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夕 君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视听传播重心逐渐从大屏幕向小屏幕倾斜。近年来,短视频成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内容载体之一。不少舞台艺术作品、从业者积极拥抱短视频,以此为契机,走向更广泛的受众。
必须承认,短视频为舞台艺术带来了许多积极效应。短视频降低了舞台艺术的欣赏门槛,其庞大的用户基数、相对“下沉”的用户特征为舞台艺术触达多元受众提供了便利。短视频的视听语言能够有效提取、集中展现舞台艺术的精彩之处,尽管欠缺剧场欣赏的沉浸感,但能提供更多置身剧场时不容易捕捉到的细节,让观众获得独特的观赏体验。短视频全新的传播介质、快节奏的输出效率、精细化的呈现方式,为舞台艺术创作者、表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或能起到辅助敦促舞台艺术创新的作用。当然,短视频之于舞台艺术的一个更为显性的作用,是其强大的宣传推广效果,不少观众是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某一剧目的片段、激起了兴趣,才走进剧场的。
尽管短视频能为舞台艺术带来诸多益处,舞台艺术拥抱短视频时仍应注意把握分寸,不可忽视短视频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人们当然知道短视频所呈现的片段并非舞台艺术的全貌,但二者绝不仅是观演介质、时间长短之别,其差异之大可能超乎一部分人想象。
就叙事抒情的节奏而言,舞台上一段完整的艺术表达需要细心铺垫、逐渐展开直到故事与情感的顶点,这一过程需要诸多综合性手段予以配合,其效果带有很强的整体性。而短视频对舞台艺术的展现往往是碎片化、跳跃性的,固然呈现了精彩片段,形式、手段却相对单一,难免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乃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嫌。
就审美体验而言,舞台艺术渐进式、整体化的呈现方式营造了完善的戏剧情境,留给观众充分的代入、酝酿、宣泄、回味的空间,不仅酣畅淋漓,而且余韵悠长,其间的蕴藉和滋味弥足珍贵,是艺术审美区别于简单娱乐活动的核心要素。而短视频短、平、快的表达方式较为擅长提供“爽感”,在激起深度思考方面,则往往力有未逮。倘若短视频长期刷屏影响了舞台艺术创作的心理节奏、消磨了观众欣赏舞台艺术的耐心,那便相当糟糕了。
就艺术门类和语汇的独特性而言,不同的舞台艺术品种有着不同的个性和魅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短视频的强势介入,有可能以其自身的创作、传播规律对舞台艺术造成强烈影响,将舞台艺术向着同质化、流量化方向规训。舞台艺术利用短视频推广、发展自身,和把自身的创作、审美规律改造为短视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此间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并不容易准确把握,需要舞台艺术从业者慎之又慎。
从历史经验来看,舞台艺术总是有能力利用不同时代广受欢迎的媒介以推动自身发展,对于目前的短视频以及未来必然会出现的其他新兴媒体形式,也不例外。只是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包容而审慎的态度去应对和驾驭。舞台艺术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主体特色,才能在与短视频携手的过程中凸显自我、找准方向、开拓未来。(夕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