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日掛中天》:对复杂人性的冷峻审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电影《日掛中天》:对复杂人性的冷峻审视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11-24 09:08

  作者:闫 亢

  电影《日掛中天》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该片主演辛芷蕾凭借其内敛而极具爆发力的表演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三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奖项的加持也令本片在全国公映前备受瞩目。

  《日掛中天》为导演蔡尚君继《红色康拜因》(2007)、《人山人海》(2011)与《冰之下》(2017)之后的第四部长片,亦标志着他在凭借《人山人海》斩获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十四年后,再度重返该国际影展。影片聚焦陷于情感纠葛与伦理困境中的都市男女,通过一段三角关系揭示了当代个体在欲望、道德与命运的撕扯中所面临的某种精神困境。

  极简叙事中的身体共鸣

  《日掛中天》在叙事层面延续了蔡尚君一直以来的作者风格。他之前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中,叙事结构均呈现出极简与模糊的特征,并带有浓厚的悬疑色彩。导演拒绝使用常规的背景铺垫与人物前史交代,而是选择将观众直接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切片之中,通过捕捉角色“当下”的语言、情绪与行为,揭示其内心潜藏的隐秘创伤。这种极简性、碎片化、留白式且充满悬念感的叙事策略,在《日掛中天》中得到了更为纯熟的呈现。

  影片始终以女主角曾美云的日常生活为叙事核心,并通过她的视角展开故事。在影片伊始的几个段落中,观众既不知美云怀孕的缘由,也无法确认她与葆树、其峰之间的复杂关系。叙事的推进完全依托于美云的感知与经验,观众被引导着与她一同观察、感受、探寻。导演的镜头在此承担着观察与发现的功能,观众需在观影过程中自行拼凑出真相。即便是当美云与葆树的过去被揭露时,导演依然摒弃了煽情的闪回,而是将所有答案埋藏于角色间充满张力的对话与行为之中,这种“非再现性”的叙事方式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导演并没有使用“上帝视角”:当葆树声称自己因撞人而入狱时,观众几乎信以为真,直到后来才经由美云之口得知,真正的肇事者是她,而葆树只是为爱顶罪。观众的认知被导演刻意地“误导”、限制与重塑,这一手法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其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悬疑色彩与叙事吸引力,将观影行为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解谜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深刻的一点,其迫使观众在心理与身体层面,去同步体验角色那种如浮萍般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当观众和角色一样,对周遭世界充满未知与不安时,一种深刻的共鸣便被建立起来。观众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而是与角色一同被抛入影片中那个动荡的环境,共同承受着命运的颠簸,感受角色的情绪起伏。影片通过叙事上的克制,使观众避免掉入繁杂的情节之网,从而达成一种超越传统情感认同的、深刻的“互主体性”联结。这种联结不再是单向的、带有凝视意味的“我”对“他”的同情,而是一种双向的、充满身体共鸣的交流。

  个体精神困境的深层探寻

  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探索,构成了蔡尚君一贯的创作母题。从《红色康拜因》中父子间的隔阂与误解,到《人山人海》里为兄弟复仇的千里追凶,再到《日掛中天》的爱情纠葛,蔡尚君始终将镜头对准那些挣扎的灵魂。

  《日掛中天》探讨了过去与当下、亏欠与偿还、道德与欲望、爱与恨之间的微妙边界与复杂纠缠,正是这些交织的情感与思想构成了角色的精神困境。蔡尚君曾解释,葆树与其峰的同时出现,代表了美云过去与当下的不期而遇。葆树是她不为人知的过往,象征着被压抑的过去对现实的突袭,他使美云重新卷入由道德与欲望交织而成的漩涡中;其峰则对应她困顿的现实,两人的关系同样建立在道德瑕疵之上,构成一种密不透风的情感依附。面对命运的捉弄,美云既要在两人之间艰难选择,又不得不直面被唤醒的创伤性记忆。

  葆树的出现迫使她正视七年来的怯懦与不安,承担过去的错误。因此,她对葆树的情感,与其说是“报恩”,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惩罚式的赎罪。当她说出“我活该”时,观众才理解,她对葆树的照顾并非仅仅出于爱或偿还,而更多是源于对自身过错的深刻憎恨,她渴望通过承受痛苦来达成内心的平衡。这种复杂的心绪让她产生了赎罪的想法,而这一心理动机也在影片的视觉语言中得到了绝佳印证:当其峰女儿阿林的鲜血溅满衣衫,美云下意识地遮掩并用水冲洗血渍,这一举动象征着她试图洗刷内心罪恶的努力。

  影片中,美云与葆树的情感很是复杂,更准确地说,导演有意模糊爱与恨的界限,将二者融为一体。在葆树服刑期间,他多次想揭露真相、检举美云;而当美云意识到自己无法偿还葆树的牺牲时,她最终下意识地用刀刺向葆树,以暴力撕开埋藏在心中的爱与恨。在他们的情感纠葛中,导演试图告诉我们,当爱无法安放、无法被回应时,它最终可能会演变为毁灭性的力量。

  以生命经验体悟角色

  在《日掛中天》中,辛芷蕾、张颂文与冯绍峰自然且克制的表演风格在含蓄中释放出强烈的情感张力。三位演员摒弃了传统戏剧化的表演技法,转而将真实的身体经验与情感感知融入角色之中。正是凭借这种细腻、有生命力且层次丰富的表演,辛芷蕾最终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饰演的生活在广州的服装店老板娘曾美云,是一个在现实压力与情感纠葛中艰难维系生活的普通女性。她曾坦言,在拍摄完电视剧《繁花》后便渴望诠释一个真正平凡、扎根于日常的角色,而曾美云恰恰满足了她的创作诉求。影片用大量篇幅描摹了美云的日常:独自去医院、在直播间卖货、奔波于服装厂讨要货款,这些琐碎的生活片段经由辛芷蕾的生活化演绎被赋予真实的质感。

  为了捕捉一个普通人在重压下努力维持生活秩序的状态,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辛芷蕾都和角色一样处于一种强烈的情感压抑之中。面对生活中的一片狼藉,美云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焦灼不安。这份复杂的心理状态,被辛芷蕾通过一系列微表情和身体语言细腻地传递出来。在影片结尾,当美云在人潮涌动的汽车站瞥见水果刀,并用刀刺向葆树时,压抑的情感终于得到释放。角色此时的反应自然且本能,辛芷蕾在采访中谈道:“我演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那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这恰恰证明了辛芷蕾已将自我完全“置入”角色的绝境之中,用身体而非技巧去感受角色。

  辛芷蕾曾表示,美云身上有一种与她相似的特质——始终向前看。无论命运如何捉弄,她都保持韧性,持续努力前行。导演以大量跟随镜头记录她行走的状态:穿梭于医院楼梯、老旧小区的狭窄走廊、城市的街道与潮湿的公园。无论环境如何,美云始终步履不停,直面生活的残酷与无常。在辛芷蕾看来,美云“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无论处境如何不堪,她始终在主动地、充满韧性地向前走,去面对、去选择、去承担。正是演员与角色之间这种基于“生命感悟”的高度精神契合,使得辛芷蕾得以实现与角色的深层对话。她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爱恨纠葛,更是一个普通女性奋力向前的、充满力量的生命样本,并最终以其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与评委。

  《日掛中天》是一次对复杂人性的冷峻审视,展现了导演的深厚功力。正如片名所寓:烈日当空,无情地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让所有阴暗无所遁形。而在人性被彻底曝晒之后,如何寻找精神的出口,便成了导演留给每个观众的问卷。

  (作者闫亢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学系2025级博士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安全配方”失灵时,悬疑剧如何走出同质化困境?

  • 方言书写大地之音:《吕梁英雄传》的语言力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何如此重要?“根基”二字有何深意?实体经济又该如何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主攻方向,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
2025-11-19 15:41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