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别放过文艺作品里的“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别放过文艺作品里的“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6-28 19: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谢伟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艺术作品是人类心灵的映射与写实,从构思之初,就被创作者赋予了它启迪思想、温润性情、陶冶人生的诸多心思。不过,最初的梦想总是好的,但如何流传于世间,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则是考验艺术作品打造和琢磨的功底。

别放过文艺作品里的“小”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大型剧目锡剧《三三》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部根据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老先生的小说改编而成的锡剧,是一部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舞台作品,有着较高艺术水准、时代精神和正确导向。《三三》从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到今年获评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这一路走来,不乏对国家艺术基金对文艺作品“抓精品、攀高峰”的要求的渐进渐悟,并以此为目标,锤炼出自家作品的韧度和强度。

  文艺作品的反复锤炼,很多时候,要借助于外力的作用。文艺作品初创者纵使有过人的天赋,也终究是“一家之言”。从文艺作品的进化论而言,是需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角度围观与论辩。即便是一件已成气候的文艺作品,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此关上升级创新的大门,尤其在很多细节上,其实更有“捋一捋”“顺一顺”的腾挪空间。这种语境,我们也可以在《三三》专家研讨会上管窥一二。

  “该剧对女主角三三的二度创作缺乏具体的刻画”“人物桃子的转变稍显突兀,和作品的总体风格反差较大”“强烈的戏剧冲突后缺乏巧妙过渡”……没有泛泛之谈,也没有点到为止,在《三三》专家研讨会上,提意见、找毛病是与会者的主基调。到场的,无不是国内文艺创作的成名成家者,作为“专业的事就应该找专业的人”,他们更能够直入主题,对《三三》的故事主线、叙事节奏、人物形象予以细节的斟酌和打磨。这种众人拾柴,是让《三三》能够拾级而上,从此把作品整个立意和境界更上一层楼。如此精益求精,不啻是文艺作品之福祉。见功底的是,对于《三三》的集体琢磨中,都在于抽丝剥茧之间的推敲和论证。譬如对《三三》中一些非主角的小角色该如何回应进作品主线,与会者都给予了心境转化的延伸想法,从而让故事演绎到“举轻若重”。这种“小”处见真章,恰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一目十行的通篇审阅更加考验人心与眼力。

  不放过文艺作品里的“小”,才能见到作品意境里的“大”。这种维度,就正如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王俭寄语《三三》时所说的:“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情怀搅动大波澜、小格局渗透大气象、小清新蕴含大意境”。对文艺作品中“小”的落笔和着墨,看似不如把作品推动重来的大开大阖,但推敲其中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是成就大作的基本功。而在当下,这种“以小见大”,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美玉都是琢出来的,好文都是改出来的,好的作品都是精雕细琢的,而这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工匠精神。《三三》这场专家研讨会上,对于作品细枝末梢小小的“望闻问切”,给我们输出了一场文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场写实,凸显出国家艺术基金对于文艺繁荣的责任和担当。优秀文艺作品就应该这么来的。而这也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作品所必须秉承的初心。(谢伟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