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柳似故人,诗含情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4-02 09: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晓旭

  春水澄鲜,草色初萌,暖意催发了无限春光。柳树的生长总与时令相宜:柳梢初上鹅黄,柳叶转为嫩绿,再到柳枝青翠欲滴,这一年已蓬蓬勃勃地开始了。

柳似故人,诗含情思

  婀娜柔美的柳,勾连着人们许许多多的情思。柳,是诗人亲切的朋友,字里行间不乏她的倩影。当此时节,何不效仿“深柳读书堂”中的古人?趁闲暇时翻开诗词,静静品读柳的秀美与温柔。

  忽然发现,所有的季节都关于柳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插柳记清明”的风俗。柳与春,以极自然的方式联结。南宋诗僧志南的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道出春日满满的柔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著名的咏柳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笔下。诗人将柳看作美人,看作咏春的知己,又将万条柳叶比喻成丝绦,尽写柳枝的纤细柔美。后两句最妙,以无形的春风为剪刀,裁出的细叶又该如何新鲜细嫩呢?慵懒的春日,似乎也因此添了几分爽朗。

  贺知章仕途通达,为人也狂放不羁。若说他咏的是盛唐之柳,那么李商隐笔下的秋柳,就是晚唐之柳了。“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大意如下:回忆春日,柳枝主动追逐着东风,活泼勇敢,生机无限。可是怎么就到了秋天呢?柳枝萧疏,柳叶零落,凄切蝉声和凄凉日落之中,柳色衰败不堪。巍巍大唐到了晚年,也已不复昔日气象。春秋对比,荣枯鲜明,伤感的秋柳便触动了诗人情肠。

  其实,春来返青,秋去叶落,柳树年年如此,朝代兴衰更替,原本与她无关。但多情的古人,早已将种种情绪寄与柳。纳兰性德终生为情郁郁不乐,所咏的则是冬日寒柳。例如,“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柳树在冰雪的摧折中“繁丝摇落”,只剩近乎光秃的枝条,让人不禁感叹“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折柳,是一种长情的等待

  古时交通、医疗不便,生离往往有成为永诀的隐忧,所以人们格外看重离别。江畔亭上,“霸陵柳色,年年伤别”。柳条风姿柔婉,依依地垂下来,牵着行人的衣角,似是在倾诉不舍。秦观《江城子》中的“西城杨柳”,便是如此识情解意。她“弄春柔”,情致无限,惹得词人“动离忧,泪难收”,想起当日与情人分别的情景,“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系归舟的是柳,亦是人,同样依依不舍,令游子肠断。

柳似故人,诗含情思

丰子恺漫画《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实,从《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千载而下,柳的离思早已不可断绝。后代人多取“柳”“留”同音。在古代,人们离别时,往往顺手折柳相赠,期盼行人早归,也祝愿别后安好。周邦彦笔下的柳,生在“长亭路”上,“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年年有人折柳送别,折下的柳枝算来也有千尺。如此一说,似乎是以柳枝丈量离情别绪。但人们的思念,想来早已不止千尺那样长。

  一朝别离,思念之情便岁岁年年永随游子。柳永与情人分袂别离时,设想登舟之后,清晨酒醒的情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无尽凄婉哀凉。李白肆意潇洒,却也有听到笛曲乡愁难解的时刻:“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还是很喜欢你,像章台柳翠色欲滴

  在历代诗人笔下,柳常与女子的容貌风姿联系在一起。柳叶如眉,柳条如腰,随风摆动,就像美人翩翩起舞。

  唐玄宗经历安史之乱,失去了心爱的女子杨玉环。《长恨歌》中,他重回长安,睹物思人,所见是“太液芙蓉未央柳”,所思是“芙蓉如面柳如眉”。贵妃容颜绝世,脸如池中娇美带露的芙蓉,而弯弯的眉似柳叶,比远山眉黛,说来更觉可亲。

  从南朝才子庾信开始,人们便喜欢以柳喻腰。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有“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里的球是指马球,需要上马进行游戏。宫女纤腰一折横跨玉鞍,轻盈优美的体态,顿时浮现在读者眼前。

  除了容貌风姿,柳也可以喻指女子的身世。柳柔弱无依的姿态,像极了当时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女子,一旦遭遇变故,便无依无靠、身世飘摇。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章台柳》的背后,有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唐代诗人韩翃与妻子柳氏情投意合,却在安史之乱中不幸分离。“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历尽等待忠贞不渝,一位如柳柔弱的女子,却也有着柳的韧性和生命力。

  春色渐浓,杨柳青青。品味诗词中的柳,总能带给人新的体验和灵感。愿我们挥散“满城风絮”般的闲愁,带着“月上柳梢头”时的温柔,追随古人的诗笔,看那遍植山川江畔的柳,如何以动人心弦的情思,成就千古佳句。

  (作者刘晓旭系吉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