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应对网络综艺的供需失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如何应对网络综艺的供需失衡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3-10 13: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栏语】

  为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发展,建设主流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观察”(原名“网络文艺评谈”)网报联动专栏,针对当下网络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评论。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择优刊登于光明日报。投稿邮箱:wenyi@gmw.cn、wyplzg@126.com期待您的原创来稿!

如何应对网络综艺的供需失衡

  作者:朱传欣

  近两年,国内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各大视频网站密集推出一大批自制综艺节目,看网综开始在国民娱乐时间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然而,在急剧扩容的状态下,网络自制综艺产业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网络自制综艺市场需要应对产能过剩的风险。据《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主要视频网站共有2959部综艺节目上线、总计155907期、节目时长近6万小时,“网综”领域早已是一片拥堵。另一方面,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出现供需错位的情况。供给体系与市场需求无法匹配,劣质低端节目泛滥,优质高端产品匮乏,导致“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资源严重浪费。这两个方面制造的弊端在2016年下半年显现,成为制约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发展的巨大障碍。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摒弃这种粗放式外延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以更具品质感和创新性的姿态在网络文艺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自制综艺应成为网络视听内容的“题材试验田”。相比传统电视综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内容视野上可谓突破不小,一批立足垂直领域、瞄准特定题材的综艺节目脱颖而出,诸如辩论、健身、美食、育儿、星座、朗读等很多电视综艺鲜有涉及的话题都被加以改造,成为《奇葩说》《香蕉打卡》等好看的综艺节目。这些缤纷的“异类文本”摆脱了传统电视综艺“明星+游戏”的一元叙事,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口,成为网络自制综艺的一大亮点。以用户为中心对传播内容进行细分和整合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分众化”必然是网络视听内容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网络自制综艺已基本解决了分众题材“有没有”和“有多少”的问题,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好不好”和“有多好”。也就是说,网络自制综艺需要对特定题材精耕细作,在既有IP资源上优化改进、推陈出新,打造专业化、体系化、品牌化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特定受众群体。

  网络自制综艺应成为网络文艺领域的“人才孵化器”。正如媒介专家喻国明所观察到的,对个体的“激活”是互联网对社会的最大改变。网络自制综艺同样承担着“激活个体”的作用。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和包容,一批“知名ID”纷纷跃出平面,通过网络综艺的渠道亮相发声;不少“素人”的才华、风格、个性也被充分挖掘、展示,成为“网红”。另一方面,由媒介特性所带来的体制机制优势,赋予了网络自制综艺创作团队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以人为本”的创新创造正在成为驱动网络自制综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宽松的环境激发出从业者的活力,同时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的加盟。2016年,大量优秀的综艺制作团队和一线的主持人、明星纷纷进军网络,从传统电视综艺流向网络综艺。这批“正规军”的加盟带来了专业的综艺制作理念、流程和工艺,也带动和培育出更多的网综创制人才,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品质提升提供保障。

  网络自制综艺应成为互联网社会的“公共话语空间”。网络自制综艺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在短时间内被多数网络用户所青睐,尤其受到青少年用户追捧,这意味着网络自制综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承担与其点击率和影响力相对应的社会责任。现阶段,一批优质的网络自制综艺已然成为用户群体慎思明辨、激浊扬清、集思广益的公共话语空间。例如新近上线的《奇葩大会》,为包括女团成员、美国脱口秀翻译者、争议“网红”等在内的“先锋青年”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呈现的平台,一批具有标本意义的鲜活个体构成了当前社会生态的横切面,勾勒出社会的真实样貌。不仅如此,相对于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形态的封闭和滞后,网络自制综艺更有条件体现互联网的互动性与即时性,允许用户直接地参与到节目进程当中。网络用户在这里表达、交往、讨论、批判、监督、治理、改变,不同个体的话语方式、审美旨趣、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在这里自由流动、激发碰撞,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之下形成一种正能量,引领网民对公共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在多个方面的叠加作用下,网络自制综艺能在协调多方意见、动员社会资源方面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它不仅仅作为一种“注意力资源”,更是“表达力”的载体。从这个层面讲,网络自制综艺有希望超越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本身,成为互联网社会乃至整个当代社会的“大众能量场”。当然,这一新型场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健全的法制、明确的规则、规范的管理等其他要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2017年伊始,网络自制综艺的平台方和制作方开始有意识地以“减量增质”为核心进行去产能、去存量、提效率、补短板的新一轮调整。网络自制综艺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致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大众正能量的集聚地。(朱传欣)

如何应对网络综艺的供需失衡

文章刊发于《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0日 16版)

  【相关阅读推荐】

  周由强: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庄 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夏 烈:网络文艺批评的三个学理支柱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世界”

  李 春:网络大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实验场

如何应对网络综艺的供需失衡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