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 李道国: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剧目的《双蝶扇》,确实展现了一幅中国古典主义戏曲艺术的精彩画卷,艺术性、观赏性等都有了,但我觉得,在思想性和音乐的处理上还要下功夫。
戏中有几个“槛”我在观看时“过不去”:第一个是在洞房之夜,林梦卿糊里糊涂进了洞房、到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和她圆房的不是她青梅竹马的爱人陈子霖,这个我觉得说不通。戏中有一句唱词“纵情三更宵”,难道林梦卿就分不出真假夫君吗?
第二个“槛”在林梦卿的孩子被吴玉山的姐姐抱回老家的时候,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作为一个女人,最心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被抱走了,让吴玉山的姐姐得到了满足。这如何说得通?虽然戏中有一些台词想解释这个情节,但没解释清楚。
第三个“槛”在陈子霖身上。陈子霖从狱中出来后的形象让我觉得他是新的“陈世美”。“从善得不到好报”,这样的结局还是要慎重考虑,因为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正能量,从善还是要得到好报。当然,想给观众带来思考也可以。但是对社会而言有什么教育意义、是不是正能量,还是需要思考的。
此外,在音乐创作上,我觉得此剧还有提升空间。
其一、音乐旋律。传统戏不一定非得强调主题音乐,某些特性音调在声腔或伴奏音乐中不断重复、贯穿,也是传统戏常用的音乐表现手段。《双蝶扇》是一部优秀的原创剧目,传统题材出新篇,音乐声腔上也要有独特性。现在的音乐虽然也好听、有美感,但尚缺个性化的音乐形象或特性音调。现在听起来有主题音乐,却没能很好地发展变化。诸多传统戏趋同化的音乐旋律都司空听惯了,全国的剧种都在用,有共性没有个性,可不可以考虑换一种写法?要写出这个戏的特性音调,专曲专用,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传统戏趋同化的旋律可以考虑不用或少用;使用个性化的音乐还能让观众在看完戏出剧场时哼上几句。
其二、配器上不够精致。比如古筝这个乐器,不止女主角林梦卿用,陈子霖、吴玉山,还有其他角色都有用,这就没有通过乐器的运用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化、风格化。在配器布局的时候,戏中每个主要角色都可以赋予不同乐器的伴奏特点,不一定每个角色都用古筝。笙、箫可以用、竹笛也可以用,把每个角色的主要伴奏乐器大致区分开,伴奏风格搞准确,这样在配器上会显得更有创意和特点。
此外,低音部分伴奏太草率。拉奏和拨弦要处理得当,不该拨弦的时候绝对不能拨,现在的伴奏听起来有些混乱。低音也要有旋律感,配合得不好就会产生干扰。咱们要注意低音旋律的走向,低音走好了对整体音乐也是有帮助的。把这几点再完善一下、再上一个层次,戏中的音乐水平会更高一些。我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不一定对,只是希望这部戏在内容上、形式上、音乐上做得更好、更美,让这部闽剧成为又一个经典剧作。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