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来源:文汇报2025-09-26 10:20

  作者:尚文月

  2025年上半年,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观剧总量与头部作品数据显著攀升。这些作品或改编自网络小说,或深受网文类型叙事模式影响,已成为网络文学IP开发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集三分钟的短剧背后,凝聚着网络文学近三十年的类型积淀与大众审美变迁,融合了短视频时代的视听语言与传播逻辑,在题材融合、现实观照与情感结构上呈现出显著的新变,成为观察新时代大众文艺最新动向的前沿窗口。

年代短剧《家里家外》截图

  类型融合与现实关怀的双重变奏

  与网络文学类型融合的态势相似,短剧创作正逐渐跳脱单一主线,融入更丰富的类型元素与世界观架构,呈现出多元类型交融的鲜明特征。《咬清梨》(红果,2025)聚焦现代都市情感,将甜宠、商战、复仇等元素糅合一体;《一品布衣》(红果,2025)将“穿越+种田+权谋”等经典网文设定进行再创作,讲述了现代工程师徐牧穿越到大纪王朝,利用现代工程学知识修筑城墙、改良防御工事,从市井无赖成长为抗敌英雄的故事,打造出古代乱世底层逆袭的剧情模式。

  与都市类型相比,穿越、重生等经典网文类型在短剧中呈现出更强的结构包容与主题纵深。《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红果,2025)将“穿越+豪门+娱乐圈+学霸+女强”多重元素融合,讲述1950年代年纪轻轻就成为科学院院士、与早逝的丈夫共同为新中国基础科学奠基的天才数学家容遇穿越到21世纪的今天,与如今已成豪门家主的容家老爷子也即她的儿子“英宝”相认,成为家族中辈分极高的“太奶奶”,并利用数学天才与前辈们朴素的家族管理经验重整家业,凭借曾经因事业被放弃的唱歌这一业余爱好赢得选秀、进军娱乐圈的故事。该剧以轻喜剧方式解构传统家族伦理,同时赋予女主以长者权柄与青年活力的双重身份,在代际冲突与文化碰撞中凸显女性领导力,上线首日热度值破亿,成为红果平台史上首部“单日破亿短剧”。上线仅四天,便在红果平台的观看量就突破了10亿大关,持续霸占热播榜、新剧榜、热搜榜三榜首位。《十八岁太奶奶》系列改编自番茄平台网文小说《孝子贤孙都跪下,我是你们太奶奶》,这种“穿越成为长辈”的设定,将18岁身体与80岁智慧融合,通过辈分颠倒和身份错位,创造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和喜剧效果,产生了“时空置换”的心理代偿,让观众能够通过“太奶奶”一言九鼎的地位和不断打脸看轻她的炮灰配角而获得极致的爽感,在番茄网文中形成了一股流行热潮。

  而“田园叙事”与“金手指”设定,则凸显了短剧对种田文、系统文等网文类型的承袭与再造。例如,《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系统满仓肉》(红果,2025)代表“种田文”与“系统文”在短剧中的成功转化,剧中女主程弯弯凭借“系统”金手指在经历蝗灾、旱灾、雪灾的饥荒古代,带领全家脱贫致富。这类内容与网络文学中已然蓬勃发展多年的种田文、年代文形成了跨媒介呼应,如《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晋江文学城,作者柠檬九,2025),讲述了一位现代女性严雪意外穿越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东北林场,借助她“预知未来”金手指,挖天麻、找人参、种木耳,逐步在陌生的林场安稳生活,勾勒出一种回归乡土、再造家园的集体想象。这种席卷网文与短剧的“田园牧歌”热潮,其背后深刻映照出当代青年人渴望在虚拟叙事中寻求一个安稳、可控、富有秩序感的“理想家园”,通过“亲手建设”的获得感来慰藉现实中的精神内耗,这既是一种对现代性的柔性抵抗,也是对传统人情社会与共同体价值的一种浪漫召回。

  当然,目前短剧生产形成这种类型融合与叙事创新的态势,不仅是受网文类型叙事的影响,也有AI技术的促进。背靠字节跳动等以大数据算法起家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抖音、红果等短剧平台的AI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受众偏好,并在剧本生成阶段提供混合类型建议,促使创作指令融合多种叙事元素,从而形成类型要素与风格更杂糅的短剧故事。例如,国内首部纯AIGC制作的付费AI短剧《兴安岭诡事》(抖音,2025)巧妙融合冒险、悬疑和民俗元素,讲述了猎人彪子带队深入兴安岭寻找关东军遗留的稀缺原料“铀”的惊险旅程,在抽丝剥茧解开谜团的过程中,揭露出人物间复杂的情感羁绊和为了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冲突。短剧中的悬疑类型不再局限于“案件侦破”的单一逻辑,而是与奇幻探险等元素深度绑定,形成“案情为表,人性为里”的创作范式,这也是网络刑侦文的典型叙事结构。AI技术在该剧的视觉呈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图像生成与视频合成算法等技术,许多传统拍摄难以实现或需要花费大量成本的超现实场景得以被快捷且低成本地呈现,如“山神法阵”“迷雾森林”等,增强了类型融合剧情的沉浸感和世界观真实感,也极大地提高了短剧生产的效率。不过,即便是完全由AI制作的视频,也并非“一键生成”,依然需要人工参与。该剧的镜头全部由视频大模型软件生成,但前期仍需编辑给出剧本指令、导演给出人物表演指令,后续仍需导演剪辑成故事片,剧作背后的五人团队耗费三个月才完成编剧、导演和剪辑这些核心工作,剧组成员认为AI在这些环节上仍然无法替代人类的灵感和创意。

  “年代文”的怀旧叙事与家庭价值的回归

  近年来,网络年代文的流行趋势在短剧中得到了突出呈现。2024年,随着《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红果,2024)短剧的爆火,带动了年代题材创作热潮;而至2025年,《家里家外》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该类型的表达边界与情感深度。这类作品敏锐捕捉到当代年轻人在不确定时代中对“确定性”的情感需求,通常依托“现代思维与过去时空碰撞”的核心设定,通过主角的穿越或重生,巧妙平衡“怀旧”与“创新”“真实”与“架空”,为观众构建起一个情感避风港。

  《家里家外》(红果,2025)以1980年代的成都为时空背景,运用方言、美食和小巷人物描摹的手法,再现单身父亲陈海清与单亲妈妈蔡晓艳在命运安排下组成新家庭,以幽默宽容化解生活摩擦的冷暖日常。在《家里家外》中可以看出年代文短剧呈现出的三大趋势:一是与现代职场爽剧结合,突出主角凭借未来知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奋斗叙事,如《家里家外》通过刻画国营饭店、厂区车间、大杂院等一系列充满时代印记的地点,再现集体主义时期的奋斗情怀;二是与家庭伦理剧的融合,《家里家外》聚焦的就是重组家庭中的情感整合,以幽默与宽容化解摩擦,传递家的温度与韧性;三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通过方言、地方美食和特定地域景观,强化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家里家外》不仅运用成都方言、地方美食和小巷人物描摹增强真实感,更将川渝的地域文化特质嵌入家庭叙事,实现了情感与风土的双重共鸣。

  从年代文在短剧中的改编还可以看出,当前的短剧正在经历从以“爽感”供给为核心到提供“治愈”等情感满足的审美转向。大量短剧作品重在提取网文类型的核心爽点,在短剧的快节奏中极致地放大主角利用信息差“开金手指”的逆袭快感,而近期的短剧更加注重人物关系的细腻刻画和情感深度的挖掘。如2024年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改编自番茄网文小说《八零漂亮后妈,嫁个厂长养崽崽》,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爽感”设定,突出女主司念不内耗、敢表达、能持家的鲜明性格和“能怼则怼、不行就干”“别人朝我扔泥巴,我要讹他八万八”的行事原则。而到了2025年的《家里家外》就摆脱了“三秒一反转”的强刺激模式,转而借助织毛衣、做饭、看电视等日常琐事突出“温暖治愈”的调性。该剧上线三天即创下红果平台播放量破10亿、全网话题量超15亿的纪录,打破观众对短剧“强冲突、快节奏、狗血虐”的刻板印象,以细腻的情感表达、鲜明的时代质感与深刻的地域文化成功破圈,并掀起了“情怀类”短剧的讨论热潮。

  “甜宠文”的反套路演绎

  “反套路”模式指有意打破读者熟悉的类型公式和叙事预期,通过情节反转、人设创新等方式制造新鲜感。在网络言情小说领域,“反套路”模式早已在甜宠文中逐渐盛行开来,它通常先建立“套路”幻象,然后在关键节点颠覆预期,形成阅读落差和趣味。而网文的这类“反套路”模式也已在甜宠言情短剧的转化中得到映射,多部言情作品通过人设反转、权力重构与叙事焦点的转移,让甜宠叙事跳出“单向宠溺”的窠臼,实现对该类型的焕新。

  例如《好一个乖乖女》(红果,2025),表面沿用“现代言情+霸道总裁”的经典设定,实则塑造了一位以“乖巧”为伪装、隐忍谋划复仇、最终掌握自我命运的女主形象。她并非被动等待拯救的“灰姑娘”,而是通过精心的话术设计、情境表演与信息控制,或在网络舆论战中将计就计在斗画场上实现绝杀,或在情感互动中适时“反击”男主的高姿态,逐步解构传统“霸总”叙事中男性主导的权力关系。这种策略性与表演性并非被动迎合,而是以清醒的理智与高情商沟通为支撑,契合了当下年轻女性对“智性恋”和“情感自主”的深层期待,比起“被宠”,她们更想要“用智慧掌控关系节奏”的情感自主。

  同样跳出套路的还有《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天》(抖音,2025),这部剧虽以“萌宝”“甜宠”为标签,却不是一味重复“娇妻”“多宝文”凭借怀孕生子重新赢得爱情的逻辑,不仅没让“孕妻”成为单纯的“被照顾者”,反而通过“孕妻”这一身份重构家庭权力结构。剧中女主叶笙笙在面对陆家“攀附豪门”的质疑时,她拿出独立抚养孩子的账本,用数据果断反击,在男主提出用金钱补偿时,她以“我的孩子不是商品”撕碎物化滤镜。女主设立明确的情感边界,引导对方共情与反思,并在关键决策中展现专业判断与情绪稳定性,逐步将单向的“宠妻”叙事转化为双向成长的情感教育,使原为传统“霸总”人设的男主角逐步回应女主角的情感需求与主体性表达。这一过程不仅重塑了男主的行为模式,也凸显了女性角色在亲密关系中的引导力与改造力。

  当前短剧所带来的反套路体验,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网文叙事策略历时性发展的结果。如今借助短剧的轻量化、视觉化与高传播特性,这一模式得以触达更广泛、更大众化的受众群体,网文用了近十年培育的反套路传统,正在短剧这一新载体中迎来新一轮的高光时刻。

  短剧的崛起,深刻依托于对网络文学类型叙事资源的吸收与转化。无论是相似的多元类型的融合态势、年代题材从“爽”到“不爽”的转变,还是甜宠模式中的反套路突围映射,皆体现出短剧对网文积淀多年的类型传统的借鉴,它的蓬勃与困境、创新与重复,皆是中国数字文化生产的生动注脚。而我们期待的是,在这方三分钟的世界里,终能长出既让人心跳加速、亦让人心有所动的故事。

  (作者系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风追影》:犯罪动作电影如何找到个性化的叙事路径

  • 陆玄同:秦腔该以怎样的姿态前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