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狄蕊红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滚动资助项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歌剧《大汉苏武》专家研讨会昨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为《大汉苏武》把脉,为该剧进一步完善、艺术上全面提升建言献策。
国家艺术资金滚动资助专家研讨建言献策
国家艺术基金,是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的一项公益性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大汉苏武》由陕西演艺集团出品、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作完成。2013年8月18日,《大汉苏武》在西安首演,西方歌剧与中国舞台艺术的完美融合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得到了各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该剧入围首次启动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滚动资助项目”,是全国八部入围作品中唯一的新创作歌剧作品,也是陕西历年来获此殊荣的唯一剧目。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是在2014年一般项目经过进一步的选优拔萃,通过滚动的资助的形式,给予一种再资助。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首次开展评审活动,总共在全国资助81部大型舞台剧作品,涵盖各类门类,今年年初又对81部大型舞台剧作品进行再一次评审,最终选出8部作品进入滚动的资助项目,其中有三部戏曲,两个歌剧,两个舞剧,一部话剧。
4月28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在索菲特人民大厦剧院观看了演出。昨日上午,歌剧《大汉苏武》专家研讨会在古都大酒店举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国家艺术基金活动部负责人姚志华等与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歌剧艺术界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言,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以及相关领导、该剧指挥冯学忠、编剧党小黄、作曲郝维亚、导演陈蔚、主演米东风等主创、主演成员现场聆听了诸位专家建议并做了细致交流。
在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即将来临之际,歌剧《大汉苏武》的演出与研讨是该剧在创作上得以进一步完善、艺术上全面提升的关键一步,也是《大汉苏武》以昂扬的姿态迈向中国艺术节、冲刺国家艺术精品的攀峰之旅。
以西方正歌剧范式承载中国歌剧魅力
苏武牧羊的故事历来被各种文艺体裁所垂青,曾经有过诸多不同的古今戏剧版本,但唯独以中国歌剧的形式立于舞台尚属罕见。《大汉苏武》以歌剧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记者从陕西省歌舞剧院了解到,歌剧《大汉苏武》以我国人民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苏武牧羊”故事为核心,在内容的取舍、事件的经纬、矛盾的冲突、情感的交融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掘,赋予新的内涵,做出新的诠释,开辟出新的路径。歌剧化的苏武形象,其经典属性已不仅仅限于民族星空中永恒坐标的象征意义,更是以一个鲜活的存在、灼灼燃烧的生命,凸显出一代巨人的操守、人格、气节、纯净、高贵。而由主题和立意延伸出主人公的价值定位——坚守与信念,则凝练成为这部戏中苏武灵魂的关键词。通过其人性的光辉,折射题材所蕴含的时代意义,释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的正能量。
歌剧《大汉苏武》成功地编织了一个非常适合歌剧语言讲述的文本,借鉴西方正歌剧的范式,承载中国歌剧,使这部作品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历史剧的庄重与传奇剧的曲折相统一;思想的风骨与异域的风情相统一。
中国歌剧继往开来“汉代三部曲”再创佳绩
目前,《大汉苏武》已拥有大型歌剧院、中小型剧场、音乐会歌剧三种不同规模的演出版本。2014年参加了“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武汉);2015年赴天津、北京、上海、成都,参加了“2015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5”、“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成都市2015精品剧目引进展演”以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渭南、西安等地演出,圆满完成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巡演任务。在国家大剧院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验收。2016年元月,歌剧《大汉苏武》再次晋京,在中共中央党校礼堂隆重演出。截至目前累计演出50余场,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年来,《大汉苏武》荣获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一等奖”;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滚动资助项目。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陕西省歌舞剧院将自己的歌剧创作聚焦于历史上的大汉盛世,由《张骞》为发端的史诗歌剧,拉开了“汉代三部曲”的恢弘帷幕,经过世纪之交的《司马迁》,再到2013年的《大汉苏武》,持续21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完竣了中国歌剧史上堪称空前的一项系统工程。这一贡献是中国歌剧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深远意义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