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们与恶的距离 使人惊醒使人自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我们与恶的距离 使人惊醒使人自省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11-20 09:53

  作者:朱彦凝

  这十余年间,众多世界当代剧场作品来华巡演,让中国观众的戏剧美学观念悄然革新。或许罗伯特·威尔逊和杨·法布尔等注重视觉表达、倾向非线性叙事的作品,对于大众而言仍然存在欣赏的门槛,但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及克里斯蒂安·陆帕这类在“讲故事”与“先锋性”之间达成平衡的导演,则向观众敞开了一扇走进当代剧场艺术的大门。

  近日,奥斯特玛雅导演、柏林邵宾纳剧院演出的《理查三世》登陆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该剧在邵宾纳剧院演出时,创作者仿照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对剧场进行了改造,使观众席紧紧包围着舞台,台上粗粝的水泥墙和二层钢架也营造出中世纪古堡的氛围。但不必担心,这绝不是一出复述经典文本的“复古”搬演,相反,这部历史剧在奥斯特玛雅的舞台上迸发出强烈的游戏感。理查不再可恨,观众竟然不自觉地为他提心吊胆、为他欢呼雀跃,又在一场噩梦中看见了自己内心潜藏的欲望与贪念。最后猛然惊醒,意识到自己该始终保有选择“善”的主动权。

  一个好演员,扮演另一个好演员

  作为当今欧洲剧坛颇负盛名的导演之一,奥斯特玛雅因擅长对经典剧作进行现代演绎而闻名。然而《理查三世》并不像《哈姆雷特》那样具备多元复杂的阐释空间,它留给当代导演的发挥空间并不大。

  作为莎翁早期创作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不仅在结构上稍显零碎,受制于都铎王朝的时代氛围,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较为单一。从托马斯·莫尔的传记《理查三世史》起,人们就把这个暴君看作邪恶的化身,认为他是个因受到轻视而心理畸形、为谋权篡位不择手段的杀人犯。以理查德·隆克瑞恩导演的电影版《理查三世》为代表的许多版本,都刻意将理查与希特勒、独裁政治建立联系。必须得承认,我们的确总是自居于道德制高点,俯视评判理查的滔天罪行,与他保持着某种安全距离。

  奥斯特玛雅坦言,他最初也是被理查的恶魔形象所吸引,但他没有按历史剧的模式排演这部戏,也并未把理查塑造成一个俗套的恶棍,而是让他变成一个复杂体——不仅迷人,还惹人“同情”。实现这个效果,主演拉斯·艾丁格的表演功不可没,但还要归功于导演敏锐地发掘出了理查潜在的特质——一个演技高超的好演员,尽可能地放大了他的表演性。

  让一个好演员扮演另一个好演员,该版《理查三世》由此形成了类似戏中戏的情境设置。

  最直观的舞台呈现莫过于第四幕。当理查讨好王后伊丽莎白,希望求娶她的女儿之时,有一瞬间他突然卡壳了,先是尴尬地冲观众笑笑,又用夸张的姿态看了看舞台上方的字幕才继续说下去。身为一个好演员的理查竟然忘词了,说明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些信口胡诌的谄媚之词。因此,与以往干起坏事来得心应手的理查不同,我们看到了他在尝试扮演“另一个自己”时遭遇的重重困难。

  理查这种试图扮演一个理想化自我,并且过度追求权力、擅长操控他人的行为,正是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归结出的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症候。用更准确、更时髦的话来说,理查其实是个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认识到这点之后,观众就很难再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看他,他化身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某个人,或许也暴露出了人人皆有却不愿面对的那一面。

  完成一次捆绑,产生一种快感

  我们看到,在外人面前,理查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虔诚的、痴情的、对权力毫无兴趣的“闲散王爷”;但当他独自面对观众时,又会通过那支悬垂的麦克风,把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邪恶的计划和盘托出。其实莎翁的剧本也暗含着这种观众与角色的共谋关系,比如理查向安夫人求婚成功后,洋洋得意地独白:“天底下有像我这样向女人求爱的吗?天底下有像我这样把女人弄到手的吗?”将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共享秘密的信任感,轻而易举地让拥有全知视角的观众把理查当作了“我们的人”。

  除去放大角色的表演性和凸显角色的内心独白以外,奥斯特玛雅对舞台空间和视听语汇的纯熟运用,更是将观众与理查逐步捆绑起来。

  剧中理查多次进入观众席,这不仅从形式上打破第四堵墙的简单处理,更反复提醒着观众,理查处在我们的阵营。在第一、二场戏的衔接处,理查告诉我们他决定要娶安夫人后,立刻冲进了观众席,追着迟到的观众询问“发生了什么”。紧接着,安夫人登上舞台扶柩痛哭,理查则和我们一起在观众席里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又适时出击,扮作一个为安夫人美貌倾倒的情痴。

  此后每当理查得手之时,现场的架子鼓总会奏起欢快的节奏,观众也会随之产生一种掌控全局的快感。因此我们不再觉得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反而好奇他的计划能否得逞。

  这种共谋关系在白金汉和伦敦市长劝说理查登基那场戏达到了巅峰,此时我们见证了理查一次次有惊无险地排除异己,仿佛一路打怪升级,游戏即将通关,胜利唾手可得,所有人都处在亢奋的状态。这场戏中,理查站在舞台的二层,俯视着两位大臣和观众,他一再虚伪地推辞,说自己“无才也无德”,同时在市长询问市民(观众)的意见时,又多次悄悄向观众扬起手,示意我们为他鼓掌欢呼。在这个情境中,观众其实参与扮演了剧本中请愿的市民,但区别在于市民是被理查的伪饰欺骗了,他们不知道理查阴险的真面目,而台下的我们深知他的为人,却被对胜利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在此刻无比希望他能成功登基。

  做一场噩梦,然后是一次惊醒

  为了使演出节奏更加紧凑,创作者删去了许多与主线剧情无关的枝蔓。其中对全剧结尾理查死亡的部分改动最大。剧本中先后发生的两场戏被合而为一,在发人深省的同时还加深了悲剧意蕴,可谓绝妙的改编。

  尽管理查达成目标顺利登基,却无法安坐王位。在赶赴包斯渥战场的前夕,他裹着白色被单,躺在一个窄小的高台上,他涂满白色奶油的脸已然皴裂,我们再也看不清他的真容。悬在空中的麦克风在此时亮起了白灯,将他的睡态放大,投射在背景墙上。随着理查沉沉睡去,剧场内响起了紧张的音乐,或许在潜意识主导的梦境中,他第一次因“良心”而感到不安。那些被理查害死的冤魂纷纷登场,谴责理查曾经犯下的罪行。这也让观众惊觉,在过去的150分钟里,自己竟然被理查诱惑着成为桩桩血案的共谋。

  及至理查从噩梦中惊醒,阴森的氛围仍笼罩着整个剧场,他极度恐慌地忏悔着自己的罪行。不同于史书和莎翁剧本中战死沙场的结局,在这个舞台上,理查是被自己邪恶的心魔击溃的。最后时刻,舞台上只有理查一个人,他仿佛精神错乱了一般,赤身裸体与空气决斗,刀光剑影之间闪烁着阵阵寒意,最终他身染鲜血死在了自己的剑下。他把自己的一只脚拴在了悬挂麦克风的绳索上,整个身体被缓缓吊起,以一种怪诞可怖的姿态和观众作别。

  临死前,理查反复念叨着那句著名的“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在踏上这条沾满血渍的不归路之前,他曾是个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骑士,这一刻,他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呢?当台下观众的视角从狂热的共谋者转换为清醒的旁观者之后,我们意识到自己与“恶”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也亲眼见证了虚伪表象下无限膨胀的欲望是多么可怕。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卡塔西斯”(指人通过艺术完成宣泄与净化)的确在这场演出中奏效了。

  理查所面对的是一种极端的境遇,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在欲望、权力、名利面前迷失自我的时刻,尽管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试图掩盖它、伪饰它是徒劳的,这无异于放任它野蛮生长,有朝一日它会以强大力量反噬我们自身。真正的反省恰恰是从承认这一点开始的,走出剧场的我们依然握有决定权,在被邪恶裹挟着踏上迷途之前,能够及时停下来,做出更清醒的选择。(朱彦凝)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网络直播评审的喜与忧

  • 《破壁与神游》:生命与诗学的量子纠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如此重要?“根基”二字有何深意?实体经济又该如何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主攻方向,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
2025-11-19 15:41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