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想去哪里?
光明图片
我要投稿
时政
国际
时评
理论
文化
科技
教育
经济
生活
法治
军事
卫生
健康
女人
文娱
电视
图片
科普
光明报系
更多>>
光明网
»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文艺原创
上官小钦:一部《大徽班》,百年沧桑史
2021-04-14
王玉玊:《如蝶翩翩》,因为人生无法重来
2021-04-14
江 飞:《觉醒年代》以宏大叙事再现建党前史
2021-04-13
《大宋宫词》中过犹不及的叙事表达
2021-04-13
詹 丹:从第三十六回看红楼人物的心灵冲突
2021-04-13
周邓燕:从旁观者到游吟诗——评《此时此地》
2021-04-12
韩 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2021-04-12
陈伟华:体育题材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
2021-04-10
张凯滨:影视化改编让严肃文学走近时代生活
2021-04-08
宋湘绮:中国文学传统复兴的时代之问
2021-04-08
【网络中国节•清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2021-04-04
【网络中国节•清明】在追昔抚今中开拓前进
2021-04-04
陆玄同:【网络中国节•清明】敬畏生命,不负春光
2021-04-02
【网络中国节·清明】祭英烈之“清”,悟情怀之“明”
2021-04-01
杨 辉: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2021-04-01
詹 丹: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2021-03-30
洪兆惠:读《老人与海》,品味生活的滋味
2021-03-30
艾超南:文艺评论如何扬锐气、强朝气、养清气
2021-03-29
张师迅:“她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她形象”
2021-03-29
《又见奈良》:夹缝之中藏真情,内敛无声愈哀伤
2021-03-26
电影《林家铺子》:从小杂货铺看民族危机
2021-03-26
黄 蕙:太极拳申遗成功的三个文化意义
2021-03-26
花 晖:用MR技术讲好红色故事
2021-03-25
戴润韬:《下午过去了一半》中静谧的东方夏日幻想
2021-03-25
从《恰同学少年》开始,革命历史剧的嬗变与坚守
2021-03-23
《较量2》:工整的叙事与乏力的说辞
2021-03-23
雷 军:网络贺岁电影的冷思考
2021-03-23
“脱口秀”会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吗
2021-03-23
刘上生:《红楼梦》中,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2021-03-19
《工作细胞》:一部让成年人乐在其中的科普动画
2021-03-17
周仲谋:《孤味》的女性群像与生命体验
2021-03-17
《同学麦娜丝》:在至亲至疏的世界里抱团取暖
2021-03-17
陆嘉宁 张淙乐:复古还是“毁经典”
2021-03-16
马明杰:《约定》,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
2021-03-16
宗祖盼:繁荣民间文艺,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16
沙 丹:再谈艺术电影的困境和突围
2021-03-16
姜牧阳:《寻龙传说》体现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变与不变
2021-03-16
【文话两会微漫评】深入生活,用文学记录时代发展
2021-03-11
搭乘5G快车,实现传统艺术的升级转型
2021-03-11
詹 丹:没有开花就凋零的惜春
2021-03-10
《千与千寻》:寻找永不失落的童真
2021-03-10
西 蒙:“黄金配角”吴孟达的角色叙事功能
2021-03-09
韩伟 李菲: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新变
2021-03-09
【文话两会微漫评】优质内容是“数字+文旅”的当下之义
2021-03-08
【文话两会微漫评】传统文化进课堂,关键是落到实处
2021-03-08
【文话两会微漫评】“全民阅读”有助于确立民族文化自信
2021-03-08
闫 伟:《觉醒年代》回望百年前的热血沸腾与诗意隽永
2021-03-04
《星舰联盟》:细腻笔触与宏大叙事
2021-03-04
林 凌:《刺杀小说家》的独特性、复杂性与潜力
2021-03-03
黄西蒙:近年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新变
2021-03-03
王丽丽:创新表达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1-03-02
《郊区的鸟》:在时间的钝感与痛感中欲言又止
2021-03-02
于肇锋:用文艺的理性自觉塑造阳刚之美
2021-02-28
刘 健:电影工业化要练好基本功
2021-02-26
《北京的春节》:平民化的写作立场
2021-02-26
韩 伟:新媒体语境下文学生产的“去文学化”
2021-02-26
吕 鹏:国产IP的改编与突围
2021-02-26
【网络中国节•元宵】文化共享,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
2021-02-26
戴润韬:国漫重生的探索之路漫漫且修远
2021-02-25
韦 丰:品味元宵,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流行
2021-02-24
众筹文化:从资源整合到文化分享
2021-02-23
肖 军:《唐人街探案3》,悬疑推理电影新趋势
2021-02-23
康 宁:《人潮汹涌》,打上作者标签的荒诞喜剧
2021-02-23
朱依拉:《吉祥如意》,一场“电影之神”的试炼
2021-02-23
姜牧阳:外来IP如何表达中华民族精神
2021-02-22
《你好,李焕英》何以实现口碑票房的双赢
2021-02-23
《刺杀小说家》:双重空间的多维阐释
2021-02-22
《波斯语课》:“无名之辈”的抵抗与铭记
2021-02-21
《巡回检察组》:守住“人民的正义”的底色
2021-02-21
徐 潋:致敬经典,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2021-02-19
倪自放:“唐探系列”如何走向“唐探宇宙”
2021-02-19
徐嘉莉:对影视作品中方言现象的文化解读
2021-02-19
郭时杰:《吉祥如意》中艺术与现实的突破性融合
2021-02-18
花 晖:时代强音,疫情中的全民纪录
2021-02-18
于肇锋:英俊的爆炸头没有尽头
2021-02-18
《赘婿》:小人物发散的大能量
2021-02-16
“史上最强春节档”:中国电影的更多可能性
2021-02-16
【网络中国节·春节】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2021-02-14
刘勇刚:就地过年,不同寻常的“牛年”
2021-02-14
《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对“土味”的刻画与表达
2021-02-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