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复制粘贴的太多了!音乐节如何让人非去不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复制粘贴的太多了!音乐节如何让人非去不可

来源:解放日报2024-04-16 10:43

  作者:施晨露 何书瑶

  “五一档”的音乐节正在慢慢减少。4月11日晚,原定5月1日至2日在无锡荡口古镇举办的2024“无锡荡YOUNG音乐节”宣布延期举办。在这之前,同样定档5月1日至2日的贵阳空港玛卡龙&半糖音乐节已宣布取消。更多乐迷则在关注迟迟未确定消息的2024大武夷迷笛音乐节。

  此前宣布将于5月2日至4日在福建南平举办的大武夷迷笛音乐节被传可能取消,无疑与同属迷笛品牌旗下的台州飞龙湖迷笛音乐节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延期举办有关。这场音乐节本应于4月12日至14日举办,3月27日,“迷笛”官方账号还对此进行宣传,发放回馈乐迷的“满一百减一百”消费券,同时宣布台州飞龙湖和大武夷两场音乐节的阵容。4月4日深夜,乐迷等来的却是台州迷笛音乐节的延期通知。

  4月、5月,春暖花开,是户外音乐节的扎堆季。今年,音乐节“取消潮”来得有点猛烈。截至4月12日,今年已有超过10个音乐节宣布延期或取消。这些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包括:原定3月30日举办的“永川云谷音乐节”,原定3月30日至31日在宁波江北达人村举办的“鲜氧音乐季·春见”音乐节、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举办的星巢秘境音乐节,原定4月13日至14日在温州举办的星巢秘境音乐节、在佛山举办的“海潮宇宙音乐节”、在广州举办的广州文化音乐节,原定4月19日至21日举办的无锡太湖九龙湾音乐节等。

  音乐节为何陷入“取消潮”?公布理由多为“不可抗力”,这“不可抗力”究竟是什么?

  “不可抗力”真不可抗?

  “别再说‘不可抗力’了!”对于接连看到一张又一张来自音乐节主办方的延期或取消通知,“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几乎是统一说辞,乐迷小樟颇为不解。“还以为‘不可抗力’指天气灾害呢,可是,有音乐节前一天可以正常举办,后一天就因‘不可抗力’取消。”小樟说的是上周末(4月13日至14日)要在佛山南海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的“海潮宇宙音乐节”。4月4日,该音乐节主办方发出“演出调整公告”称:“非常遗憾地通知,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不得不取消第二天(即4月14日)的演出活动,已购票订单自动取消并退款。”

  法律意义上的“不可抗力”指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法律界人士介绍,不可抗力是免责事由,一般来说,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等;政府行为(国家政策调整),如征收、征用等;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等。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还对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和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规定:不可抗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也就是说,不可抗力的当事人即违约方还承担举证责任,应当向另一方提供相关证明。不过,在众多取消的音乐节,“不可抗力”似乎成了“万能模板”,观众尤其是已购票消费者很难确定主办方究竟是否遇到了“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只能被迫接受。

  尽管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在已开票的情况下一般承诺直接退票、7个工作日内退至账户等,但为规划参加音乐节而产生的出行费用以及计划被打乱的烦恼,仍然让乐迷遭受损失。有观众质疑:“观众购票后退票要扣手续费,主办方一句‘不可抗力’退票,怎么不用手续费?”还有人吐槽:“演唱会延期或取消,主办方赔旅费、住宿费,音乐节,赔得起吗?”

  没有“善后”的音乐节,损耗“音乐节”三个字的信誉,影响的不只是观众对单个音乐节的消费信心。

  票房不达预期“止损”?

  在一部分观众看来,所谓“不可抗力”,只是一些音乐节卖不出去票的“遮羞布”。在音乐节知名主办方之一晓峰音乐公社宣布取消楠溪江星巢秘境音乐节的评论区,相当多乐迷在表达不满时都提到票价过高,“不分区卖那么贵,还是交通这么不便的地方”“卖不出票就别定这么高票价”。

  记者查询发现,温州楠溪江星巢秘境音乐节两日通票定价980元,单日预售票分别为599元,邀请阵容包括毛不易、陈绮贞、汪苏泷等歌手和逃跑计划、落日飞车等乐队。音乐节在2月下旬开票后规定了退票规则,观众如在4月1日至7日退票要支付高达80%的退票手续费,4月8日起不接受退票。不过,最终是主办方宣布取消了。

  因为票房不达预期,一些音乐界人士认为,音乐节宣布延期或取消是一种“止损”行为。已宣布取消的某音乐节在售票平台上仅售出2000多张票,即便是音乐节头部品牌的台州迷笛,有乐迷统计其多平台售票情况发现,三天音乐节加起来卖出不到2万张票。

  “去年演出市场刚开放,大家憋了这么久,到处赶着看,票价高也忍了。今年如果阵容不够有吸引力,观众肯定热情没这么高。就算都是比较高配的阵容,也要比较票价、交通等各方面条件,选性价比高的。”网友“活着就是折腾”分析,含流量明星的音乐节,可能会卖爆一两场,但不可能场场卖爆,锁定艺人档期的主办方要好好衡量主打艺人的“带票预期”,“复制粘贴的音乐节太多了”。

  记者发现,部分音乐节阵容重复明显,比如先后宣布的广州、温州星巢秘境音乐节,主打艺人均为毛不易、汪苏泷。“如果音乐节票价跟演唱会差不多,为什么不去看演唱会呢?”有乐迷表示,音乐节的阵容和票价存在悖论,主办方请的阵容不够有吸引力就卖不出票,请大牌艺人演出费高,门票也水涨船高,“有一些歌手原本是开个人演唱会的,现在都跑音乐节了,对粉丝来说,肯定是专场的吸引力更大”。

  还有部分音乐节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比如佛山海潮宇宙音乐节,从邀请阵容来看,主打电音、HipHop,但去年,这一音乐节品牌邀请过林俊杰、孙燕姿、潘玮柏等流行歌手,从连续性来看很难看出其定位。更有不少地方的音乐节为“一次性”举办,名目之繁多,令观众难以分辨。

  音乐节从小众到大众?

  从历史上看,户外音乐节发展到20世纪,一般是指摇滚音乐节。最著名的当数1969年在美国纽约州北部城镇伍德斯托克附近举办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三天时间内吸引数十万观众。2009年,知名华裔导演李安曾拍摄反映该音乐节创办历程的剧情片《制造伍德斯托克》。

  在国内,2000年创办的迷笛音乐节、2009年创办的草莓音乐节等均因较有力的组织在乐迷中享有较高知名度。从气质上看,迷笛更“摇滚”,草莓则更多元。比起更早开始商业化、在多地连锁举办的草莓音乐节,迷笛自去年起才开始快速扩张,连续在海口、烟台、海拉尔和南阳举办。

  摇滚音乐节本属圈层文化产品,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其较为艰苦、奔放的现场氛围。不过,近几年,随着《乐队的夏天》等部分音乐类综艺热播,加之文旅效应助推,音乐节呈现扩圈态势。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披露,2023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56万场,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100.36%;票房收入201.71亿元,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373.6%;观演人数3551.88万人次,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08.5%。与此同时,去年演唱会、音乐节下沉效应凸显,在三、四线城市举办的比例攀升,成为促进地方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演唱会、音乐节被视为文旅流量密码,按业内估算,音乐节期间,1元钱的门票大约可带动举办城市7元到8元的其他消费。

  今年以来,不仅音乐节“退烧”,就连演唱会市场也不像去年那样高歌猛进。秒光、售罄,不再是演唱会的常态,或者说,目前的情况才是演出市场真正的常态。

  对从业者来说,音乐节各地开花也没有与“日子好过”画等号。一位自称来自“腰部以下乐队”的乐手发文称:“随着近几年摇滚乐逐渐通过综艺等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很多人感觉市场变好了,其实不然。一句话概括现在的市场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头部乐队有接不完的演出,腰部以下乐队依然很难。”

  一位音乐节资深观众说,仅仅从拉动文旅消费角度考虑,而非真正培植壮大音乐节文化,多数音乐节在热闹之后留不下来。同时,音乐节未能成为新乐队登场面世的第一个舞台,反复利用的头部阵容审美疲劳,带来的是高成本和逐渐丧失的吸引力。“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音乐节,均有稳定的风格取向,形成鲜明的文化标识。文旅是音乐节的重要效应,但这种效应不是速成的。”

  城市文旅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同样,音乐节的声量也并非凑几组歌手、乐队,找一个场地,就能余韵不断。“取消潮”面前,正是重新思考音乐节未来的时候。(施晨露 何书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