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4-24 08:49

  作者:周思明

  黑色豪车呼啸而至,随着急促的刹车声,从车内走下一位趾高气扬的年轻女子。在数位身着黑色西装、戴着墨镜的保镖注视之下,前一秒还对着门口迎接她的白发老人说着“爷爷,我已拿下千亿订单”,后一秒却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奄奄一息。危急之下,白发老人立即宣布,要花百亿美金悬赏良医……这是微短剧《女总裁的贴身医仙》第二集的剧情。这段仅1分04秒的竖屏剧集,在流畅的运镜、紧凑的剪辑和惊悚的氛围下,剧情得以步步推进。有网友直言,最初刷到这条短剧片段时认为,“剧情有些狗血,打发时间而已”,岂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追微短剧上头,到凌晨两点不睡觉,看到剧情高潮处就忍不住付费解锁下一集。”

  在故作姿态、冗长注水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受众审美疲劳的当下,《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脱缰》等微短剧在社交媒体上异军突起乃至爆火,为广大受众带来新的观剧体验。

  所谓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短于传统电视剧、制作成本较低、主要以手机小屏方式传播、网络达人参与制作的一种新型影视形式。微短剧一集通常在10分钟以下,有的甚至只有1分钟,全剧加起来也只有20分钟至2小时。相比传统电视剧,网络微短剧具有短平快、脑洞大、爆款多的特色优势。不得不说,网络微短剧的冲击波来势凶猛,甚至书写了主流电视剧难以匹敌的造富神话。

  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4年微短剧规模将超500亿元。横向对比,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微短剧市场规模已逼近电影票房的七成,有望成为娱乐行业最大赢家。可以说,2023年是微短剧的井喷之年,抖音上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500部,快手微短剧日均日活跃用户数量达2.7亿。以《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该剧上线当天就冲上DataEye短剧热力榜第二,单日充值超过2000万元。

  微短剧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短。在这些极度浓缩的短剧里,情节跌宕起伏、台词犀利、“爽点”密集,每一帧都紧抓观众的眼球,令人欲罢不能。尽管微短剧的观看门槛相对较低,但价格不菲,有时甚至超过一般的电影票价和长视频平台会员费用。以小程序上的短剧为例,此类短剧通常超过100集,每集时长在1至2分钟,每集收费在0.8至1元之间,想要完整观看一部短剧需要近百元。微短剧成为“日进斗金”的利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与此同时,微短剧的价值取向、思想倾向的把控,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去年曾在短短三四天内引爆整个短剧行业的付费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是非观念混淆,已被全网下架。该剧被视为是《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的合体,讲述的是庶女复仇的情节,但为了制造足够的“爽点”,充斥着大量极端情绪的宣泄。

  那么问题来了:微短剧能否成为既有市场价值,也有思想艺术价值的精品佳作,从而为广大受众带来积极健康的审美体验呢?这是摆在微短剧创作方面前的一项回避不了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随着市场不断深化,不同于“土味”“没营养”的商业剧,越来越多的精品剧成为受众新的选择。这些精品剧以“短剧+直播”“短剧+旅游”“短剧+非遗”“短剧+IP”“短剧+特产”等形式拓展了微短剧的更多可能。2024年初,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积极引导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线下经济交融交汇。其本质就是以热播的微短剧为媒介,有效带动各地“出圈”。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高质量的精品微短剧创作带来了朝向积极健康方向的价值拐点。

  微短剧的题材与类型也在逐渐丰富,从古装、穿越、奇幻的传统领域,到现实题材的深入挖掘,创作者们开始注重故事的质感与精致的视听表达。非遗题材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改编自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一位都市白领回到四川乐山挖掘非遗美食的故事。该剧保留了电视剧版温暖治愈的底色,呈现出高浓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剧中对跷脚牛肉、金钱蛋、灯影锅盔等乐山美食的展示,吸引了许多网友前往乐山打卡,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都市题材微短剧《大过年的》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了8亿。该剧以“过年”为落脚点,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回家过年的啼笑皆非的故事。《超越吧!阿娟》是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衍生真人短剧,讲述了小镇青年阿娟到大城市闯荡开舞狮馆,历经挫折仍心怀理想的故事。片中的主角阿娟是个小人物,面对艰难困苦,依然保持乐观和积极。短短13集的体量,每一集都讲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给观众带来笑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大过年的》的剧本创作取材于生活,真实而戳心的细节,收获了观众的共鸣。《变相游戏》沿袭“反诈”主题,涉及直播间诈骗、AI科技、地方商战等多重剧情元素。除了揭秘高科技骗术,也尝试在社会价值层面观照人性,引发大众共鸣。

  精品化、高质量的微短剧,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社会热点话题,将现实生活融入创作,使作品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当市场迎来转变,微短剧的精品化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换言之,内容为王、高质量制作,将成为引领微短剧创作成功的价值拐点与不二选择。(周思明)

 

  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