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敦煌舞乐的东方美学探索——评微短剧《舞动敦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敦煌舞乐的东方美学探索——评微短剧《舞动敦煌》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09-12 10:07

  作者:赵 晖

  敦煌舞乐的东方美学探索 ——评微短剧《舞动敦煌》作为国内第一部舞蹈类微短剧,《舞动敦煌》以古今两位女性舞者的自我成长为主线,完成了一次有关敦煌舞乐的东方美学探索之旅,构建了艺术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场。该剧由央视频和抖音集团联合出品,以敦煌伎乐图为核心意象,用时空交错的奇幻叙事展现了现代舞者陈曦与唐代舞姬昭慕云灵魂互换后所发生的故事。在历史厚重感与青春成长弧光的叙事交织中,《舞动敦煌》探索了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镜像中的完美却无法企及的理想自我的现实困境,以舞蹈为叙事切口,试图对敦煌文化的当代传承进行诗意诠释,探索微短剧如何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镜像结构下的人物弧光

  该剧以双线并行的镜像叙事,在时空交错中构建起“历史镜像—现实投射—文化互文”的三维结构。全剧在叙事上采用外视角与内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尤其是双女主“灵魂互换”后的内视角叙事,从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来推进情节的总体进展。陈曦与昭慕云如同彼此的倒影,在身份错位中实现双向成长。出身舞蹈学院的陈曦天赋异禀却心高气傲,因毕业大戏的主舞之争与同伴产生裂痕,灵魂意外穿越到唐代温婉隐忍的舞姬昭慕云身上,这就如同一个人的两面,陈曦的自傲与昭慕云的自卑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与治愈。

  陈曦在守护《伎乐图》中,与商队穿越戈壁,学会协作与信任,而昭慕云则在舞蹈教室内让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天女“活”了过来。这种奇幻的设定,隐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碰撞融合,陈曦的锋芒需要历史的沉淀,昭慕云的柔韧需要现代精神的赋能,敦煌舞蹈搭建起两者之间精神交流的通道。

  人物共情的镜像折射

  在《舞动敦煌》的双线叙事中,舞蹈不仅是情节推进的媒介,更是承载人物成长、文化传承与精神共鸣的核心象征,呈现出多重维度的隐喻性表达。

  首先,舞蹈作为灵魂共鸣的媒介。舞蹈是连接陈曦与昭慕云的超现实审美符号,这种寓意表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源泉动力。当陈曦在敦煌莫高窟洞窟中模仿壁画舞姿,昭慕云在教室内跳出古韵胡旋舞,肢体语言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成为“灵魂互换”后深层的沟通方式。二人通过舞蹈的旋转跳跃,实现“心电感应”和精神共振,这正如敦煌壁画中凝固的舞姿穿越时空仍能震撼当代,艺术符号成为人类情感交流的媒介载体。

  其次,舞蹈消解了古今文化隔阂。敦煌舞蹈融合我国的中原、西域以及印度等地多样文化因素,其本身就有极强的文化融合象征意味,对个体生命的成长无疑具有隐喻意义。现代时空中的陈曦,以舞为生、孤芳自赏,她“换位”到了唐代,体验到舞蹈的本质不是舞台的炫耀,而是情感的艺术表达,是对生活的审美创造。这种认知层面的改变,让她意识到个体生命只有融入集体的洪流中才有价值,因而她也在冒死守护壁画的逃亡经历中,从不折不扣的“个人英雄主义”拥护者成长为“团队荣誉”的捍卫者。

  唐代时空中的昭慕云,曾是被安律达踹翻却不敢反抗的卑微舞姬,她穿越到现代舞台后,成为敦煌舞乐的演绎者,其带有西域特色的长袖善舞让失落的古典舞乐重回现实生活。与此同时,她也找到了尊严。应该说,陈曦和昭慕云就如同一个女性的自我与超我,她们在敦煌舞蹈中找到了对话的场域,并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再次,舞蹈成为女性反禁锢的精神表达。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曾提及“人是在与一个虚幻的自己的认同中,才变成个人的”。剧中,两位女性仿佛是并蒂莲,她们虽然性格相悖,但是都渴望自我破茧而出。昭慕云逃亡时以舞姿祈祷,舞蹈是她在绝境中保持精神韧性的方式,肢体的具象化是她内心情感的外化;陈曦在练习室中用舞蹈宣泄愤怒,在现实梦境中她反抗舞蹈面具下“狰狞”的人格,也是她内心恐惧的符号隐喻,她想打破的不仅是外在的规训,更是女性自我成长的认知局限。因此,无论是唐代舞姬的隐忍还是现代舞者的锋芒,舞蹈都成为女性超越现实束缚、抵达精神自由的通道,正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意象,舞者挣脱地心引力,完成人类对自由意志的向往。

  最后,舞蹈作为女性自我觉醒的符号工具。“成长”是这部微短剧的核心主题,这种成长指向两个维度:个体成长和价值成长。陈曦与昭慕云在互换灵魂后,都获得了个体成长的感悟:“锋芒需要沉淀,柔韧需要坚守”。二者在“文物争夺”和“艺术创新”的各自语境中,也凸显了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创新之源。两位女性,跨越千年,在各自的青春中都获得了自我觉醒。

  舞蹈在剧中超越了表演形式,成为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核心叙事语言。陈曦在莫高窟洞窟中模仿壁画舞姿时的沉醉,与昭慕云在现代练习室跳出古韵胡旋舞的惊艳,如出一辙。当二人通过篝火舞蹈实现“心电感应”,舞蹈也成了她们精神觉醒的符号媒介。这种设定既强化了“舞动”的主题,又暗合“反弹琵琶”的意象,使文化传承从静态符号转化为动态的生命体验。这种“以舞为桥”的结构设计,紧扣该剧“舞动”的主题,最终在陈曦毕业大戏落幕时化为一句“慕云,你看到了吗?”内心的对话,这也是陈曦作为舞者的自我觉醒:她跳的既是自己,也是他人,不仅在他人的眼中照见自己,更是在自己的眼中懂得自己。

  历史文物的当代精神转译

  微短剧《舞动敦煌》以《伎乐图》为纽带,以“创作—遗失—追寻—重生”形成文化闭环,以文物巧妙串联起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命运。无论是商队老板沈桓对师传壁画蓝本的执念,还是昭慕云誓死守护画作,他们都赋予文物以人性的温度,而陈曦和昭慕云从抢夺画筒到主动保护文物的价值转变,完成了从“舞者”到“文化守护者”的身份升华。这种处理将文物盗窃的悬疑线,升华为对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哲学思考:敦煌艺术不应是博物馆中的冰冷藏品,而应成为流动在当代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不过,该剧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剧中两位女性的舞蹈沟通,如果能够从《伎乐图》中汲取灵感,或从敦煌舞蹈“反弹琵琶”的神来之笔中找寻暗号,这既可破解二者沟通的舞蹈密钥之谜,又可打通古今文化破壁传播的共情密码。

  总体而言,《舞动敦煌》以奇幻叙事包裹现实关怀,在商业类型片的外壳下完成了一次严肃的文化叩问。这种以青春视角激活文化记忆的微短剧创作手法,为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探索。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本文系北京社科重点项目《融媒时代剧集内容创意新格局建构与发展路径》<22YTA005>部分研究成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聊斋:兰若寺》谈谈拼盘电影如何超越简单拼接?

  • 俗能生巧:音乐剧《大状王》何以“粤”来“粤”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