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奈飞“抢走”了中国故事?

文化输出是相向输出而不是单一输出。要用更包容的心态、更大的格局看待IP出海,允许别人改编,理解别人的审美和哲学观。

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主角

激活与转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不二法门,是创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源头活水。

开卷有益 书香致远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在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阅读者故事中,领略书香社会的动人风景,感受时代热潮。

《老狐狸》:变革年代的价值观念碰撞

电影深入探讨了社会变革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性、道德、成功等问题,在讲述故事时寄寓深刻哲思,既有写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又能够给人灵魂启迪。影片对善良品质和人性美德的肯定,使其具备了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舞美设计:打造梦幻舞台 折射创作巧思

舞美设计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度参与技术实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观念、表现手段、舞台样式、观演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对技术保持警觉,警惕对于技术的过分依赖,不能让舞美设计沦为纯粹的装置艺术或空洞的电子奇观,消解戏剧的本质内核。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精品化、高质量的微短剧,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社会热点话题,将现实生活融入创作,使作品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当市场迎来转变,微短剧精品化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电影的“生意经”:创造利润还是推崇艺术

进取的发行策略能促进艺术与商业融合,带来创新的叙事风格和类型。建立一个集成的制作到发行的全产业链,可有效解决电影行业中制片方被边缘化的问题,并重新分配话语权,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这种整合有助于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闯入”成为解读这部电影的关键词。纵观全片,“闯入者”的身影使得原生态的雪域世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人与自然、世俗与宗教、利益与规则、现代与传统也都随着故事展开,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

图书馆,是人类理想中最好的那一部分

那些有名的图书馆,从场地设施、人员培训到书目编排、书籍搜罗,无不殚精竭虑。一座尽善尽美的图书馆,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与图书馆的故事相伴始终的,还有层出不穷的人类文明的毁灭事件,它们曾经留给历史怎样的教训,带给当下、未来怎样的启示呢?

从“二创短视频”看青年文化隐忧

面对人工智能的汹涌来袭,无论是“二创”还是“原创”作者,如何真正提升作为“人”的创意能力,是亟待关注的核心命题。随着人类思考力被鲸吞蚕食,人工智能引发人类能力退化的现象将在各个领域大量发生,人类将因过度的信息崇拜成为“机器妈宝”。

“网红展”要流量还是要内容

“网红展”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元素,结合VR、投影等新媒体手段,共同组成了声、光、电的幻想世界。它特征鲜明,归纳起来就是——满足拍照需求。如何将“流量”与优质内容统一起来,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为何神仙古人总有谈不完的恋爱

《与凤行》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未能充分挖掘创作潜力,故事的核心依然是老旧的“神仙谈恋爱,顺便拯救三界苍生”,剧中的情节似乎都只是为了让男女主角谈恋爱设置或消除障碍,自然也就难免“热归热”“骂归骂”的口碑分化。

徐粤春:认识把握新时代文艺的突出特征

广大文艺工作者又要有艺术定力,坚信人类在文艺创作中会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创作办法,坚守创新这一通往文艺高峰的必由之路,在科技与艺术的碰撞中永远掌握主动权。

传统民俗何以“出圈”?

传统民俗在新的传播媒介、文化创意、参与人群以及文旅场景融合发展中,正在实现文化生态意义上新的建构,凸显了传统民俗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根本意义——通过活态的实践体验,不断唤起民族文化记忆。

黄梅戏新作出经典,仍需深深扎根基层

为何经典作品能够历经时间长河,收获几代人的喜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贴近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戏曲故事多脱胎于民间传说、传奇,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体现着他们对善恶忠奸的价值判断,普通观众非常容易理解。

淡味职场剧,以醇厚人性回甘

将金融的专业度和复杂性溶解于寻常生活,让“高大上”接地气。

在历史深处追寻信仰之光

用谍战剧的叙事,巧妙地将对信仰的阐释编织进富有悬念的故事里。

再现经典文艺作品和鲜活历史人物

经由光和影、演与歌的诠释,人物穿越光影走出课本与观众对话。

山水影像,诗意表达

通过苏东坡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守护民族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儿童视角真挚书写时代变迁

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永远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儿童,是一批勤劳勇敢、善良美好的百姓。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wenyi@gmw.cn(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