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声动人心|胜哥朗读-其胜《思念》

声动人心|胜哥朗读-其胜《思念》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17 09:07

愿闻其声志愿服务团队

旨在团结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结合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重点面向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通过专家讲解、非遗展示、美学欣赏、读书分享、诵读表演、交流互动等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味古今中外经典名篇、感悟诗词歌赋无穷魅力。

《思  念》

作者:其胜

朗诵:胜哥

 

  父亲节是向父亲表达情感的日子。六月的“父亲节”源自西方比咱中国的要早一个多月。我们姐弟4人分居在不同的国家,对父亲的爱其实比谁都强烈,挥却不去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于言表。对我们来说,无论父亲在身边,在故乡,还是在天堂,每一天都是“父亲节”。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温县老家来到古城西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工厂的那一批人,在这里学艺、入党、成家,在他身上总能看到那股建设新中国的壮志豪情。由于家境的拮据,父亲年幼时只上过几年的小学,在他心中读书上学是神圣的,是他梦寐以求的,这份念想融入到了父亲的血液里,爱琢磨肯钻研的劲头体现在他工作的方方面面。父亲是工厂的铣工,对铣刀技术有很多次革新,专业级别也达到了最高的8级,成为厂里的先进模范、技术能手,直至退休。印象中,家中墙壁上张挂的照片里,大多数都是父亲和工友们的合影,有的是优秀共产党员、有的是青年突击队、有的是先进班组,还有的是他和徒弟们的合影。父亲年轻时的经历,是他后来成家后教育子女的宝贵财富。  父亲小学没有毕业,读书上学成了一种奢望,成为他教育子女最大的愿望。     

  我们姐弟四个都是在西安、在这个被称为煤机厂的家属院出生的。从我有记忆起,耳边总是萦绕着父亲的一句话:好好读书,要像姐姐哥哥学习。父亲很厉害,从没有在学习上要求和强迫过我,更没有能力去辅导我,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受益终生。父亲在家里为我树立了身边榜样,可以说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在姐姐的榜样激励下、在哥哥的关心爱护中形成的。不用扬鞭自奋蹄,从那时起,学习对我来说不再是辛苦而是快乐。     

  父亲常说,不要像我这样,你们一定要读书上学。我们姐弟四个都在厂里的子弟学校上学,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安心学习的好环境,本不擅长交际的父亲,四处求人,让我们兄弟三人先后转到了相对较好的学校学习。姐姐是老大,是唯一的女孩儿,也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更是父亲心中最大的骄傲。不爱说话的父亲,把姐姐培养成了意志坚强、诚实正直、雷厉风行、敢说敢当的女强人,不仅仅是个颇具领导力的学生干部,更是三个弟弟的领头人、榜样和保护神。姐姐当了兵,后来考上了军校,再后来成为恢复高考后那所军校的第一位女研究生。尽管那时我还小,但我清晰地记得,每次军校放假,姐姐回西安时,父亲发自内心的那种自豪和愉悦。只要姐姐在家,我们兄弟三人就会被姐姐招呼到一起接受教育,此时的父亲就会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极其享受着姐姐滔滔不绝的场景。在父亲的殷殷教诲下,我们姐弟四人先后都考上了大学,这是父亲心中最大的快乐和骄傲。

  父亲没有口若悬河的形象,却有一身的武艺,比起现在的我们,有趣的多了。

  父亲会裁缝。打小我们身上穿的都是父亲做的,父亲的手艺在家属院很有名,他热心实诚,逢年过节,厂里职工的孩子有时要做新衣裳,就会扯上几尺布带上孩子来找父亲。此时的父亲就会拿来皮尺、石笔量着尺寸,一把剪刀熟练的穿来穿去,一架“飞人牌”缝纫机在父亲娴熟的操作下,欢快的飞转着。他从不收分文,当漂亮合身的新衣裳穿到了小朋友的身上时,他那种兴高采烈的模样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父亲还会木工。家里的书柜、大衣柜、板凳、床、箱子,都是父亲做的。只要父亲开始做东西时,本就不大的房间到处都是刨花,满地都是各种型号的工具。父亲做过一把可以折叠的躺椅,有不同的档位,可以根据舒适的程度进行调整。在炎热的夏天,摇着扇子,躺在上面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当然这把躺椅是要优先给外婆使用的,这也是父亲定的规矩。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父亲专门打制了一个书柜,上面三层可以放书,下面一层打开开合的门,就是一个书桌,这张书柜给了我巨大的鼓励,让我可以有了一方独立的空间好好读书。至今想起,我都觉得父亲的设计太棒了。

  父亲会做饭。逢年过节,家里亲戚来,都是父亲掌勺,米粉肉、蒸鸡块儿、炸丸子、凉拌藕等等。更为绝的,是父亲包饺子的手艺,他包的饺子是花边的,而且左一拧右一拧,速度极快,吃起来的口感也特别好,只可惜这个手艺并没有传承下来,每一次吃饺子,都会想起父亲包过的那种饺子。我特别爱吃父亲做的丸子汤,丸子筋道有嚼头,切一个火烧,配上香菜葱花,每次都要剩下一个丸子,把汤喝尽后,美美的把这个丸子放进口中,那种心满意足的感觉美极了。高考那年,父亲每天为我做最爱吃的鸡蛋羹、红烧土豆、丸子汤,这三样也是我至今都百吃不厌的。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时间越久,脑海中父亲的画面越来越清晰,记忆中父亲的乡音也越来越浓郁。

  父亲不善言谈,有些木讷,宽厚性格的背后有些隐忍,但我们都知道,父亲是顶梁柱,极少表态的父亲一旦发表意见,一定是字字千钧,透露着智慧和睿智。父亲的淡定、沉稳、才思,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我,让我知道高与低、得与失、多与少,让我去关注自己、关心亲友、关爱他人。

  对父亲的思念,是带给我力量的。这种思念,是内心里的一种敬重,身为儿子的一种自豪;这种思念,是内心里的一种告慰,孩儿还在秉承家风,教育我们的子女,做一个自食其力、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思念,是骨子里的一种激励,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想到父亲的嘱托,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父子之情,既复杂又简单。父亲盼望着儿子的成长,充满着对未来的希冀;儿子看到父亲的皱纹,感叹着与时代的距离。在争吵、埋怨、调侃中理解、支撑、相爱。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真正懂得父亲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父亲的抚爱是那样的厚重,父亲的影响是那样的深远。

  父爱如山,他的广博、深邃、伟岸,不经岁月洗礼,难以懂得。

 

其他平台欢迎关注,喜马拉雅:胜哥朗读;微信公众号:愿闻其声

[ 责编:路天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