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3-25 10: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闫伟

  当前的都市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山露水,乃至跻身所谓的“现象级”行列,往往需要聚焦一个热门话题,例如大城市生存的艰辛、小人物打拼的不易、原生家庭的牵绊、重男轻女的陋习、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剪不断理还乱的代际关系、择偶观的冲突和对抗等。电视剧《都挺好》,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籍此引发了舆论效应。

《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当今,大众话题并不难找。社会转型期,传统和现代并存,喜悦和阵痛交织,机遇和挑战同在。在多维张力与压力下的生存个体,有着共通的关注焦点、宣泄槽点和心灵痛点。当用艺术的显微镜来透视家庭这一社会基元时,各种社会逻辑、伦理逻辑、情感逻辑、道德逻辑等,开始相互交错与碰撞。这既成了戏剧冲突的绝佳导线及载体,又成了让观众心生共鸣进而移情其中的故事场域。

  然而,如果仅把《都挺好》看作话题剧,则有些低估了其所承载的思想深意。全国观众,对苏家的几位极端化人设骂得不亦乐乎,同时又对剧情追得欲罢不能。这种颇具反讽意味的现象,映现出了“人人心中有却个个口中无”的中国式亲情的某种深层结构。千百年来,涵育于人情社会的生态之中,中国家庭的内部关系常常表现出“剪不断,理还乱”与“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似乎可略道出个中原委。理在情面前,往往需要退居次位,但林林总总的家庭矛盾之根源,多数来自于含混不清又挣脱不开的那缕情丝。有说“有理走遍天下”,但单凭讲理,肯定难融于中国式家庭的氛围中;有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但完全不讲理,感情也恐难长久维系。合情与合理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对于家庭关系而言甚是要紧。这种度的拿捏把控,需要“经验与智慧齐飞,外圆共内方一色”。

《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在中国家庭之中,道德的制高点,经常会屏蔽或者压垮本来的是非曲直。电视剧《都挺好》,虽然尽力铺垫了某些合理化的前情,但苏大强的人设,仍稍觉有着脱离生活的奇葩感。同时,也把具有典型价值的家庭关系,展现得更为极致化乃至刺激化。如此自私冷血,做普通朋友尚不合格,遑论为人之父。然而,如若几位子女有一丝怠慢,则不仅会受到自我良心的谴责,更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

  家人的轻视,是最大的轻视。苏明玉最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是童年时期所遭受的歧视和虐待。让她同样深感痛苦的,还有现时现刻的“天人交战”。处在矛盾旋涡中,她平时口口声声不承认是苏家人,但关键时刻最像苏家人。身兼长子、大哥、丈夫与父亲四重身份的苏明哲,在“大家”和“小家”中,原本都应成为中坚力量,但实则稀松疲软。为了维系某种理想化的责任和亲情,他经常顾此失彼、一地鸡毛。被贴上“妈宝男”标签的苏明成,看似把父母亲情维持得细水长流,之后却一度在家庭和事业上身处巨澜。然而,话说回来,啃老归啃老,在父母身边的那份陪伴和长情,也是明哲和明玉所绝难做到的。

《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可以说,苏家的几个人物及彼此关系尽管看似另类,其实在一些方面暗合着大多数人的生命体验。原生家庭,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无论优劣都是一种无从选择、无所遁逃的先天宿命。人生在各色困顿中的执着、妥协、纠结、挣扎、取舍、悦纳、宽恕、悲悯等,都是一种世间修行。家庭有时可以为生命的勃发加权赋能,有时也可能成为阻碍生命抵达彼岸的可怕“原罪”。处理好个体与家庭的辩证关系并非易事,但修炼一颗洞穿情理、豁达通透之心,必将获益终生。

  在各类人设的外化方面,《都挺好》依然保持了正午阳光的一贯水准。作为女主角,苏明玉让我们看到了从原生家庭的挤压和残酷社会的摸爬中,孕育出的坚硬外壳和敏感内心。那种内化于心的冷漠气质,不但是执拗性格使然,更是心灵最柔弱部分的防御盔甲。因此,越是有着拒人千里的孤傲,便越是唤起人们的疼惜念头与呵护欲望。姚晨的表演愈发纯熟了,尤其是把人物在旁人面前的坚不可摧与独处时刻的心绪倾泻,表现得既符合成长环境的氤氲结果,又不背离人性逻辑。同时,还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戏剧张力。高鑫饰演的苏明哲、郭京飞饰演的苏明成,都胜在凸显立体感的性格饱满性。这两个人物本身,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标准来衡量与评价,却每每让我们看到欲说还休的人生况味,以及焦头烂额的中年危机。女配角中,最让人惊喜的是高露饰演的吴非,把一个具有知性气质的年轻母亲和妻子塑造得自然、舒服,极少有表演痕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把夫妻之间的矛盾纠葛,处理得既处于人之常情基础上,又不乏情绪爆发力激起的戏弧。与之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媚气、阴诈、猖狂的林小娘相比,吴非无论外表还是内在都判若两人,这便是实实在在的演技。

《都挺好》生动展现情与理的抉择

  相较之下,除了几位台湾演员的表现稍显格格不入之外,所谓的“老戏骨”倪大红演绎的苏大强,也存在某种疏离感。虽然是个极端化人设,但好演员应该能够化解掉人设中不合理、不周全的成分。遗憾的是,倪大红已然很难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化表演模式,存在着明显的标识性多于恰适性、个性化多于生活化的问题。脸上没表情,心里没别人,这样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也许确实存在,但缺乏应当蕴含典型性的“艺术的真实”。

  回头看剧名,一句“都挺好”是典型的中国式口头总结与应付,蕴含了太多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酸酸甜甜。其实,生活本身比剧中故事,有着更耐人品咂的五味杂陈。(闫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