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改革沃土,培育新时代戏曲之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以改革沃土,培育新时代戏曲之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6-22 09: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宋沅君

  娉婷袅娜,从中国人的前世今生走来;争奇斗艳,描画历史传奇与时代面孔;起承转合,演绎百种人生的千般滋味。戏曲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入现代社会后几经更迭,命途多舛。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激发了戏曲艺术的内在生气,实现了艺术的传承与坚守,让它再一次汇入文化建设的洪流,成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戏曲是地道的方言艺术,无论吴侬软语、京腔京韵或南腔北调,都带有某一地区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湖南这块潇湘热土,先后有19种不同形式的民间戏曲落地开花。农耕时代,戏曲是老百姓炕头的一把火,戏曲之花向太阳,得以辉煌灿烂地绽放;市场化大潮中,戏曲的命运几度升沉起伏,但它仍如兰如莲,悠远清香,亦坚韧无暇。今天的戏曲已经成为经典,立根历史积淀的沃土厚壤中,开出创新的时代之花。

  时光穿越近千年,常德丝瓜井边的刘海哥和大高山上的胡秀英,因为一次美丽的相遇,一起走进《刘海砍樵》,成就了一段樵夫与狐仙的浪漫爱情故事。作为湖南花鼓戏的第一剧,《刘海砍樵》在洞庭湖区演唱了近百年。在农村茅草屋外的禾场里,劳作一天后稍作歇息的庄稼人,看到的是贴近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与爱情。远离了打地花鼓、唱排街戏和草台子戏的年代,花鼓戏进了城市剧场,泼辣大胆、敢爱敢恨的胡大姐和醇厚朴实、热情开朗的刘海哥,成了观众心中湖南人性格的典型代表。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20世纪80年代起,《刘海砍樵》多次随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远赴美国、法国、瑞典、丹麦等地演出,好评如潮,将湖南民间传说和中华传统艺术流传到海外。1984年与1986年,《刘海砍樵》两次登上春晚,一时间在全国家喻户晓。不论外国记者、海外侨胞还是中国民众,都被湖南花鼓戏所展现出来的鲜活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所征服。

  好景不长,80年代文艺领域拨乱反正所带来的湖南花鼓戏短暂复兴的势头,很快遭到了严峻考验。1990年代,流行音乐如火如荼,娱乐文化全面发展,与其他湖南民间戏曲一样,现代花鼓戏沦为小众艺术。绝大多数地方戏曲,都面临着观众稀少、演员流失、剧种衰落、剧目凋零、传统文化传承断层的局面,先后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行文字。

  在传统戏曲发展的现代史上,总是交替地写着“危机”“复兴”两个词语。过去的辉煌难以重现,要走改革这条必然之路,就要做好准备承受现代化的阵痛。“早改早发展”,常德丝弦率先做出了选择。如果说花鼓戏是湖南戏曲中俗文化的代表,常德丝弦则另有一番高雅趣味。“蝶恋花,鸟恋巢,潇湘儿女唱湘调……”琵琶声里,常德方言唱出了独特韵致,婉转柔媚,荡气回肠。80年代末,常德丝弦开始改进表演形式,历经几代艺术家千锤百炼,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表演体系。90年代开始,常德丝弦走出常德,面向全国,拿下了首届中国曲艺节一等奖、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金奖、全国第四届曲艺演出金奖、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等诸多全国性的曲艺奖项。常德市丝弦艺术团多次受到文化部、湖南省委及省政府的表彰,成为“全国县级剧团的一面旗帜”。一片大好形势下,常德丝弦振兴有望。

  全国范围内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按照“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要求进行,湖南省湘剧院就是被“保留”的那一批。有400多年历史的湘剧,用“长沙官话”演唱,很长一段时间是长沙的官方大戏,而花鼓只是民间小戏。但湘剧这个大剧种,传播范围却没有花鼓戏那么广。湘剧留存了湖湘文化的历史记忆,一字一句,一颦一唱,都折射出鲜活的历史信息。在它们曾经唱过的那些年代,湖湘百姓的喜怒哀乐,思想气质,精神蕴藉,都被吸纳其中。进入21世纪,近一半的湖南戏曲剧种,仅存一个剧团艰难支撑,抢救保护刻不容缓。湘剧要“有戏”,就要大力“移步换形”,激发艺术活力,以符合时代审美需求,这样才能找回自己的群众基础和表演市场。

  怎么个“移步换形”法呢?2012年,捉襟见肘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拆掉了院里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将《刘海砍樵》改成了大型音乐魔幻剧。正是为了实现这次颠覆花鼓戏传统的表演,才将老房子地基改建了大型停车场。除了向音乐剧方向发展,花鼓戏、湘剧还被改编成动漫,带着动漫视频和动漫产品走进校园,进课堂讲堂,以表演和讲课的形式,进行戏曲教育,一切都从娃娃抓起,培养年幼接班人、传承人和戏曲爱好者。以政府为主导的戏曲传承与保护工作指明了大方向,戏曲改革最终落要到自身的每一个足点。数字化时代,戏曲放下高冷的身姿,与音乐剧、魔术、摇滚、街舞、动漫等流行文化实现跨界合作,努力探寻着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将演艺与旅游结合,是地方戏曲发展的另一法门。鉴于戏曲是一种传统的集体艺术,某些内容传达了陈腐的精神内涵与落后的意识形态,与现代生活及现代观念形成冲突,要把地方戏曲包装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就必须突破自身的历史局限,完成现代性转化。新世纪以来,湖南省湘剧院创作了《李贞回乡》《谭嗣同》《月亮粑粑》等一大批反映现代文化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剧目,以创新的现代戏赢得了很多年轻观众。但省外观众对湖南地方戏曲的认知程度仍旧很低,如何推陈出新、勇于创新,以新题材、新形式的新剧目吸引外地观众、弘扬地域文化,让地方戏曲成为文化品牌、旅游资源,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生产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面对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中国文化开始大踏步“走出去”。越是地方的,就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常德丝弦这朵艺术奇葩,不仅走南闯北,还漂洋过海,飞到了大洋彼岸。艺术无国界,传统戏曲走出地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大舞台,是戏曲生命力的彰显,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信息与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文艺受众也高度分化、多元。传统戏曲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走进千万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那一抹隽永悠长的韵味。政府加大购买力度,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让戏曲下乡、下基层,也让戏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在城市剧院,普通市民也能欣赏到中外艺术家们的戏曲表演。2017年11月,加拿大北美之星艺术团到中国巡演,在长沙音乐厅的舞台上,欧美音乐家从观众席拉了一位“满哥”上台,现场合唱了一首《刘海砍樵》,全场欢呼雷动。戏曲不仅走出去,还带着活色生香的艺术新面孔走回来,向中国普通老百姓展示交流、嫁接、融合的魅力。2018年第三届湖南戏曲春晚,演绎“戏曲青春,青春戏曲”,古老艺术焕发出青春活力,传统戏曲走出时尚之步。如今,每逢年节庆典,都能看到戏曲精彩的表演,在每一个特别或平凡的日子里,戏曲成为了老百姓心头一种熨帖的温暖、一种感怀的力量。

  回首四十年,改革开放开创了一个曲艺新时代,传统戏曲实现了时代创新发展,得以走向世界舞台,常葆生命活力。也许它的力量,还不足以在历史的浪潮中流击水,但只要坚持传承、发现和培养,传统戏曲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散发更持久的艺术芬芳。

  传统戏曲的繁荣发展,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也应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四十年的历史变革印证了,文艺的改革开放精神永不过时,只有秉持自身个性,坚持艺术创新,才能让民族的真正成为世界的,才能让戏曲的火种具备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宋沅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