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 顾芗:
由于小说比较复杂,徐棻老师挖掘出了书中的主要矛盾,那就是愚昧落后的矛盾,这也让后来“红汉人”的解放显得顺其自然。因为“红汉人”不来的话,奴隶永远存在,这也永远是一个矛盾。此外,本剧从人物设置到表演塑造都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剧中的主角“傻子”少爷,他不是真傻也不是大智若愚,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这个16岁少年的身上有着人性的真善美,这些真善美与成人、与常人、与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都是背道逆向的。在这方面剧本赋予得还不够多,剧中“傻”的行为和言语也不够巧妙。此外,还有一些角色的塑造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第一,女演员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塔娜和奴隶卓玛二人的个性和人物身份有些不明显。卓玛出场时自我介绍的形式与其他所有演员的出场方式不统一,建议在“傻子”唱完后,卓玛再表述更为合适。表演上奴隶身份要找准,要有卑微的表达语感和形体,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富贵之家的塔娜区分开来。
第二,大少爷造型有些偏“老”,与父亲的造型无太大差异。因为观众在现场的第一感觉是,大少爷出场时有点模糊,不清楚这个人到底是谁。大少爷和二少爷是同样得到父母宠爱的,在情感上面他们是不受压制的,因此可以考虑大少爷和二少爷的服装类似、大同小异,让观众能看出来是这家人的大少爷和二少爷,一目了然。
第三,女演员头饰略多。主要是卓玛,还有其他的女演员。头饰不能挡得太多,录像是近景,看着都有些挡脸,何况舞台表演远距离,就更不清楚了。到后面几场再看塔娜,面部就干干净净地显现出来了。建议小辫子垂下来的时候再略微上去一些,让演员的脸露出来,效果就更好了。虽然现场观众远距离看不到,但这样会使电视上呈现的效果更好。
第四,塔娜的服装稍微有点“跳”。是否让塔娜的服装藏化些?这样母女俩的形象个性会更和谐。舞台上要有典型形象,塔娜的妈妈也可以“藏西洋”,就跟大少爷二少爷一样,这样显得这家母女是受西方影响的,塔娜的服装就不显得突兀了。
第五,最后的造型中傻子的枪是否合适?最后的造型非常漂亮——傻子长时间地定格在那,倒在卓玛的怀里,卓玛高、他低,错落有致,傻子的边上有把枪,非常对称。我个人感觉这把枪似乎有点不太合适,因为从傻子上场时就不敢碰枪,因为他不愿意杀人,可到最后如果一把枪长时间地捏在手里,感觉像要拿起武器、一定要以杀生结束的。
最后,全剧的戏曲形体身段略少。整部戏剧中,在展现一些具体情节如抽打、斩首、格斗等项目时显得有些生活化,为了增加舞台戏曲效果,建议酌情增加。
此外,幕后帮腔的演员在台上也在动,这一点不太适合。因为帮腔的就是帮腔,帮腔的词是演员不能说的话,因此帮腔伴唱或许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或许是一种沉思状态。这方面我是外行,不是很懂,只是感觉有点散神。个人认为帮腔、伴唱、表演的演员要很有机的、很自然地随着情绪感觉走。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说得不对请多谅解。
(光明网记者张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