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 刘晶:
我谈谈我的观后感。一般来说,舞蹈的叙事性差,抒情性比较强,我们这个剧好就好在是在名著的基础上去提炼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要去讲故事的环节。我觉得《家》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编剧只是把故事的大概架构搭建起来,如何让这个剧好看,这当然需要靠导演的功力了。
看后不满足的几点,首先,这里面的几个人物的个性确实不够明显。赋予在角色身上的内心世界也好、外形也好、语汇也好,要有明显的个性区别。几个人物相比较鸣凤会显得个性突出些,特别是鸣凤那个上步直膝勾脚往前一恭的动作,非常有个性,它代表了丫鬟那种卑谦,又很傲气的个性在里面。在整个剧里面,类似这种有个性特点的动作少了。其他的人物也应该提炼出来。包括觉新的一些动作,太大众化了,虽然穿着长袍很帅气,但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刚才有老师也说了,希望在舞蹈语汇上面多一些地域风格的东西,现在好像大众化的东西太多了,个性的不强,缺少了一些唯美的群舞段⋯⋯音乐方面,剧里面也出现了川剧、号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可是我觉得特色的延续性和铺垫还是不够,人物要有主题个性,音乐也应该有。
再说一下那个椅子,椅子是一个基本上贯穿全剧的基本道具之一。但不管它是制度的符号也好,封建的符号也好,每次出来的方式能不能有一点点变化?现在我觉得有点审美疲劳,每次出来的样子都一样,没有那种层层递进的感觉,没做到极致。
此外,一幕的婚礼感觉特别沉闷,不知道是不是专门营造成这种氛围的?四幕中瑞珏难产死的情节中,红光的出现我很喜欢,很有感觉。但是在这束红光之前有一灯光的处理,它照在群舞身上,显得特别花、特别乱,感觉跟当时的意境有点不太搭,不知道是打错了、还是灯光师和导演是想寓意什么?
一个精品确实需要长期打磨,它不是一次或者两次修改就能完成的,是要边演边改、边改边演来提升作品的品质的。精品也是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打造出来的。舞美方面,整个剧在场次之间大幕切换较多,这个幕的上下也是应该有节奏的,就跟舞蹈的动作一样,它也属于一种舞美动作。包括幕布下来以后发现皱皱巴巴的。还有舞美道具的上下场,尽可能做到无声,否则很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细节不精致,不讲究,总会觉得差一点。
最后的一点建议是,改企后的团队演员一般流动性较大,群舞不管怎么换人,排练一定要严格、讲究。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