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读懂中华营造美学

来源:人民日报2025-10-19 09:46

  作者:单霁翔

  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建筑设计,中华营造博大精深,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近日人民日报社推出“人民美育·同上一堂美育课”美术融媒项目,第一期《营造之美》创新采用演播厅深度对话与沉浸式小剧场融合的形式,在“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课程建构中带领孩子们走进这场跨越千年的营造美学盛宴,为数字时代的美育实践打开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营造技艺是中华营造智慧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体现为结构设计与材料工艺的深度融合。不同于西方的石构建筑,中国古建筑通过以木构架为灵魂的“梁柱体系”,凭借榫卯结构和斗拱系统便能屹立千年。无论是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奇迹,还是故宫太和殿的层叠斗拱,都展现了古人“以柔克刚”的营造智慧。为让孩子们读懂这一智慧,《营造之美》紧扣少年儿童认知特点,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问答、深入浅出的讲解、互动式教学等,结合AI建模、3D动画等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在视听结合、动手实践中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位于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体现了建筑美学与建筑力学的交融。故宫太和殿、应县木塔等建筑上使用了多种斗拱,这些斗拱以“层叠相垒、穿插咬合”的方式,将屋面荷载通过复杂的力学传导,逐层分散到立柱和地基,保证了建筑的安全稳固性。斗拱通过榫卯连接。榫卯结构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它通过凸凹部分的拼插嵌接,将不同木构件连接起来。木构件咬合处的间隙使其具备了一定的柔性调节功能。当地震来袭时,榫卯通过微小的位移来消解能量,使整个建筑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巍然屹立。

  色彩是建筑鲜活的语言。朱墙金瓦的皇家气派、粉墙黛瓦的文人雅趣……色彩在建筑中流淌千年,成为礼制与美学的双重表达。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参观人群络绎不绝,游人不仅惊叹于其严谨的形制、精湛的技艺,还惊叹于其辉煌的外观、绚丽的色彩。随着小朋友们一个个关于故宫色彩问题的提出,红、黄、绿等承载的丰厚内涵在《营造之美》中得到深刻诠释:红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繁荣和力量,故宫红墙早已成为标志性色彩,体现着皇家的威严;黄色被视为皇家专属颜色,故宫黄瓦流光,象征着皇家的尊贵。红墙黄瓦的搭配,还契合五行中“火生土”的含义,寓意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故宫建筑的檐角等部位,常使用绿色,不仅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也象征生机与活力。皇子居所同样使用绿色,寓意“草木萌发,生机勃勃”。

  中国古建筑上的装饰更是丰富多彩,它们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将伦理教化、自然崇拜、时代审美等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表达。

  以屋脊兽为例,它是中国古建筑一大特色,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它们有怎样的讲究,有哪些文化寓意?《营造之美》结合实物道具、现实应用场景等,在与孩子们的游戏互动中将答案娓娓道来,加深他们的理解。中国传统建筑上的屋脊兽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具有固定脊瓦、防止漏雨、避雷等功能,更有着深刻的寓意和等级象征。比如龙是皇家的象征,凤代表着吉祥美好,狮子则象征着威严和力量。不同等级的建筑,屋脊兽的数量也不同。仙人是在古建筑檐角最前端的构件,无论建筑形式、用瓦规格、走兽数量如何不同,仙人的位置始终不变,代表着仙人指路、逢凶化吉。仙人后面的统称为走兽,也叫吉兽。北京恭王府的屋脊兽是1个仙人加7个吉兽,作为最高等级建筑的故宫太和殿则是1个仙人加10个吉兽,寓意十全十美、万事皆顺。吉兽的位置也有讲究,民间有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它们的顺序:“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这些琉璃小兽不只是趴在屋顶的装饰品,还是撑起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铆钉,蕴藏着中国人最恢宏的生存智慧——以敬畏之心,驯万物之力。

  除了屋脊兽,古建筑的装饰还有彩绘、瓦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彩绘,兼具装饰、保护木材双重作用,也蕴含着美好寓意。《营造之美》通过具体的建筑装饰细节展现,详细阐释了“藻井”和“天花”的作用。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古人在建筑正上方建一口“藻井”有避火之意。“天花”是围绕在藻井周围的装饰图案,多绘有莲、菱、荷等水生植物图样,也蕴含着避火意涵。从色彩哲学到装饰符号,从结构方式到空间诗学,中国古建筑成为中华文明“技进于道”的生动诠释。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年。40年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位列世界第二。特别是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令我振奋——从钟鼓楼到永定门的建筑群,传统与现代并存,它们承载着中华营造智慧。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如何激活这种文化财富?“人民美育·同上一堂美育课”提供了新范式: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技术激活传统,以形式和语言创新打破时空和认知隔阂,拓展美育空间,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供助力。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暗中的“声音之旅”:当声音成为心灵疗愈的新媒介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翻案文章尤需精耕细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