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狗十三》:孩子与成人间缺乏双向对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狗十三》:孩子与成人间缺乏双向对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2-13 16: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贤英

  曹保平的电影《狗十三》没有一般国产青春片里的问题青年、反叛与暴力,更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是以青春成长为切口,多角度呈现中国式家庭的真实形态。这是一部由细节、日常生活场景、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组成的影片,影片中每个角色的情感发展也都具有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所以看电影《狗十三》,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就像被人从背后推着走进自己的回忆,让我们看到大多数人的青春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叛逆残酷,更多的就是在这样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氛围里慢慢妥协。

《狗十三》:孩子与成人间缺乏双向对话

  成长的阵痛

  曹保平说:“没人注意到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我想带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狗十三》采用了严格的顺时、线性叙事结构,围绕李玩这个人物展开叙事,重要线索是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狗作为电影中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与李玩的心理发展轨迹紧密相连。狗的出现和丢失不断碰撞出新的故事情景,呈现了李玩从懵懂童年到懂事成年里的变化过程。

  该影片能让人产生共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角色设置的成功。一方面,李玩这个人物平凡普通,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女孩,没有青春片里校花的高配人设:她戴着牙套、冒着青春痘、发型随意,在人群中不会是引人注意的存在,因此,李玩这个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将“爱因斯坦”和人物命运相连,在影片中调动狗的参与是很讨巧的,导演有意将“狗”隐喻化,这种不直说的表达方式,更能让观众体悟到成长的疼痛。

  李玩的情绪表达直接又隐忍,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普遍的心理状态。她会因为父亲替自己报了英语班生气;因为“爱因斯坦”的丢失而疯狂寻找;因为拒绝大人为她营造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谎言而选择将狗扔掉;也会因为挨打而道歉,然后躲在角落偷偷哭泣;因为弟弟的生日,在人群中保持着假笑;为了不驳回大人的面子,吃下狗肉……李玩的懂事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得人物的转变具有现实的逻辑性,故事也更真实可信。

  导演以一种直接裸露的方式表现成长的残酷,虽然描述的都是简单日常的故事情节,却从最平常的事件中触摸到人类最深挚的情感。电影中李玩的两场哭戏颇具看点:第一场“爱因斯坦”走丢了,李玩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背景音乐是狂躁的摇滚乐,将李玩的悲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这时的李玩还处于以自我主义为中心的孩童阶段。第二场是李玩被爸爸打了之后,躲在浴室里的戏份。画面中的人物动作缓慢,音乐节奏也较前一段有所缓和,没有了哭声带给人们的压抑感受,在一种引而不发的状态中为找狗事件画上了句号,也同时完成了人物的成长蜕变。

  成人的法则

  与孩子的世界相对应的就是成人的世界,导演以中国式的社会形态、家庭形态真实地两者呈现出来。导演价值判断缺席,并没有在电影中做出太多的批判或者讽刺,而是将思考和选择留给了观众。

  影片一开始,父亲以他固有的社会经验和价值观念,为女儿做出有益于她发展的决定,这是仿佛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之爱的基本形式,它蛮横、专制,甚至有点不讲道理。影片中从不同的大人口中反复出现“听话”“懂事”的字眼,最终目的在于把你培养成为懂事听话的人。当说服行不通,孩子没有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样子时,打一棍子再给一颗糖,也成了典型的中国式教育方式。

  成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但这种状态时刻充斥在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在细节之处触动人心。比如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大人面对“爱因斯坦”丢了的事实,不是想着怎么找丢了的狗,而是想着怎么能让李玩安静下来,于是,他们集体编造谎言,营造一切如初的假象。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将对待孩子的哄骗艺术发挥到极致,共同编造“集体谎言”,认为一旦遇到问题,哄哄就好了。而大人的哄骗艺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普遍性,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

  影片中最能体现成人生活状态就是饭局,饭局的重点不在“饭”在“局”。影片中的饭局将成人的人际关系描摹得淋漓精致,虽导演并没有着力表现,但细微之处见惊雷。比如饭桌上张总大谈文化、低调,一副淡泊名利的“圣人”形象,嘴里却又说着别墅、大红袍,饭桌上的其他人说着奉承话讨张总的欢心,真真假假难辨,导演大金表的特写也是点到为止,整场戏都在往内收,重点都在镜头没有表现出来的故事上,这种处理真实地展示出成人世界的群像。正如曹保平所言:“这就是日常生活,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中间有普通却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如果撕开了看,会比我们想象的惊心动魄。”

  导演将镜头聚焦在中国式“爱的教育”、青少年的成长、重男轻女思想、成年人的社交等诸多现实问题,显示出导演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良心,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关注“人”的情感上,无论是李玩成长过程中残酷的妥协,还是表现成人世界的法则,导演没有植入孰是孰非的价值判断,而是直呈“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每一个孩子最后都会是大人”的真实状况,让孩子和成人形成双向的对话,期望他们在其中找到最好的相处方式。(周贤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阿娜河畔》:磐石的记忆和岁月的回响

  • 詹 丹:史铁生《那个星期天》校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