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赋能城市,文化滋养生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艺术赋能城市,文化滋养生活

来源:河北日报2025-11-12 08:45

  作者:张晓华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活动日前落下帷幕。该活动以“没有围墙的剧院”为核心理念,将38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精品剧目、118场精彩演出,铺展在申城地标、商圈、水岸与绿地间,线上线下惠及观众超千万人次。活动通过“十五分钟艺术圈”实现高品质艺术触达,以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激活城市动能。(据《解放日报》11月11日报道)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不仅在于经济的丰裕、生活的便利,也在于充满活力与温度的文化生活。上海通过“艺术天空”这样的惠民活动,将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让市民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十五分钟艺术圈”的构建下,高品质演出不再集中于少数文化场馆,而是分散到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地,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内外一流的艺术表演。这种文化资源的均衡分配,不仅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艺术天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对传统艺术展演空间的突破与重构。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高雅艺术往往局限于音乐厅、大剧院等文化场所,人们面前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门槛。而“艺术天空”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让艺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交响乐在城市广场上久久回荡,当芭蕾舞者在黄浦江畔翩翩起舞,当话剧在公园绿地中精彩上演,艺术便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这种空间上的破圈,不仅消解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物理距离,更打破了心理上的隔阂,让艺术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艺术天空”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推动了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艺术不再是孤立的文化活动,而是与旅游、商业、体育、展览等行业相互赋能,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在上海新天地、思南公馆等地标商圈,“游览+购物+餐饮+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已成标配。老洋房阳台上,沉浸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温情上演;淮海路广场上,醒狮腾跃与英歌舞步吸引中外游客驻足观赏,都市时尚与非遗韵味的碰撞成为中外游人的旅行记忆点。此外还有为潮流青年打造的水岸音乐节、为家庭观众设计的亲子剧场、为青少年定制的美育互动……在惠民活动期间,一场户外演出不仅能吸引观众前来欣赏,还能带动周边的商业消费,促进旅游发展,丰富城市文化生活。这种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创造了“1+1>2”的协同效应,让艺术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新动能。这种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还塑造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品格,增强了城市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国际视野与本土底蕴的碰撞,让“艺术天空”的演出更具文化感染力。38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精品剧目、118场精彩演出,既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俄罗斯乐团携手中国钢琴家,呈现《红旗颂》的激昂与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温柔;意大利陶笛乐团与中国民乐团联袂,共同演绎《茉莉花》等经典曲目……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续写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篇章,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旋律中找到情感共鸣。

  “艺术天空”虽已落幕,但它播撒下的艺术种子已在大街小巷生根发芽。没有围墙的剧院,打破了人们心中的艺术藩篱;文化惠民的暖流,温润着万千市民的心灵。这种以艺术赋能城市、以文化滋养生活的生动实践,必将为各地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当艺术真正回归人民,城市也将因此而更加精彩。(张晓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于沉默中铸就荣耀 在无名处彰显信仰

  • 为竖屏微短剧注入文艺气息——《盛夏芬德拉》的长剧思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