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王辉:
我谈如下几点意见:
一、福建省的戏曲文学创作,一直在思想性、文学性上领跑全国,王仁杰先生、郑怀兴先生目前还在领跑。《双蝶扇》一如既往地继承了福建戏曲剧本曲词的文学优长,让我们这些北方的戏曲作家相形见绌。《双蝶扇》这一剧目,总体上看,典雅精致,从非常传统的才子佳人戏曲中脱颖而出。
二、《双蝶扇》实际上是根据闽剧传统戏《百蝶香柴扇》改编而来的。《百蝶香柴扇》曾经被拍成戏曲电影,也有过小人书的版本。《双蝶扇》从《百蝶香柴扇》的关键情节点出发,紧紧抓住中国古代新婚妻子洞房花烛夜时遮盖脸部的特殊习俗,运用将新郎调包的传奇情节,重新创作了女主人公怀孕的事件,打开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物心灵拷问。由于《双蝶扇》的创意非常具有颠覆性,没有像《百蝶香柴扇》那样拘泥于细节的过度交待。重新编排之下,三个主人公之间被打上了人生的死结,形成了戏剧无法解决的困境,这也是真正的戏剧困境。总体上呈现出南方尤其是福建戏曲的独有特点。
我的建议是,如果《双蝶扇》再往前发展的话,应该标明其中一些内容和创意是对原剧的借鉴或参考。像淮剧《小镇》就在节目单的最后标明,部分创意用了马克·吐温的小说情节。我个人觉得虽然这部戏虽然是新编剧,但如果要走得更远的话,尤其是现在已经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引起了全国戏曲界的关注,我建议应该标明一下。同时我还想建议文化部、剧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是不是应该出台一个明确的政策:什么样的改编可以署名为“编剧”?什么样的改编应该只署名为“改编”?如果全国的戏曲作家改编传统戏都能够署名“编剧”,事情会越来越复杂,毕竟前人会产生导向作用。
三、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项目,从剧本上看,修改的空间还非常大。
1、在剧本开头,人物的身份就不明确,没有人物定位,造成人物整体的社会性元素太少。每个人物的年龄、身份、身世恐怕都要有一些说法,否则的话没有人物的前史、身世、思想脉络,也没有后来的性格走向,更没有对人格的探寻,戏剧就会显得太单薄。我觉得社会性的元素不足,造成了这部戏目前来看广度、深度、厚度、宽度、浓度,包括时间的长度都有问题。比方说,从广度上看,民俗的氛围不浓;从深度上说,人物最后的命运走向处理得简单,莫名其妙;厚度方面,总体上人物的社会信息量不大;宽度方面,人物没有社会身份、没有来龙去脉,显得扁平化;长度上,我觉得戏的时间可以再长一些,现在是2小时08分,加到2小时20分钟都可以;浓度上,体现在事件的交集不够。
2、剧中人物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性格不统一;事件的发展处理随意,经不起推敲之处甚多。比如说,陈子霖的杀人冤情是怎么来的?谁在陷害他?林梦卿到了监狱里是不是应该首先问陈子霖,是怎么被判冤狱进来的?她对陈子霖被冤枉为什么有那么坚定的信念?陈子霖的哪些人格特点她最了解?陈子霖为什么坚信自己能被平反出狱?他是不是应该首先想到林梦卿的处境?是不是首先应该为林梦卿着想?他被诬陷杀人,假如以命抵罪,难道他就让林梦卿等他一辈子?这样的个性矛盾在吴玉山身上也有,吴“迷奸”(他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做这种事情的)林梦卿使他的性格很难在后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挽救回来。所以,三个主要人物因为定位不准,都缺乏令人可亲、可敬、可感的“人格魅力”,使戏剧的感染力大大削弱。
四、建议修改情节为:书生陈子霖与佳人林梦卿相亲相爱、婚期已定,但因为陈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被权臣诬陷杀人。而当地的风俗是,丈夫休书,妻可改嫁;丈夫若死,终生守寡。陈子霖为林梦卿着想,在定婚信物双蝶扇中题写休书,托商人好友吴玉山强娶林梦卿,免她终生守寡;吴玉山亦为免林梦卿终生守寡命运,手拿双蝶扇,假扮为陈子霖,在洞房之夜与林梦卿结合;但林梦卿爱陈子霖之心不变,吴玉山遂资助林梦卿与陈子霖,终于盼得陈子霖平反归来。但林梦卿已怀有吴玉山腹婴,陈子霖犹豫之后,为使婴儿有完整之家,抽身而退。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