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蔡尚伟
希望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能够看到纸质书市场真正回暖,看到人们在书房、茶馆、公园、候机厅、列车上等许多场合,安静地、幸福地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纸质书微香的味道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再一次成了热词。全国各地,读书活动此起彼伏,令人欣慰。在古代,读书人是对知识分子的专门称呼,读书是少数人的风雅事。随着时代发展,读书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今,全民阅读的推进,更可谓一种伟大的进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因便捷、海量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但笔者认为,推进全民阅读,须重视纸质书。
我们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提高素质,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目标。有人打趣说,如果纸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有了电梯,就不必再用传统的阶梯了吧?但这个电梯,上上下下,可能搭载的更多是来得快去得快、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和情绪,就像快餐一样,很难化为自己的营养。坐电梯不费劲,不利于强身健体、磨练意志;而潜心读一本纸质书,不断爬坡上坎、思考领悟,获得的是心智的成长、精神的愉悦。
纸质书之所以优于电子书,更适宜于深度阅读,这和书的传统形态及阅读习惯有关。《许愼•说文序》定义,“著於竹帛谓之书”。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文字大多书写在一根根长条形的竹片或木片上,称为简策。纸质书出现后,也经历了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的变迁,逐渐演化为我们今天熟悉的形态。尽管书的样式千变万化,但以纸为材质,则是长期以来固化的书的基本规定性。纸质书真切的存在感,以及它所带来的阅读的严肃感、知识的稳定感、思想的权威感等,可以激励阅读者用心投入。
纸质书,作为一种实体对象,客观、确然地摆在面前,阻断了“我”的“过于执”,把读者带入“他者”(作者)的世界,引导读者关注别样的美景,关注作者是谁、在说什么、自己懂还是不懂、真懂或是假懂等。在反复这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超越狭隘的现实生活,不断开阔眼界、调整视角,理解更多“人的可能”“世界的可能”,从而活得更“多”,活得更饱满、更圆融、更智慧、更美丽。精读、诵读、复读纸质书,让纸的质感、书香的美妙,牵引阅读的心情、状态、节奏和深度。而这些,是泛读、快读、跳读电子读物所难以实现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中国人读书的经典意境。这时,读书俨然成为一种幸福、浪漫的美事。许多美好的元素,因为读书而汇聚、升华。古人读书,讲究焚香沐浴、品茗闲吟,知己相伴,相互切磋。试想一下,如果在这样的意境中,把纸质书换成手机,大家各自低头刷屏,那将是多么别扭、滑稽的一幕。在笔者看来,香的悠远、夜的沉静,必须加上纸质书的“虚实相生”,才能够让人慢下来、静下来、深进去、出得来,以臻于通透空灵之境。
古往今来,时代在变,阅读方式也在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应抱残守缺。但切勿太浮躁,太依赖电子阅读,满足于粗浅的知识,而要有读好书、读经典的自觉追求。笔者期待,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能够看到纸质书市场真正回暖,看到人们在书房、茶馆、公园、候机厅、列车上等许多场合,安静地、幸福地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纸质书微香的味道。(蔡尚伟)
[责编: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