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时代,我们还需要百科全书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AI时代,我们还需要百科全书吗?

来源:解放日报2025-10-11 11:00

  作者:高文静

  1772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最终全套售价980里弗尔,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半的收入。哪怕是这样,这套书还是供不应求。而在200多年后,只花15英镑(约为145元人民币)便能买到34卷的《大英百科全书》十五版。巨大的价格差异引发问题:当下的世界,我们是否还需要百科全书?

  带着这样的疑惑,英国作家加菲尔德用引人入胜的文字之“线”将百科全书历史中的人物、故事、思想串成熠熠生辉的珍宝。跟随着书中的文字,我们踏上一场关于“人类为何、如何试图将所有知识汇集成册”的尝试之旅。

AI时代,我们还需要百科全书吗?

  《为什么会有百科全书》封面

  “将知识呈现在一部书里”

  在“百科全书”真正印刷出版前,人类对于知识的索求和想要拥有所有知识的野心已然清晰可见。从古罗马时期老普林尼倾尽心力编撰的试图记载当时已知世界一切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巨著《自然史》,到中世纪欧洲博韦的樊尚的《大镜》,一部企图反射出神学、历史、自然等所有领域的知识宝库,再到大明王朝举国之力修纂的《永乐大典》,其规模之浩大、内容之广博,堪称古代类书巅峰。这些耗尽人力物力的宏伟工程,共同书写着人类想要拥有和驾驭所有知识的梦想。

  17世纪,“百科全书”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Encyclopedia”的含义由涵盖所有学科的全面教育转换为人们可以只阅读这套书就能从中获取所有领域知识的一套全书。这样的一套书是可销售的知识财产,是读者能够进入知识阶层的路引,是一个家庭的“私人图书馆”,满足人们对知识占有、身份认同的渴望。

  随着加菲尔德的脚步,我们能够看到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投向“戴假发、穿紧身及膝裤和戴三角帽的世界”的启蒙炸弹,每一卷的出版都是对封建教会思想禁锢的一次突围,是撒向民主自由理性的火种。为了参与“如何将知识呈现在一部书之内”的讨论,我们浏览各版本的百科全书,围观编撰者们在浩瀚宇宙中搜寻整理永远实用的知识。我们跨越空间参观“知识检索博物馆”,看1900年展示给公众的“纸面谷歌”,倾听威尔斯以实现世界和平为目标设计知识共同体的巡回演讲;我们真实地嗅到几个世纪前陈旧思想的腐朽味道,对于有色人种的偏见、对于世界一半性别的忽视、对于性的讳莫如深。全速前进200年的印刷版百科全书一头撞在新兴技术的里程碑上,数字版百科全书取代了印刷版,维基百科的全民编辑和无门槛的阅读打破传统百科全书静态的、权威的封装方式。

  这一趟旅程,作者边走边聊着百科全书的故事,也和我们一起探索着人类如何收集、组织、传播和争夺知识。A字母顺序中,从《大英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初步尝试到十四版复杂的要求和体系的探索,“如何让信息能够被快速准确找到”的难题贯穿始终。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知识如何被“预处理”以适配群体需要的社会性尝试。维基百科“开放式的、多维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知识生产模式似乎是对这一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读者如同置身博尔赫斯笔下那座“无限增加的文字”的巴别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里寻找对我们有用的,最终迷失在知识的迷宫中。

  近几年在AI时代,获取需要的知识有了新的途径,ChatGPT、DeepSeek重塑了我们的思考模式,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网络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世界,但是我们困在了算法偏见与信息茧房之中。相比于翻阅厚厚的百科全书去寻找条目信息,现在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获得现成答案,人类是否在失去真正搜集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

  全世界风靡离不开推销员

  《为什么会有百科全书》梳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百科全书发展史,探讨了背后的文化、社会、政治和技术力量,关注知识是如何被组织、传播、获取以及如何被定义的。但这不是一场沉重肃穆的宣讲,而是轻松愉快的茶话会,加菲尔德分享着他发现的和百科全书相关的奇闻趣事。《百科全书》的编撰者们也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缺点。伏尔泰作为撰写者之一,在一些条目中刻薄地冒犯着所有人。作家们笔下的百科全书可不是招人喜欢的东西,《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小职员机械地抄写着百科全书,《红发会》里福尔摩斯遇到了一名肥胖自大的当铺老板,他也是以抄写《大英百科全书》赚钱。

  各版本百科全书中,《迄今为止由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明或改进的所有科学或技艺之知识的完整大词典》这一书充分展示了德国人对于长书名的喜爱。

  除了编撰者,推销员为百科全书在全世界的畅销作出重要贡献。《大英百科全书》辉煌时期,其直销军团有一套精妙的推销话术。其中一条黄金准则是:绝对避免使用“书”(book)这个词!因为“书”听起来昂贵、沉重且无关紧要。推销员被训练成将这套百科全书描述为“家庭大学”“智慧投资”或“孩子未来的基石”。这一营销策略时至今日依旧是很多图书销售的技巧。

  全世界出版过各式各样的百科全书,那么一本《百科全书的百科全书》的出现似乎就是必然的了,图书馆学硕士基斯特撰写了这样的一本书,充满了主观的比较和评价,对各种权威百科全书的优缺点评头论足,想象下他的工作过程,不知道他自己会给出是有趣还是枯燥的评价。

  “被互联网所挑战”的困境

  加菲尔德的《为什么会有百科全书》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探讨了百科全书“整理和传播人类所有知识”的核心使命。从百科全书到网络再到AI,是知识获取方式演进的伟大征程。数字化、搜索引擎、大数据等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一套书能够销售上百万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百科全书所面临的“被互联网所挑战”的困境正是图书命运的缩影,焚烧百科全书的巴吉尼发出“书籍已死”的宣言。但我们是否真的不再需要百科全书,不再需要书籍?

  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已不再版,但它依旧是一个神话,是学生写作业的参考资料,是父母买给孩子的礼物,是推销员动用花言巧语销售的对象,是出版界勃勃野心的证明,是映照文明发展的一面明镜。我们之所以能够到达现在科技的岸边,正是因为那些曾经划着独木舟在未知领域前行的人为我们铺好了路。(高文静)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志愿军:浴血和平》:双线叙事与情动策略的并用

  • 重排《屠夫》:阐释沉重历史要把握好艺术分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