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日掛中天》:慢速与痛感还能留住观众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日掛中天》:慢速与痛感还能留住观众吗?

来源:文汇报2025-11-19 09:17

  作者:周才庶

  《日掛中天》在正式上映之前就引起广泛关注。影片由蔡尚君执导,辛芷蕾、张颂文、冯绍峰主演,女主角辛芷蕾因该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项。几位演员酣畅淋漓的表现,支撑起影片的情感结构。但在表演之外,影片在故事逻辑、情节节奏、人物形象方面似未达到让人满意的高度。影片表现出一种缓而隐的叙事风格,这是在加速时代对快节奏、碎片化影像的审美抵抗。只是,这种缓慢和痛感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审美愉悦,并抓住观众那些不断被迁移的注意力呢?

  慢:时间的影像

  影片中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围绕美云、葆树与其峰这三个人,影片缓缓地铺展开他们之间的故事纠葛。

  服装店店主美云(辛芷蕾)在医院遇到葆树(张颂文)。葆树刚做完癌症手术,潦倒虚弱且难以自理。美云做完B超显示已怀有身孕,却尚未听到胎心。相别甚久的两个人都处于不大好的状态,而困窘之下的相遇,又将带来怎样的可能?美云心有不忍,跟在葆树后面,探勘他的处境,表示欠他的,都会还他。

  直到影片放映40分钟后,我们才得以明了美云为何欠葆树——葆树住进美云租住的老旧房屋,其峰(冯绍峰)打开房门,三人处于同一空间。葆树摆出主人的架势,并告诉其峰,自己是从监狱里出来的,因为交通肇事罪入狱,而这个罪是他替美云扛下的。影片的节奏相当缓慢,让人在相对单调的日常叙事中感受凝滞的时间。

  哲学家德勒兹将影像类型分为两类: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运动-影像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时间-影像出现在欧洲艺术电影中,两者分别创造出不同的电影叙事类型。时间-影像开始于二战后的欧洲电影,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它们往往采取长镜头进行慢速表达。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维托里奥·德·西卡的经典电影《风烛泪》(1952),影片中少女玛利亚做着生炉子、煮咖啡等日常家务,看似缓慢而枯燥。此外,欧洲导演阿仑·雷乃、戈达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也时常采取这种方式。时间-影像是自在自为地记录时间流逝,并不会为了突出英雄事迹而将无关的时间片段一删了之。

  德勒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艺术电影中,归纳出这种独特的时间观念。在时间-影像中,时间的流逝是凭借自身呈现,而不是围绕人物的运动发生的,电影故事的戏剧性让位于时间流逝的现实感。《日掛中天》倾向于时间-影像的叙事方式,可它既没有像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形成呼应,又没有像法国新浪潮电影掀起新奇的艺术表达。它的缓慢,更像是以文艺片的名义考验观众的耐心。

  虐:情感的滞留

  葆树替美云坐牢,美云“受不了了”,于是离开了他,开始新的生活。美云说“受不了了”,这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为何无法忍受,是因为孤单、愧疚还是绝望,两人对白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而是创设出理解的空间。

  离开葆树的美云和其峰开启了新的恋情,却始终是地下恋情。其峰是体制内的小人物形象,他不断收到威胁短信,惶惶不可终日。他料想自己唯一可被诟病的就是这段婚外情了,于是要与美云暂缓见面。既然他在工作上坦坦荡荡,何必被几条无来头的短信吓得抱头鼠窜?他的行为看起来懦弱、自私又不合逻辑,实际上,其峰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说是“工具人”亦不为过。相较之下,美云与葆树之间表现出更具张力的情感关系,那种道不清的爱情或恩情在时间跨度中掺杂起来,带来令人窒息的痛感。

  美云与葆树的情感关系本应是过去式,毕竟,此时的美云已怀上与其峰的孩子。可是,当葆树以相当困窘的方式出现在美云面前,同情心、责任心在美云心里滋长,并从内心意图转化为自我牺牲式的施予行动:护理、照料乃至接受他的强暴。这是一种情感的滞留,背负着伤痛、歉疚以及救赎的契机。由此,它带来的观影体验不是时下流行的“爽”,而是似曾相识的“虐”。这种“虐”在虐恋之外,还折射出一种生存困境,即一个普通人的失足、艰难与忏悔。归根到底,影片中的“虐”代表个体化失落,并未深刻折射群体化困境,要赢得广泛共鸣并不容易。

  暴烈一刀,是复仇还是挽留

  从节奏的慢,到情感的虐,《日掛中天》一次又一次地脱离加速时代的影视轨迹。虽然它不断靠近电影的“时间-影像”传统,但并不满足于真实地还原现实时间、客观地再现日常生活,它还要用艺术的方式惊醒我们。

  影片创设了一个令人震颤的结尾。葆树最终准备从广州离开,美云赶到汽车站,见到葆树后,说要给他买点东西。在她买东西的过程中,葆树并没有不告而别,他藏在来来往往的大巴车之间,坐在行李箱上,仿如有所等待;美云匆匆买好东西,不料肚子剧痛,她在卫生间失去了孩子,遭受了一场幻灭。美云用衣服擦干小腿上的血渍,看似完好无损地走了出来,可内心已经残破不堪。见到葆树后,她满是痛苦地问道:“我们还会再见面吗?”葆树走过长长的通道,美云喊住他,顺手拿起小桌上的一把水果刀,刺向他的肚子……

  所以,这暴烈的一刀,意味着什么?是复仇还是挽留,是毁灭还是解脱?一向隐忍的美云,做出了极端的举动。葆树只是抓起她的头发,看着这张绝望的脸,两人抱在一起痛哭。影片在情感的浓烈复杂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想象与阐释的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份爱恨交加的挽留,留住这个游手好闲、一无所成却深爱自己的人。这一刀,是艺术的刺激,寡淡的影片终于调动起观众的知觉敏感性。艺术就是这样惊醒我们,挑战我们的知觉。艺术就是这样超越庸常,不让我们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安宁下去。

  在微短剧狂飙突进的时代,《日掛中天》以慢速、痛感与惊颤制造出一种艺术范儿。可是,这种艺术范儿在电影市场中不具有竞争优势,而在电影艺术中又不具有标杆意义。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网络直播评审的喜与忧

  • 《破壁与神游》:生命与诗学的量子纠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