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母亲才袒露自己当时的顾虑:“我打这个标签,是关系到他一辈子的事情……说有补贴,社会对他有特殊的关照,我们都不需要这个,我不需要这个。要什么靠他自己去努力……我儿子再怎么样,在我们的心中,他就是正常人。”

  在这本书里,小佳诚实地剖析了自我:从缺失父爱的家庭关系,到闽南县城里的社会面貌和权力生态,再到从福建小镇到大城市闯荡的心路。从小地方往上爬的青年,会对这本书更有感触。

  小佳的幽默感,是孩子用清澈的目光看大人的世界,冷不丁指出“皇帝的新衣”,比如他写叔叔阿姨们在平时生活跟开会时的判若两人,开会时大家都像是在角色扮演:“明明在办公室都是有说有笑,偶尔看看报纸、玩玩电脑的,怎么一开会就显得如此严肃。”他也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景观中,窥见有意思的一面,或者就像港台电影里的鬼马少年,突然说那种有点冷有点贱的笑话。比如他写年少认识的俊杭,说他长相很像“我在菜市场第一次见到的许坤,不流口水版”。写参加父亲的葬礼,他来了句地狱笑话:“该把我爸照片P老一点的,现在放在这一排显得英年早逝,很是可怜,一看我这儿子这样,更可怜了。”谈到脱口秀演员的生活,他说,脱口秀演员也会看彼此的差评,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小佳也没有回避故乡宗族文化与民间习俗中暴露出的性别歧视。譬如:“尪”在闽南语是“老公”的意思,“神明”的闽南语也是尪,小佳用锋利的笔触写道:“庙里跟家里,女人都要伺候着。”而在村里,离了婚的女人会被村里人看不起,可男人离婚却不会经受太多指责。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小佳写到母亲收拾男人们饭局后的现场:“过几巡,喝醉的男人们该回家的回家,该睡觉的睡觉,留下母亲一人收拾残余。‘铁饭碗’收拾不了饭碗。”

  在后记里,小佳说:“人生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不断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外貌、原生家庭,因此一个小小的我诞生,生来就具备被动与妥协。但《蜉蝣直上》要写的,是一个人怎么在不可选择的出生设定后,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那些长期不被看见的灵魂,像蜉蝣,“在水底里经过数年的蜕皮,等到跃然水面便进入生命的倒计时,用一天完成精彩的一生”。小佳用“蜉蝣直上”做书名,就是因为“蜉蝣直上”代表了普通人这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刻,却满是遗憾,而这种绚烂一刹与落满遗憾,交织出你我的一生。心向鸿鹄,身似蜉蝣,盼神明庇佑于天地,在摇曳的河流上寻找自己的浮舟。正因如此,我对《蜉蝣直上》这本书别有感触,它是属于村镇青年的《回归故里》,它再次说明——真诚地解剖自己,是写作不过时的法则。(桑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聊斋:兰若寺》谈谈拼盘电影如何超越简单拼接?

  • 俗能生巧:音乐剧《大状王》何以“粤”来“粤”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