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孩》推开了新世界的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女孩》推开了新世界的门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11-14 10:54

  作者:梅 生

  今年9月,舒淇执导的首部电影《女孩》,先是入围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完成世界首映,接着又让她拿下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舒淇从影30年,塑造过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如今以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身份转变。该片于近日在国内院线公映,作为一部以舒淇的私人视角,看向家庭暴力、代际创伤、女性成长的作者电影,《女孩》既有敏锐细腻的镜头语汇,又有成熟克制的观点表达。

  有舒淇淡淡的影子

  舒淇在采访中提到,《女孩》的创作,源于恩师侯孝贤十几年前建议她做导演,她在侯孝贤持续的鼓励与启发下,决定从最为本真的生命体验出发,讲述自己的故事。

  原名林立慧的舒淇,197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北市一个充满暴力的贫困家庭。童年时,酗酒的父亲喝醉后,即使她正在床上睡觉,也会抓着她的头发,把她丢向墙;母亲会在她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掌掴她。因为父母的暴力对待,她经常躲进衣柜寻求庇护。13岁,她开始打工。15岁,她离家出走,独自闯荡。

  据舒淇介绍,她12年前完成的剧本初稿,完全依照自身的成长经历写就,但根据最后一稿的剧本拍成的电影里,女孩林小丽身上,她自己的影子已经很淡了。比如在原生家庭层面,舒淇有个弟弟,因为想更纯粹地探讨家庭暴力对于孩子的伤害与影响,不想再多出“重男轻女”的观念议题,她把弟弟“变成”了妹妹。而故事的背景,也改为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基隆,彼时基隆正处于经济与观念的转型期。

  影片中,父亲每天都是喝得烂醉才回家,经常家暴母亲阿娟。母亲默默忍受,但又会把怒火发泄到小丽身上。在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她,肩负着照顾妹妹、帮母亲做家务等责任,时常感到孤独、压抑、迷惘。遇到性格开朗的转校生李莉莉后,她才逐渐意识到生活还有别的可能。

  而电影展现的,并非小丽个人的不幸,还有母亲阿娟的悲剧,两代女性有着相似的经历与创伤。但小丽最终走向了母亲的反面,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是因为时代的改变为她创造了条件。

  代际创伤的传递者与接收者

  阿娟与小丽是代际创伤的传递者与接收者。影片讲述小丽的成长故事时,以闪回镜头交代了阿娟的过往。和小丽差不多大时,阿娟因犯下令家族蒙羞的过错,被父亲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赶出家门,父亲告诫她以后不许再回家,但要把挣的钱寄回来。

  阿娟遇到后来的丈夫后,本以为遇到了对的人,人生又有了希望,但两人结婚后,那件令父亲觉得丢脸的事,也成了丈夫心里的疙瘩。丈夫对她的态度急转直下,动不动便对她拳打脚踢。因为丈夫酗酒、工作懈怠、收入不高,阿娟除了在发廊打工外,还要靠做手工来补贴家用,而她在发廊时而还会被男顾客骚扰。

  虽然发廊老板娘给阿娟讲过身边有女人离婚、重新追求幸福的例子,但阿娟的女性意识并没因此觉醒,而是在夫权的压迫下苦闷地活着,并将痛苦转嫁到小丽身上。发现钱包里的钱少了,她就认定是小丽偷的,张口就骂;小丽忘记带饭盒,她把饭盒送到学校,将小丽叫到教室门外,上来就是一巴掌,随后恶语相向,让女儿的老师和同学震惊不已。但阿娟伤害小丽,不代表她就不爱小丽。小女儿吵着要吃煎蛋时,她也会问小丽要不要;小丽离家出走,她也会大街小巷去找,找到半夜才沮丧地放弃。阿娟不知道怎么爱自己,也就更不知道怎么爱女儿。

  莉莉作为从美国回来的转学生,性格爽朗、手头富裕,她带小丽体验了化妆、穿时髦衣服、翘课去私人影院看电影、与陌生男孩骑车兜风等“不一样”的生活,让小丽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就像舒淇所说,莉莉未必真的存在,那可能只是小丽内心渴望的投射,是小丽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但无论如何,莉莉的出现让小丽的生活突破了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让她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随着物理空间的扩展,小丽封闭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裂缝,并且越来越大。

  面对渴望逃离这个家的小丽,阿娟在午夜狠心地将其推出了家门,让她去找亲戚一起生活。她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要让被家人抛弃的命运在女儿身上重演,而是想让女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她相信只有离开,小丽才有改写命运的可能。

  创痛无法被简单抚平

  舒淇虽是首次做导演,却用娴熟凝练的手法,既写实又梦幻的镜头,渲染出时代氛围,出色地完成了故事的讲述。

  父亲摩托车车尾挂着钟楚红的海报,电视里上演着蔡琴的节目,发廊里播放着苏芮的《跟着感觉走》……这些昔日的流行元素表明彼时新世界的大门已经被打开,女性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然而建筑、街巷的陈旧质感,又似乎在说旧世界的大门也尚未关闭,与传统父权、夫权伴生的暴力阴霾仍在。

  影片虽然没有直接表现父亲对小丽施暴,但父亲回来时摩托车的轰鸣声、上楼时的脚步声、开铁门时的哐当声,都会让小丽胆战心惊。每每听到,她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躲进衣柜藏好,可还是禁不住想象父亲的手变成了蜘蛛网,扼杀了自己。

  好在,影片在用超现实画面表现小丽的内心恐惧之外,也用关于云、猫、树、鸽子等的空镜,以及致敬侯孝贤电影的画面(比如私人影院播放《童年往事》、《红气球之旅》中的红气球从妹妹书包中飞出、小丽与妹妹在《千禧曼波》中的曼波桥上行走等),展示出生活的美好。班里按老师要求给小丽买牛奶、拿面包的男孩,那几个带她和莉莉去兜风、在河边拼命逗她们笑的男孩,似乎也与其父亲是两种人。但这种“美好”,更多属于精神层面,几乎不涉及现实。

  影片结尾意味深长。长大后的小丽,回家看望已经老去的母亲,家中除了多出亡父的牌位,几乎没有变化。从这里走出去的小丽,变成了她想成为的人,但留在这里的母亲,仍然过着过去的日子。在母亲的唠叨中,我们了解到没有出场的妹妹,似乎在走母亲的老路。母亲与妹妹的生活依旧拮据,那台家中的老旧电视机即使坏了,她们也不舍得扔掉。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但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进去,都能进去。

  回家探望的过程中,小丽没有为父亲上香,也没有与母亲拥抱,她和母亲的交流仿若两个陌生人间的寒暄。她已有勇气直面过去,但并不打算与过去和解。这大概才是从家庭暴力的阴影中走出的孩子,长大后再与亲人相见时的真实状态吧。大哭一番后对过去释怀的场景,生活中也许有,但认为父母造成的创痛无法被简单抚平的舒淇,拍的是她想拍的电影。(梅 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于沉默中铸就荣耀 在无名处彰显信仰

  • 为竖屏微短剧注入文艺气息——《盛夏芬德拉》的长剧思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