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谱写魅力乐章,唱响改革之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谱写魅力乐章,唱响改革之音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7-19 18: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宋沅君

  改革开放四十年,塑造了中国国民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激发了普通人越来越新鲜、活跃、多维的精神生活诉求。这四十年,也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四十年。它见证了,在文艺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所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及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精神因素如何融入到普通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以前,传统戏曲一直是我国乐坛的主流音乐。即使是在1920年代的上海,全中国文化最自由开放的地方,“流行音乐”这个舶来品,还只是鲁迅笔下的“靡靡之音”,上不得台面。直到1970年代末,中国开始主动地改革开放,流行音乐二度进入中国大陆,裹挟着欧美和港台两股风潮,冲击着人们还在逐渐拆除的思想藩篱。“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浅吟低唱、婉转悠扬,如一股清泉涤荡心胸。人们惊喜地发现,在革命进行曲之外,还有另一种音乐可以吐露心声,传达情感。

  逸兴遄飞,年轻的朋友们唱着歌儿,豪情满怀奔向80年代:“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让人充满希望、充满干劲。经历了最初的批判和争议之后,随着我国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80年代的乐坛曲风走向包容,流行音乐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更重要的是,流行音乐真正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书写历史的人们,总是容易放大那些碎小的时间片段,将它们定格成历史的一页一页。1986年5月的某一天,落魄的摇滚歌手崔健走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一句“一无所有”,吼出了一个时代内心的悸动和渴求。一个追求自由、个性和表达的中国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拉开了序幕。旧的价值观被抛在脚下,人们呐喊着去追求新生事物,以填补迷惘、空洞、一穷二白的精神世界。正是在这场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举办的演唱会上,郭峰等128名中国歌手唱响了《让世界充满爱》,以回应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其他人们,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1980年代,流行音乐几乎是年青人的专利。他们一边“跟着感觉走”,相信“明天会更好”,一边“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他们质疑着现实,但又不放弃理想,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持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敞开胸襟、面向世界、披荆斩棘、迈出世纪之步时的真实写照。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的共和国,“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仍要为那“少年壮志”“显身手”。

  80年代崛起的内地流行音乐,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新民歌、抒情歌与摇滚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当我们听到这首歌,就打开了时代记忆的开关。亚运年后的1990年代,大街小巷挂满“四大天王”的海报,大城市的卡拉OK歌舞厅在短短几年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至上千家。娱乐业的全面发展和“K歌文化”的形成,使得流行音乐更适合于抒发个人的真实情感,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观点看法。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现代社会,将个体置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巨变的冲击下,显得茫然无措又孤立无援。人们在KTV里尽情地挥洒歌喉,一抒心中复杂纠结的情思。从高蹈的精神层面,降落到日常的世俗生活,改革开放引动的审美流变,更接地气、更加多元也更为包容。对人生世界的美好向往,则寄托给了商业包装出来的偶像。流行音乐抚平了悲观、浮躁的精神纹路,调节了矛盾、焦虑的社会心理。

  从官方媒体到民间歌厅,流行音乐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华丽转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相对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运作机制中生产出来的音乐产品,全面趋于商业化和市民化。“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香港回归前后的几年中,罗大佑用音乐表达对“一个中国”的文化理解,“召唤和平与爱”,在两岸三地经久传唱。流行音乐对历史和时代的思考,至此已经十分稀少。在“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的歌声里,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告一段落。

  80年代的一首歌中唱到:“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迈入21世纪,这首歌里曾经展望的都已实现。中国的政治经济空前稳定,全力谋求从大国发展向强国战略的转变,对外也迎来一个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在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民族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03年,爱戴鸭舌帽的青年周杰伦“用琵琶弹奏”了“一曲东风破”,开创了一股横扫至今的中国风,让无数人为之痴迷。流行音乐向来因远离民族文化传统饱受争议,这一时期,欧美曲风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实现有效结合,已成为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共性。网络歌曲、音乐选秀和神曲相继诞生,流行音乐超多元发展,草根化、反精英的文化时代来临,以平民偶像为代表的平民审美占领了网络、广播、电视等的所有渠道。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极大的繁荣和发展,流行音乐的各级流变和不断创新,谱写了文艺领域内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魅力乐章。它与多样、开放的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向休闲、娱乐、发展转变,将改革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血液里。

  如果梳理四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就可以发现,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现时代的国家比拼,不仅是经济、军事、科技的比拼,更强调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中华文化要加快脚步走出去,流行音乐就应继续唱出时代改革之音,属于中华文化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中国声音。

  四十年来,古老中华以生生不息的改革之音,唱出动人的岁月之歌,激荡着亿万人民的情感与心胸,引发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共鸣。在激烈竞争的国际角逐当中,中国流行音乐只有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与时代精神,传承、融合民族文化传统,坚守原创与自身个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开创更好的未来。(宋沅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