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唐诗宋词话中秋

唐诗宋词话中秋

2017-10-04 14:45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道毅

  哪怕走得再远,总不忘出发的地方;无论过了多久,犹记得故乡那一轮照彻心房的明月。时光荏苒,又逢中秋。在这个月白风清、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用心陪伴年迈的父母,真诚问候久别的朋友

唐诗宋词话中秋

  春去秋来,秋意渐浓,又一个中秋节如期而至。对于中秋节,许多人都有一种特殊情结。这种情结,是期待,是欢喜,是回忆,是感怀,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始于初唐,盛于宋朝,并绵延发展至今日。在优美的唐诗宋词中,不乏吟咏中秋节的佳作名篇。细细品读,感慨万千。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的月亮,往往又大又圆又亮,比平时更美。《东京梦华录》如是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这里的“玩月”,自然不只是赏景游玩,更多的是一种团圆的喜悦。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中秋节又名团圆节,寄予了对亲朋团聚、人寿年丰的美好希冀。“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在这月圆中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诗圣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由月之圆满反衬人之孤独,表达了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不同于许多思乡诗的伤感基调,此诗意象明朗、立意浪漫、情满不溢。“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明白如话、直抒胸臆,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谪居期间望月思乡的寂寞和凄苦,感人至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这首七言绝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虚实相生、意境优美,将思乡之情刻画得含蓄深沉,让人心向往之、身临其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以明月为线索,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一腔真挚思念。

唐诗宋词话中秋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意图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脍炙人口,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牵挂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领悟。是夜,皓月当空,清辉遍地,作者身处密州、怀才不遇,不怨天尤人、消极避世,而是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字里行间,可见一代文豪旷达的心胸、高远的志向和磊落的人格。“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将中秋送别之情写得一唱三叹、沉郁顿挫,让人动容。“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中雨后天晴的中秋佳节,充满生活情趣,别有一番风味。“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抒发了岁月静好、珍惜流年的人生况味。

  除了望月怀远、团圆叙旧,中秋节还有观潮、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等习俗。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如是描绘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如此盛况,在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中也可见一斑——“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秋吃月饼,也由来已久。月饼形如满月,代表团圆之意。

  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喜爱、重视中秋节,是因为它内涵丰富、深入人心。时移世易,孝老爱亲、尊师重道、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不会变。哪怕走得再远,总不忘出发的地方;无论过了多久,犹记得故乡那一轮照彻心房的明月。时光荏苒,又逢中秋。在这个月白风清、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用心陪伴年迈的父母,真诚问候久别的朋友,珍惜爱情的甜蜜、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可贵,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用善念,用爱意!(吴道毅)

[责编:李姝昱]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