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刺杀小说家2》:一场东方幻境中的勇气之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刺杀小说家2》:一场东方幻境中的勇气之旅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11-03 09:33

  作者:景向南

  2021年春节档,《刺杀小说家》以奇观视觉和双界叙事让观众眼前一亮,也让业界看到了国产电影在工业化路径与文学性表达之间的更多可能。4年后,《刺杀小说家2》在国庆档回归。作为续作,它不仅是一部技术升级的奇幻大片,更是一个关于东方美学、人文寓言和自我寻找的文化叙事。中国视效团队的全程参与、东方元素的挖掘和提炼以及长达两年的剧本打磨,充分说明本片既是前作的有机延续,也是一次全新的文化发掘与影像探索。

  路阳是近年中国电影创作中具有辨识度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既冷峻灵动,又强调结构逻辑。在《绣春刀》里,他以历史题材为依托,把明末江湖的肃杀氛围营造成刀锋般的冷冽质感,人物命运与权力漩涡互相纠缠,勾勒出一幅冷峻而又带有苍凉诗意的画卷。而到了《刺杀小说家》,这种冷峻被转换为奇幻世界的诗性表达,借助CG特效与奇幻的双重叙事,路阳展现的不仅是视听奇观,更是小说家与人物之间的互文关系。从《绣春刀》到《刺杀小说家》,他始终在刀锋与笔锋之间寻找表达的可能。在续作中,这种风格的演进更为鲜明。影片并未止步于炫目的视觉奇观,而是将东方美学内化为影像的气韵:山水的虚实、甲胄的纹样、光影的留白,都不再只是装饰性的点缀,而成为叙事的隐喻与情感的支点。路阳关心的并非单纯的奇观堆砌,而是如何在工业化体系下,为影像注入诗意与人文温度。他的电影常以“凡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抗争”为母题。这一次,他让故事从“小说家与人物”的命运共生讲起,更延伸到“人在多界交错中如何寻找自我”的深层叩问。

  在叙事架构上,《刺杀小说家2》完成了一次从“单向叙事投射”到“三界交错联动”的美学跃升。前作中,小说世界对现实的作用更多停留在隐喻与单向折射;而在续作中,路阳大胆搭建出三个层次:现实世界,小说中的云中城,以及赤发鬼吞噬久天等人后所生成的“第三世界”。这三重空间彼此渗透、互为镜像,叙事逻辑虽复杂,但讲述却清晰易懂。当赤发鬼意识到自己只是路空文笔下的造物并试图反噬创作者时,创作者与被创作物的边界彻底模糊,两个世界的危机同时爆发。这种结构不仅是叙事技法的突破,更在主题层面回应了普遍的人生困境:平凡人在困境中是否有勇气打破现状,是否敢于尝试改写命运。在现实中,路空文面对创作的瓶颈与精神困惑;在异世界,人物与暴政对抗的行动,折射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人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光。影片不仅是类型奇观的升级,也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命运自主与凡人勇气的现代寓言。

  《刺杀小说家2》在视效层面同样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影片的视效镜头多达3000个,比前作增加了1000多个,全CG角色的比例大幅提升,异世界的建立也更复杂、更广阔。奇人异事闯入现实空间时所带来的冲击,被具象为观众可见、可感的画面,大胆的想象在镜头下化作真实的幻境。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团队不再只是视效制作中后期的“修补者”,而是从前期多界搭建、美学设计,就与主创深度协同,直至影片制作完成。东方美学不再是影片中装饰性的点缀,而是与故事同生共长的灵魂。在导演路阳看来,大家对东方美学是有共识的,每一次创作也都可以为中国视效团队提供成长的契机,使他们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愈加成熟强大,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影片的艺术设计同样展现出了传统文化与视觉技术的深度融合。无论是“云中五虎”的命名呼应《水浒传》的英雄谱系,还是行者造型取材于《山海经》神兽“孟极”,都超越了单纯的借用,实现了神话文本的视觉再生。更为巧妙的是,影片在叙事中穿插了以水墨画形式呈现的片段,用笔触勾勒出“五虎”的前史。墨色的晕染与留白,不仅延续了中国绘画的意境传统,也在视觉上与后续的实景奇观形成强烈对比。美术团队从历代龙纹、石窟艺术、青铜器纹理中提炼细节,为战甲、兵器和场景注入厚重的历史质感,让虚构世界承载起真实的文化记忆。这些中国元素不仅营造了独特的景观,也完成了一次价值观层面的文化表达。影片从第一部“向外寻找”转向第二部“向内探索”,传递出东方哲学中“自省”“求己”的智慧。真正的力量,是敢于直面内心困惑、拥抱不完美的自我。这种精神又在团队人物关系中得到呼应。“云中五虎”的协作与扶持,展现了超越个人英雄主义的群体力量,他们的互助与守望,正是东方价值观中“协作共生”的鲜明注脚。在美学法则上,影片同样贯彻了东方意境,讲究虚实相生与留白之美。导演路阳坚持“炫技不是目的”,大量采用实景搭建与LED虚拟拍摄,以真实光线与空间逻辑承载情绪的流动。这种“器以载道”的理念,恰是东方文化的哲学写照。

  在国庆档中,《刺杀小说家2》不仅是一部展示工业化水准的奇幻大片,更是一则关于凡人勇气与自我找寻的故事。影片构建的三重空间,让不同维度的挣扎与选择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一道追问:在命运不确定的裹挟中,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并非依赖外在的力量,而是源于个体的勇气与内心的觉醒。凡人会被击倒,但真正重要的是“不认输”的姿态,是敢于打破困局、尝试改写命运的决心。从《绣春刀》的冷峻宿命,到《刺杀小说家》的双界奇观,再到续作里虚构与现实交错的自我探索,路阳始终在寻找一种更加自由开阔的叙事方式,导演的创作逻辑也更加完整清晰。

  《刺杀小说家2》通过脑洞大开的奇幻叙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奇幻电影的更多可能,既有工业体系的成熟与壮大,也有东方文化的自觉创造;既满足了观众对奇观的期待,也留下了思考共鸣的余韵。影片证明,中国奇幻电影完全能够在工业化与文学性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以东方叙事的智慧和东方美学的气韵,向世界讲述中国奇幻故事。观众走进影院,得到的不仅有奇观幻境带来的视觉震撼,还有故事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思考共鸣。正是在这种灵动观感与文化意味之间,《刺杀小说家2》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落点。(作者系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披荆斩棘2025》:竞演综艺不应囿于温情叙事

  • 黄 莺:《绝望写手》的女性角色如何呈现出立体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