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如何楔入时代,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如何楔入时代,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10-11 16:45

  作者:唐 山

  提起抗战史中的“文化抗战”,人们会立刻想到故宫文物南迁、西南联大奇迹、“孤岛”文学、保护毛公鼎等例子,却鲜有人注意到,在1937年至1945年间,上海还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暗战——保护古书之战。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如何楔入时代,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封面

  此战难度巨大:除了日军掠夺古书外,美国、英国等“友邦”也进行了公开掠夺;1939年底,国民政府表态,无经费支持;许多中国书商助纣为虐,“平贾”(来自北平的书商)纷纷南下,甘当日本书店、美国大学的傀儡;而在日军与日本文化特务的监视下,保护工作只能在暗中进行……

  然而,在郑振铎的牵头下,张元济、何炳松、张寿镛等人秘密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累计收购善本4.8万册,并在“珍珠港事变”前,在唐弢、许地山等人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将近三千种古籍精品运输至香港。在抗战的最后4年里,郑振铎隐姓埋名,每天只吃一顿饭,卖尽私藏,仅能维持全家最低标准生活……在这本《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三联书店,2025年7月)中,作者吴真钩沉出这场不为人知的文化抗战的细节,描绘了旧书业风貌,更重要的是,呈现了老一代读书人的操守、智慧、奉献与忠诚,他们的功业与山河日月永存。

  日军抢古书,意在文化灭绝

  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军事侵略、资源掠夺和文化灭绝等方式,实现对中国领土的永久占领,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其中“文化灭绝”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名书商陈乃乾撰文称:“道路传言,谓各地私家所藏图书金石书画骨董,悉为军队囊括而去。斯言也,我未之能信。盖军队进退仓卒,未能有此闲暇,即闲暇矣,未必能鉴别以定取舍也。”陈乃乾此说误甚。日军对江南文献的掠夺是有组织、有计划的。1937年12月,上海派遣军特务部设“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受委员会”,每占一地,即特派图书管理员,与“东亚同文书院”“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南满铁上海事务所”等合作,专抢文化资料。

  战前我国共3744家图书馆,1937年底已失2166所,损失图书近9000万册,还不包括民间藏书的损失,堪称人类书籍史上罕有的浩劫。作家阿英在1938年的《如此烧抄》一文中记:“字画书籍,(侵华日军)随队皆有鉴别人,书画割去四周,以便携带。全部抄完,然后就烧。”作家徐迟在《南浔浩劫实写》中,记1937年11月19日,日军在南浔古镇进行的图书抢劫:“宋、元、明版珍藏书集,一箱箱的扛出来……我怀疑‘他们’所以从平望进展到南浔如此之迅疾,不到二十四小时,就把藏书先行占领,是可以显见其用心之深的。”

  据张怿伯在《镇江沦陷记》记:“敌兵在镇江,劫得许多古董玩器,装箱运走,嘱由某理发店,代开一假发票,并盖店戳,闻系为避免海关盘诘……明明系抢劫得来,但要蒙混得过人,即可作为买进来的,所谓‘皇军’,于这些鬼祟之事,做得如此之工,真是无所不能。”

  为搜刮殆尽,日本大使馆一等书记官、“梅”机关(特务机构)负责人之一清水董三亲到上海中国书店找郑振铎,日本学者高仓正三被派驻苏州,多次约见郑振铎,约不到,于是就在郑常去的书店枯等。

  为抹去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日方可谓费尽心机。

  为一套书,受尽了冤枉

  郑振铎参与暗战,既偶然又必然。先说偶然因素:

  郑振铎本是书痴,多藏被时人鄙夷的古唱本。1932年“一·二八”事变,郑家被日军占领,所藏2万余册唱本皆失;后重新收集,又得1万多册,毁于1937年淞沪会战;郑振铎带在身边的400多册珍品才得以幸免。

  两次“精准打击”,可能表明日军早知郑振铎在曲籍收藏上是“海内私家之冠”。郑曾印《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40本,非卖品,仅赠与好友和大图书馆,日本竟收藏了8本。

  江南沦陷后,大量古书流落上海。1938年,郑振铎遇稀世珍品——64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简称《古今杂剧》),是明代礼部尚书之子赵琦美利用在北京任太常寺典簿11年之机,将宫廷内府剧本抄出,其中收录的多为久未传世的珍本。

  该丛书被两家掌控,预估3000元,郑振铎初托陈乃乾收购,考虑到陈乃乾与其中一家有积怨,又托当时上海最大的旧书店“来青阁”的店主杨寿祺去谈。陈乃乾是所谓“包袱斋”,没店面,两边说合,得10—20%的佣金。可能陈乃乾对郑另找别家不满,又劝说古董商孙伯渊速将全书收入手中,叫价到1万元。价格蹿升如此惊人,引陈乃乾等抓住郑振铎急于得到的心态,但郑买不起,便与南迁的北平图书馆等联系,希望收购,遭拒。恰在此时,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知此事,从教育经费中拨款购书。

  老友叶圣陶对此不满:“只要看到难民之流离颠沛,战地之伤残破坏,则那些古董实在毫无出钱保存之理由。”

  多年后,郑振铎撰文称:“我为此事费尽了心力,受尽了气,担尽了心事,也受尽了冤枉……这是我为国家购致古书的开始。”

  偶然中也有必然因素。上海沦陷前,郑振铎面临“走或留”的抉择,可他的孩子刚出生,全家10口人,逃难风险大。可留下后,郑振铎又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为国家收书,以免“史在他邦,文归海外”,这是郑振铎找到的新的人生方向。

  节外生枝,古书差点全军覆没

  收《古今杂剧》后,郑振铎试图保护更多古书,1939年12月底,重庆来电,表示政府无钱投入,鼓励“文献保存同志会”自募资金,为国家搜访文献,胜利之后,再连本带利偿还。

  郑振铎并未退缩,他表示:“私念大劫之后,文献凌替,我辈苟不留意访求,将必有越殂代谋者。”1940年1月4日,事突有转机,中英退还庚款董事会的董事叶恭绰,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主任蒋复璁(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堂侄)的游说下,同意每年拨购书款,三分之二给上海,三分之一给香港。

  1940年起,“平贾”纷纷南下,“几乎每一家北平书肆都有人南下收书,在那个时候,他们有纵横如意、垄断南方书市之慨”,而古书中“寄平的,十之八九不能追得回来”,这一部分多落到日本人手中。这一年春夏,江南各大藏书楼均放风出售藏品,“此数月中城江南文化之生死存亡关头也”,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趁火打劫,疯狂采购。同年9月时,郑振铎抱怨道:“近来书价之高,可谓骇人听闻!”

  好在“文献保存同志会”的资金充足,1942年时,“文献保存同志会”除了得到中英退还庚款董事会的120多万元外,还得到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追加的拨款200多万元。

  当时“平贾”中的“三王”(王富晋、王晋卿、王子霖)中的前两位,还有孙殿起、陈济船、孙实君、孙助廉等高手,均驻扎在上海,成“围攻”之势。郑振铎一面以民族情感说服竞争者,另一面出价高,使“我所拣剩下的,他们才可以有机会拣选”。

  郑振铎预判日军即将占领租界,托时任上海邮局甲等邮务员的唐弢(后成著名文学评论家)先后向香港寄出3000多个包裹,这3000多种珍品书从日军严厉监管的鼻子下,到了香港,经许地山先生安排,暂藏在冯平山图书馆。

  日军攻占香港前,叶恭绰准备将这批书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暂存,陈立夫却节外生枝,称书到国外前,应全部加盖“国立中央图书馆考藏”印。已打包好的书紧急拆箱盖章,忙了3个月,错过船期,被日军全部掳走。

  抗战后追索被劫文物,在日本找到了这些古书,才将它们收回。

  一介书生,却成了战胜者

  日军攻占上海租界后,“文献保存同志会”其他成员撤离,郑振铎留下保护未寄香港的3万多册古书。郑振铎给好友留下遗嘱。因上了“梅机关”的14人黑名单,不愿拖累家人的郑振铎在抗战的最后4年离家独居,只因祖母去世匆匆回家过一次。

  1942年1月,日军在上海实行配给制,没市民证买不到米、油、煤等,郑振铎通过一家文具店办了职员证,天天闲逛,以示上班。1943年1月,郑振铎路遇樊仲云,二人曾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同事,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成立最早的新文化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樊仲云又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据1943年11月重庆《中外春秋》报道:“一天晚上,樊逆在棋盘街转弯的弄堂口,遇见郑正在出神地翻阅旧书,樊连连拍其脊背,郑仍不理,樊又拍了几下,郑才微转其首,刮目相看,知是樊逆仲云,不作一声,立即拔步狂奔,樊逆亦不与语,只是跟踪追赶……郑氏终于逸去,樊逆大呼懊丧不止。”

  为了保密,郑振铎在文章中隐去大量信息,旧书行中,卖家是多年好友,联系买家也会请中间人操作,许多重大交易完成后,卖家多年不知买家是谁。郑振铎买了什么、如何操作,连他最好的朋友都不清楚,致这一段紧张激烈的“古书抗战”长期不为外人所知。

  郑振铎曾撰文:“在最近二三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里,最足以看出‘士’能不能‘安’‘贫’的品格来。”“这世界集合这一群不能‘安贫’的‘士’在翻天覆地的混扰着,还不成了禽兽世界么?”

  在沦陷区,郑振铎不写稿、不任职、不参加社会活动,1943年,20余岁的张爱玲在文坛名声鹊起,他和柯灵建议别急着成名,张爱玲回以她自己对时代的态度,于是就有了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取”与“去就”,考验着每一代读书人。读《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不只为了解一个时代、看懂一个人、聆听几段故事,更为自问:我该如何楔入时代?我该如何填好自己的答卷?(唐 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林火山》:沉溺于长夜,消融于黑暗

  • 《志愿军:浴血和平》:双线叙事与情动策略的并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