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18 09: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 郝瀚

  《骡子》登录中国院线后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也将好莱坞的传奇导演,年届九十高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重新拉回影迷的视线。伊斯特伍德被中国影迷亲切地称为“东木大爷”,他以西部片明星出道,又转行导演改写西部片的模式,时至晚年越发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近年来,他的作品显示出对现实主义题材的高度关注,尤其偏爱犯罪类型片。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骡子》海报

  犯罪片起源于1930年代美国经典好莱坞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犯罪片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对罪犯心理的考察,探寻造成悲剧的原因,强调有目的的犯罪。而《骡子》正是基于这种犯罪心理的考察,表达对种种严肃社会议题的看法:老年心理、家庭关系、政治主张等问题,而这一切议题都被圆熟地包裹进美国犯罪片常见的家庭叙事模式中。

  从伊斯特伍德个人创作的历时性来看,《骡子》可以视为其十年前的名作《老爷车》的续集。从美国犯罪题材影视作品的共时性出发,与《骡子》最为接近的并非是某部电影,而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美剧《绝命毒师》。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骡子》剧照

  如果我们将这三部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三者在主角形象上的高度共通性——他们都是处于极端情境下的失意者。《骡子》的主角厄尔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九十岁高龄,面临出售花圃、与亲人决裂并无家可归的状况,无奈受雇于墨西哥黑帮进行运毒。《老爷车》中,伊斯特伍德饰演与家庭隔绝的退伍老兵伍尔特,为了与华裔邻居的友谊不惜与黑帮进行对抗。《绝命毒师》中怀特身患癌症,与妻子貌合神离却立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制造冰毒,为家人留下一笔钱。

  由此不难看出美国犯罪片对于家庭叙事的依赖,无论是骡子厄尔还是瓦尔特亦或是怀特,他们犯罪的原初目的是为了挽回破裂的家庭关系。骡子厄尔年轻时沉迷于工作,与妻子离婚,与女儿关系僵化;伍尔特更是与家人僵持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怀特与妻子的七年之痒让这个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家庭随时崩塌。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骡子》剧照

  在传统美国价值中,家庭的圆满、和睦与团聚是超越一切的存在。这也不难解释为何犯罪片热衷于家庭叙事,救赎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往往成为驱动主角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为影片增加悲剧感,获得观众对主角的共情与认同。从这一点看,以上三部作品往往是披着犯罪外衣的家庭伦理剧,其宣扬的还是保守的美式主流价值——家庭至上。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中,作为好莱坞为数不多的保守主义者,他在电影中时常现身说法,饰演传统守旧的时代“零余者”。《骡子》中的厄尔沉溺在白人荣光时代不可自拔,他高傲自大,极度抵触互联网等新鲜事物,其遵循的也是清教徒精神,影片最后他斩钉截铁地当庭认罪,完成了富于宗教意味的救赎。

  而伊斯特伍德鲜明的政治倾向也体现出对当下好莱坞电影的嘲弄。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政治正确已经从奥斯卡取向的艺术片蔓延到超级英雄片等商业电影中。族裔与性别是其最热衷展示的话题,从《月光男孩》到《绿皮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已经成为族裔问题的风向标,而黑人超级英雄的出现(如《黑豹》)、女性超级英雄的出现(如《黑凤凰》《惊奇队长》),显示出好莱坞电影对政治正确的低头。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

《骡子》剧照

  而《骡子》中伊斯特伍德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片中亲自说出“Negro”(黑鬼)、“Beaner”(墨西哥佬)等带有强烈种族色彩的称谓。有趣之处在于,厄尔对于黑人、墨西哥人的称呼却难以寻觅歧视色彩。厄尔第一次说出“黑鬼”是为了帮助公路边汽车爆胎的黑人一家,他冒着被捕的风险,不求回报地帮助陌生人,勾勒出其外冷内热的性格。厄尔第二次说出“墨西哥佬”,是与两位毒贩享用猪肉三明治,这个段落厄尔一再以长辈的态度劝慰两个无恶不作的毒贩,甚至在后边帮助其脱险。由此可见,伊斯特伍德有意安排的段落,意在强调厄尔的心理状态,其种族色彩的言语是建立在一种陈旧的语言习惯之上,就像片中一再强调厄尔三番五次学习都难以学会发短信的操作。

  与诸多刻意迎合政治的好莱坞电影相比,伊斯特伍德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就像《老爷车》中,主角瓦尔特满口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话语,却在最后时刻为了他最“歧视”的亚裔献出自己的生命。伊斯特伍德所信仰的基督教精神,是超越肤色与族裔的博爱。

  《骡子》中的主角想必会引发大量美国人的认同:他们已步入中年甚至暮年,生活在中西部小城市,在中产阶级边缘徘徊,面临时代的飞速发展与自身退行,却难以舍弃孤傲本性,沉溺在往昔荣光中。伊斯特伍德与他镜头中的老人、卡车一样,都是旧时代的坚守者,无论结局如何都值得尊敬。(郝瀚)

 

  《骡子》中的家庭叙事与保守主义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