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网络剧不应被游戏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3-31 14: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节目部副主任 龚禹霖

  近年来,奇幻网络剧创作出现了一种游戏化的趋势,应该引起业界的关注。一些创作者将游戏世界的基本要素,如剧情设定、场景地图、武器装备等奉为主要创作素材,简单地拼凑出一些视觉效果华丽却思想内容空洞,悬浮于生活之上,缺乏情感支撑的作品。

  时下在多平台热播的网络剧《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遵循热门游戏中闯关升级的思路,讲述五个不同身份的少年组队勇闯“仙人魔”三界,寻找奇星、拯救世界的故事。魔幻气息的异域村落、荒凉沧桑的边陲小镇、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等风格迥异的场景设计在剧中比比皆是,好比一个个“游戏地图”,带领观众们体验诸如大漠金矿、人魔混战、宫廷斗争等主线剧情。受众如同登录游戏的玩家,五位主角则沦为玩家在游戏中可选择扮演的不同角色,借助打怪升级完成一个又一个冒险任务。这部作品有意思,却缺意义,虽然引发了一些从小浸润于网络游戏文化中的“游戏世代”的追捧,却受到了其他受众乃至业界的广泛质疑。

  要探究网络剧的游戏化倾向,就要追溯到游戏改编影视作品业已成风的产业现状。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渗透,使各种资源、思想可以传播到网络覆盖的所有区域,也让强势崛起的网络游戏与影视创作之间产生了频繁互动。开创古装游戏改编成影视剧先河的《仙剑奇侠传》2005年播出时获得骄人的收视成绩,并捧红胡歌、杨幂等一众明星之后,拥有庞大用户群体和丰富故事资源的网络游戏成了影视剧改编的香饽饽。诸如《仙剑奇侠传三》《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仙剑云之凡》等适时而生,在影视圈刮起了一股强势的游戏改编风潮,对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影视剧创作一直以来都以现实题材为主流,在强调真实性与历史性的同时兼顾戏剧效果。而游戏改编影视剧则更多地强调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像新特性,试图用网络游戏般华丽震撼的视听效果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令观众在观看时能自觉调动游戏经验和审美体验,使其获得一种跨界融合的消费享受和超越日常经验的欣赏体验。这种“游戏美学”虽然促进了影视产业链中电脑特效环节的跨越式发展,但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影视创作美学风格的游戏化和奇幻风。不仅如此,与传统影视剧重视叙事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强调背景的真实感和厚重感,注意刻画人物形象不同,游戏改编影视作品大多立足于一种非现实的“仙侠”世界观,为了让观众理解并接受这种复杂的规则设定,必须花大量笔墨去展示解读,并加入许多神话元素,从而挤占了人物塑造和剧情展开的空间,造成人物平面化,故事单薄跳跃,往往陷入“任务”“升级”“重启”的循环套路之中。

  这种游戏化倾向在网络剧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并不是个案。从2015年偶得神力开启修真之路的《我的美女老师》、能破解人类生命公式的《天才J》、拥有读心和静止时间能力的《执念师》等,到2016年能把活人变成武器的《器灵》、半妖半人谈恋爱的《半妖倾城》、远古神兽闹都市的《都市妖奇谈》等,在“游戏化”的创作思维主导下,一些网络剧渐渐失去了“灵魂”。奇幻题材创作首先要设计一个神奇瑰丽、完整且有说服力的想象世界,考虑世界组成、种族设定和社会架构等一系列复杂的创作要素。与其冒着费力不讨好的风险设定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多数网络剧创作者更喜欢走讨巧的捷径——直接模仿改造一个游戏作品甚至多个游戏作品的设定。这样不仅能让剧本创作省时省力,也能依靠IP效应吸引粉丝关注,使在游戏的伴随下长大的青少年消费者对作品迅速建立起认同感,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这样的作品大都不是创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总结提炼创作而成的富有个性化的作品,而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模式单一的文化快餐,有着空洞乏味的台词、僵化做作的表演、五毛钱特效、生搬硬套的“游戏”架构和缺乏说服力的剧情设置,而对人物的心理机制没有深入的刻画,对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缺乏深入的认识。有的创作者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态,甚至大打“擦边球”,在华丽虚无颜值高的“外壳”下,贩卖情色暴力的噱头。

  “游戏化”倾向,使本可以复杂深刻的故事框架简化成升级打怪,让网络剧创作的原创能力有所下降。不仅如此,网络剧将游戏世界里的打怪升级、弱肉强食、力量崇拜的“社会规则”照搬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中去,也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化与歪曲。长此以往,一直沉溺在光怪陆离的游戏世界里,将使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年轻从业者和消费者们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异。这样的作品不但无法发挥抚慰受众心灵的功能,反而易使网民产生逃避现实的心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回顾网络剧的八年发展历程,还未有哪部游戏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能够让广大网民印象深刻。而时下播放量动辄数亿,甚至上百亿的作品,也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在短时间内凭借新鲜感抓住网民的眼球,却无法在长时间内获得观众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定。这种“速热”后又“速冷”的游戏化作品,不得不引起市场的重视。这从侧面印证了,网络剧创作和电视剧一样,要想成为交口称赞的经典之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好故事。(龚禹霖)

网络剧不应被游戏化

文章刊发于《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31日 12版)

  【相关阅读推荐】

  周由强: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庄 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夏 烈:网络文艺批评的三个学理支柱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世界”

  李 春:网络大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实验场

网络剧不应被游戏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