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9-18 10: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作者:陈晓耘

  8月18日晚,姑苏城内,沧浪亭畔,笛声悠扬,水袖袅袅,一场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启幕。沿着沧浪亭的石板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演,跟随着演员婉转的曲调,还有园子里的风声、脚步声、喃喃细语声。这是“昆曲+园林”的一次新尝试。

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昆曲《浮生六记》,讲述了清代文学家沈复和妻子芸娘的美好爱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1763年出生于苏州沧浪亭畔的富贵人家。与其他读书人一样,沈复也读四书五经,一生工诗善画、长于散文,但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是他的代表作,现仅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等四记,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遗失。

  当初,《浮生六记》不知辗转了多少人的手,被贱卖过多少次,寂寂无闻。清道光年间,有个叫杨引传的读书人,在苏州一个冷摊上,偶然发现了该书的残稿,并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妹夫王韬。1877年,《浮生六记》由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刊行,逃过了消散在历史云烟中的命运。王韬曾作跋,称赞该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浮生六记》不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而是描绘美好爱情、记录生活趣味,在那些“文以载道”的滔滔文章中独树一帜。“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笔者记得,初中时学过的课文《童趣》,便节选自《浮生六记》。文中那位视力很好,能看清鸟类秋天生出的纤细羽毛,能把平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少年,便是沈复。

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沈复《浮生六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6月出版

  书名“浮生六记”,出自李白骈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句。然而,两人在写作时的人生境遇却是天差地别。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其乐融融;沈复却在父亲去世后,被弟弟启堂算计,丧失了遗产继承权,尝尽人情冷暖。李白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养育了一双儿女;沈复也有一双儿女,可女儿青君在别家做童养媳,儿子逢森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生欢情少悲情多,沈复在“坎坷记愁”一卷里曾这样感慨,“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明知自己为何所累,沈复仍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直率单纯,诚挚以待人,行走于天下。他与妻子芸娘举案齐眉、情投意合,向往一种布衣蔬食、赏月饮酒、吟诗作画的恬淡生活。他们曾在田间听蝉、垂钓、看夕阳,享受“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美好际遇;也曾在太湖万年桥下与渔家女喝酒嬉戏,被人误认为是沈复与两个妓女饮酒作乐。沈复好客,妻子能将粗茶淡饭做得别有风味。正所谓,好友来了,“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好日子过得,苦日子也过得。据悉,沈复曾于某年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以作二人往来书信之用。

从《浮生六记》看沈复苦中作乐的人生

广益书局本《浮生六记》插图

  然而,沈复夫妻的天真率性,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失爱于父母,两次被赶出家门,旅居外地相濡以沫。相伴23年后,妻子病重客死扬州,沈复悲痛万分。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贫困生活的煎熬,沈复的生活理想,终至破灭。尽管不被世人理解,但在沈复看来,个人才性无可指摘,他热爱生活、胸怀坦荡。“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徽州、重庆、武昌、黄州、荆州、潼关、济南……沈复一生,游历各地,苦中作乐。

  沈复出生之时,“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可是,始于欢乐,终于忧患。经历一世坎坷,他在人生的泥沼中勇敢前行,依然乐观敦厚,而未变成暴戾之人。风里来,雨里去,还能对生活温柔以待。走过一世风霜,依然留下一半少年心。“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略改泰戈尔的名句,便成了沈复一生的生动写照。沈复朴素真挚的情感,透过文字穿越时空,感动着今天的你我。(陈晓耘)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