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何京蔚
2018年的夏天,弹幕视频网B站制播的烧烤专题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仿佛在年轻人中间点燃了一把火,站内播放量4500万,豆瓣评分9.0,那张密排着夜市霓虹灯的橙红海报留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人生一串》以烧烤的制作买卖和食客品尝为呈现主体,展现了五湖四海的烧烤文化。纪录片的开篇词里说:“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儿,寻找了一些更别致的味道。”这部在短时间内人气口碑双丰收的纪录片,又有哪些别致、独到之处呢?
片头先声夺人,贴近年轻人的口味
片头乐响起的一瞬间惊出不少看客,琴与鼓重音强击,炭火在黑夜里燃烧,城市车灯的拖尾如大河般流动,一下子将人拉入了那个与夜共生、带着浓厚戏剧色彩的烧烤江湖。片头的素材元素极其丰富,大胆的剪辑手法充满想象力。虽然并未选择多少具有奇观性质的画面,却凭借着素材的多元和对人物画面的精准剪接,实现了由烧烤延伸而出的众生相刻画。
以烧烤为中心的夜生活是放松而欢乐的,片头的拍摄手法注重动感,在穿街走巷的移动延时拍摄下,给夜市街头赋予了一种别样的速度与激情。通过特写镜头的捕捉,烧烤客享受食物的满足惬意,在积累式蒙太奇的剪接中被无限放大。食客的迫不及待、店主人的紧张经营,尽在摄像机镜头猛烈的推拉之中。画面之外,背景里的管弦乐声强弱急切变换,配合着快速的剪辑与动感的镜头,不同于一般文化类纪录片的温文雅正,为这部烧烤主题的纪录片印上了一种属于普通人的冒险气质。
烧烤是普通人生活中常见的夜宵,但它却记录了普通人在的特殊情感和特殊时刻,它所带有的“深夜”“小摊”“烟火”等元素,笔者将其总结为“属于普通人的冒险气质”。《人生一串》的片头颠覆文化类纪录片的传统风格,以新颖大胆的手法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质,符合了大多年轻人对精彩刺激、敢于冒险人生的憧憬。此外,这样的风格在正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是《人生一串》能够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说文采斐然,回归对食物的精描
《人生一串》在选材上从“烧烤”切入,放弃了更主流的、更容易实现宏大叙事的题材。这样的小角度实对纪录片最终呈现的真实性和细节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制作组也表示在制作之初就确定了“实物拍摄比例约70%,人物和故事占比仅为20%和10%”的创作理念,“坚持抓拍”“除了极端状况基本不打灯”“现场收音”,将片子呈现的主体放在烧烤本身,把烧烤文化“直接横切给观众看”。也就是说,《人生一串》里的重头戏是烧烤的制作和味道的品尝,要想精细地记录下这两样东西,除去镜头的捕捉,解说词文案是另一个能极致地描述烧烤之美味的重要工具。
不用套话、文采斐然,偶尔来点幽默说法,《人生一串》的解说词常常在B站收获“文案满分”的弹幕称赞。然而,文案好,并不只是因为作者文采上佳,更在于《人生一串》的创作理念注重对烧烤食物本身进行真实精细的描写,避开了美食纪录片常常走入的误区,不过分追求拍摄奇观场景、奇观表演,也不以过多的人物和故事堆砌来强行拔高主题。
在注重实拍和食物呈现的创作理念指导下,《人生一串》的解说词文案多用灵活的形容,描写烧烤的制作时,站在烧烤人的视角,选取最有趣味的点切入细讲,绝不泛泛而谈;描写烧烤的味道时,则站在食客的视角,整段的工笔精描从五感写到一同吃烧烤的身边人,形成微妙的互动感,有效地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配合着拍摄素材的选择编排,出色地完成了美食纪录片最本质、却在当下纪录片创作中最容易被模糊化的一个功能:尽量细致全面地记录下来,这个食物究竟“是什么样的”。
当然解说词的文采也是必不可少,《人生一串》的文案语言多用骈句,常有对偶押韵,有时用点武侠小说里的典故,有时加点网络最新的流行语,全是实实在在、通俗易懂的语词,让人觉得文采斐然、文气贯通,为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比如第四集《牙的抗议》结语的最后一小段,读起来就极有回环往复、荡气回肠之感:“傍晚的三里桥,于家的炉火早已备好,跟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不怕喝高。筋头巴脑、缠绵撕咬,牙的感受、至关重要,兜兜转转许多年,板筋还在、牙口尚好。这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脱俗的情调。”
四海方言荟萃,讲述自己的故事
《人生一串》将对烧烤师傅及他们的家人、常客的采访安排在烧烤摊或是烧烤桌之旁,烧烤师傅们或是边工作边谈话,或是在忙碌的间隙说上几句,食客们围桌而坐,边品尝边描述烤品的美味、讲述自己与烧烤的故事。烧烤师傅和食客们以方言或是带着方言韵味的普通话来描述烤品的美妙,四海方言荟萃,极富趣味性与变化感,为怀念家乡美味的游子增添了几分悠长的回味,同时拉近了观众与纪录片的情感联系。烧烤文化中的亲历者自己说话,能更真实、更接地气地展示烧烤文化,与“烧烤”这个主题本身带有的市井环境、烟火气息可谓血脉相通。
烧烤师傅对自己的身份认定和价值认同是烧烤文化中非常值得展现的一个问题,如果用解说的方式来叙述烧烤师傅的人生经历和一些看法观点,容易出现从局外审视的距离感,这些经过第三者重新创作的文字内容相对来说也不够真实贴切。而吃过这些烧烤的食客做出的评价哪怕表达不够精致,也比旁白里的解说词更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来自食客自己的大量描述,就很难有力地表达出某种食物究竟有多美味。
进入美食纪录片领域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同质化趋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但《人生一串》的确给人带来了惊喜。它精准地破解了“烧烤”这个主题背后的包蕴着的年轻心态与接地气的生活,没有盲目地追求奇观叙事或高科技镜头,而选择了最合适、最舒服的方式,成功地走出了美食纪录片同质化的困境。(何京蔚)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