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的故事终将战胜流量咖位噱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好的故事终将战胜流量咖位噱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9-13 09:54

  作者:李宁

  2025年暑期档,可以用“低开高走”“喜忧参半”来形容。

  整个档期的开局十分低迷,《酱园弄·悬案》《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聊斋:兰若寺》等影片纷纷折戟,表现远低于预期。至后半段,随着《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的加入,才拨云见日,渐入佳境。特别是《南京照相馆》,以普通人血肉丰满的个体故事折射出时代波澜,不仅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匠心之作,更以突破29亿元的票房领跑暑期档、推热电影市场。

  整体来看,今年电影暑期档总观影人次达3.21亿,相较2024年的2.85亿人次有所回升。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电影的质量相当“能打”。以豆瓣评分为参考,共有《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戏台》《捕风追影》五部国产片和《F1:狂飙飞车》《新·驯龙高手》两部引进片超过8分。然而,忧则在于,即便影片质量如此过硬,今年暑期档的总票房119.66亿元,仅比去年增长2.76%,仍无法重现昔日暑期档的盛景。

  国片繁盛 多元竞放

  从2015年起,我国暑期档总票房开始突破百亿大关,并于2023年以206.2亿元票房、5.04亿观影人次迎来巅峰时刻,随后呈走低之势。

  从体量上看,尽管近年来受快速扩张的春节档的挤压,持续三个月的暑期档(6月—8月)仍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最长档期。春节档是电影界的“春晚”,档期调性强调合家欢、面向全年龄段;暑期档则胜在周期更长,可以容纳更为多元的类型、题材与风格。与前者的群雄逐鹿、激烈厮杀相比,暑期档的竞争相对小一些。

  从影片供给来看,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片称得上多元竞放,涵盖了历史、动画、喜剧、动作、爱情、亲情等诸多题材与类型。其中既有《南京照相馆》《东极岛》这类叩击历史记忆的厚重之作,也有《你行!你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这类凸显个人特色的作者电影,以及《捕风追影》《F1:狂飙飞车》这类追求视听爽感的类型大片。

  这种多元性还体现为同一类型或片种的丰富性在不断提升。以动画片为例,既有《浪浪山小妖怪》的民族水墨风格,也有《罗小黑战记2》的日漫风格;既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的低幼向路线,也有《聊斋:兰若寺》《艺术学院1994》的成人向探索。持续进化的国产动画加上引进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蜡笔小新:大人王国的反击》《坏蛋联盟2》等作品,让今年暑期档的动画赛道格外拥挤,也格外好看。

  与国产片的多元景观相比,进口大片的光环在这个暑期档继续褪色。在档期票房榜前十名中,引进片仅占三席。虽然今年引进片的整体质量不俗,但仍有“新意欠奉、套路明显”的老问题。《侏罗纪世界:重生》《神奇4侠:初露锋芒》《超人》对于IP的重复开发难免让人审美疲劳;《新·驯龙高手》更是直接全面复刻原版动画的人物与细节,多少显得诚意不足。可见,依赖IP光环、叙事套路、视听轰炸与价值观“正确”的好莱坞电影已经越来越难撬动中国市场了。

  新导演亮眼 老导演脱缰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一些曾经叱咤影坛的大导演集体遇冷,是今年暑期档的突出现象。

  作为档期的排头兵,陈可辛的《酱园弄·悬案》一度被寄予众望。影片改编自民国奇案,又有全明星阵容、性别议题、入围国际电影节的加持,这种在以往市场中曾被反复印证的成功公式却铩羽而归,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名优等生突然考试失利。究其失利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影片未能将历史、悬疑与女性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在处理暴力和性别议题方面过于奇观化,而拆分成上下两部的策略又进一步破坏了叙事完整性。

  即便是影迷翘首以盼的姜文,此次推出的《你行!你上!》也是毁誉参半。影片将郎朗的个人传奇化作历史狂想曲,仍带有浓烈的姜文风格:极致的浪漫主义与狂欢化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游戏与谐谑的姿态,还有满屏外溢的荷尔蒙。但遗憾的是,影片并没有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人物塑造缺乏个性。同时,刻意用高密度的台词、快节奏的剪辑、浮夸式的表演来营造爽感,又让影片充斥着亢奋与聒噪。

  曹保平的新作《脱缰者也》,片如其名,表现实在有些“脱缰”。影片试图突破类型边界,却在商业诉求与作者表达之间摇摆不定,悬疑犯罪与荒诞喜剧的融合也显得力不从心。创作者想用幽默的口吻去解构原生家庭的创伤,结果却拍成了逻辑崩坏的闹剧。莫名其妙的谎言、争吵、逃亡、暴力,以及充斥全片的癫狂氛围,让整部影片像极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脱缰,意味着自由,但同时也意味着失控。功成名就的创作者一旦缺少外部掣肘,就很容易放飞自我,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显得有些“跟不上”或“不屑于”时代的步伐与青年的趣味。

  相较之下,新人导演的表现令人惊喜。於水的首部动画长片《浪浪山小妖怪》找到了西游故事的新切口,影片让真正的西游主角退居为背景板,以有趣的镜像结构去书写小人物的成长与认同。这部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美学基因,又注入了当代生活思考,在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周璟豪的长片首作《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则将花样滑冰这项优雅运动与悬疑、惊悚元素嫁接,揭开竞技体育光环下少女的内心挣扎以及家庭教育中隐藏的深层矛盾,将冰刀化为女性成长的精神分析利刃,显示出青年创作者的艺术锐度。

  写宏大叙事 更写个体悲欢

  今年的暑期档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上《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优秀作品的出现,让民族记忆与历史悲情成为暑期银幕上的浓重色彩。

  《南京照相馆》以吉祥照相馆这一微观空间为切口,通过摄影与胶卷的媒介“考古”,生动地显影了不能忘却的民族浩劫。《东极岛》则借助高水准特效,打造出国产银幕上少见的壮阔且优美的海洋文明图景。渔船在海浪与炮火中穿行,渔民们以血肉之躯搏击怒海、营救战俘,令人体会到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难得的是,它们在讲述家国情怀与宏大叙事的同时,越发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南京照相馆》采用平民视点,让苏柳昌、老金等普通民众不再是被动的受难者,而是主动的历史记录者与讲述者。《东极岛》塑造的以渔民头领吴老大、保长李元兴、教书匠陈先生为代表的平民群像力道十足、感人至深。他们的怯懦、隐忍与壮怀激烈的牺牲,点染出国人的血性与正义。

  同时,今年暑期档的电影尤爱以神话和历史观照当下普通个体的命运。《长安的荔枝》中的大唐小吏李善德,《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小妖怪,都是当代打工人的化身。他们的“打工人生存指南”,无疑具有跨越时空的共情力量。这群卑微、无名但又坚韧、勇敢的小人物,在大神话与大历史中成为前景。

  相比之下,今年暑期档现实题材影片的人物塑造反而有些空洞、悬浮。《恶意》走的是该片监制、编剧陈思诚所擅长的社会议题加悬疑叙事路线,试图再次将社会痛点转化为商业卖点,但人物命运陷入话题堆砌、反转刻意与逻辑漏洞中,缺乏感染力。《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试图复制前作的小人物叙事,但故事背景设置在异国他乡,人物情感缺乏现实根基,最终沦为空洞的道德说教。当下现实题材创作似乎正在失去捕捉现实、体察个体、共情世界的能力。

  知名IP改编 有得也有失

  今年的暑期档中,多部影片是根据知名IP改编而来。其中,《浪浪山小妖怪》以曾经爆火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为改编基础,在小屏到大屏的转化中实现了叙事升级,既满足了核心粉丝对角色与情境的期待,又兼顾了首次接触小妖怪的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影《戏台》改编自陈佩斯打磨十年的话剧IP。从2015年首演至今,话剧《戏台》累计巡演300余场,豆瓣评分稳居9分以上。影片在保留原作喜剧结构与主题意涵的同时,探索从舞台语言向视听语言的有效转换,用乱世戏班的遭遇去描摹个体命运的沉浮,构造了悲喜交织的艺术境界。这两部电影的成功,显示出有良好的粉丝基础和口碑发酵,跨媒介的IP开发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与此同时,《长安的荔枝》《东极岛》两部影片则共同暴露出影视改编中的风险:若开发自同一IP的影视作品相隔太近,未必能产生联动效应,反而容易形成干扰,甚至遭到反噬。

  在电影《长安的荔枝》上映前一个月,同名剧集播出,不仅掀起不小的讨论,还降低了故事本身的新鲜感与神秘感。其实,两部作品的创作路线差异颇大。剧版采取的是“扩展式改编”策略,通过新增故事副线、重构人物群像、强化谐趣风格等方式,将简洁紧凑的原著扩展至35集的故事体量。影版则采取“还原式改编”,在几乎按部就班地移植原著人物与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弧光的强化和戏剧浓度的提升。最终,电影《长安的荔枝》票房不到7亿元,显然未达预期,这其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剧版的影响。

  《东极岛》面临的则是另外一种情形。2024年,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上映引发热烈反响,让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尘封往事广为人知。许多观众从纪录片中了解到历史的真相,自然容易对《东极岛》的艺术虚构部分有所不满。实际上,历史题材创作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南京照相馆》的故事就不会因虚构而受到类似指责,《东极岛》却陷入了历史真相带来的“视差之见”。

  影剧联动等跨媒介叙事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创作中的一种潮流,其本质是将故事价值最大化,但目前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从《长安的荔枝》《东极岛》的遭遇来看,“一个故事,多种讲法”到底该如何合理规划,以避免审美疲劳、重复开发、相互消耗等问题,十分考验创作者的智慧。

  更理性化 也更情绪化

  今年暑期档,电影人使出浑身解数招徕观众走进电影院,但扎堆儿的高分电影并没有改变总体票房仍不尽如人意的局面。电影院被其他视听产品分流的趋势仍在加剧,俯拾可得的流媒体产品随时随地能满足观众,使得“走进电影院”成为公众需要反复衡量“是否能物有所值”的消费行为。

  暑期档的市场表现,清晰地勾勒出当代观众的消费特征:一方面,消费者的决策越发理性,口碑成为票房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越发强烈,共情成为打动观众的核心密码。

  今年暑期档,多部影片出现了“逆跌”现象:《戏台》上映之初票房惨淡、排片不多,后来依靠口碑发酵,票房逆袭破4亿元,并通过对中老年观众的拉动验证了分众化传播的可能性;《捕风追影》因成龙近年来动作片的颓势,还未上映就被唱衰,但影片凭借“硬核动作”收获高分评价,票房一路高企。这些案例表明,中国电影正走向“口碑至上”的市场环境:创作日益回归内容本质,好的故事终将战胜流量、咖位、噱头。

  在消费理性的同时,当下观众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越来越高。纵观暑期档的成功之作,无不胜在“强共情”的特质:或用历史伤痕激发民族情感,或用小人物命运捕捉时代情绪,或用高燃场面满足观众的即时心理。观众正从“为话题买单”转向“为共情付费”。当然,观众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并非追求刻意的煽情,而是渴望真诚的共鸣。这也给电影创作者以启示:在数据与算法时代,大银幕要敏锐地捕捉社会情绪的细微变化,提供与短视频、微短剧不一样的情绪价值,努力构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暑期档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2025年暑期档的“喜忧时刻”本质上是电影产业在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发展阵痛。未来的国产电影,需要在延续今年暑期档良好创作态势的基础上,以多元创新、内容为王、情感共振的姿态去拥抱不确定的未来。(李宁)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漫美学再塑:看三维浪潮下的二维困境与突围

  • 从《聊斋:兰若寺》谈谈拼盘电影如何超越简单拼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