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网络创作勿忘文学初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8-23 17: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栏语】

  为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发展,建设主流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观察”(原名“网络文艺评谈”)网报联动专栏,针对当下网络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评论。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择优刊登于光明日报。投稿邮箱:wenyi@gmw.cn、wyplzg@126.com期待您的原创来稿!

网络创作勿忘文学初心

  作者:网络文艺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主任 欧阳友权

  《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价值IP榜》7月12日发布。据《新京报》报道,在资本的追逐下,网络文学IP的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头部网文IP的版权价格已普遍在5000万元

  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催生,商业化的生产机制也已成为网络创作的强劲推力。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学类型像网络文学这样,无时不受到文化资本的掣肘,阅读消费、市场竞争、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等热词对行业的锐利渗透,似乎也在拿捏着网络文学的“命门”。

  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初,上网写作本是一件“无功利”的事,在网络发帖或连载作品只是出于作者的个人爱好。但由于缺乏盈利方式和经济收入,网站经营难以为继,创作者也少了些职业驱动力。2003年前后,起点中文网率先实行付费阅读体制,网站和作者有了收入来源,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在网络文学领域发挥作用。2008年成立的盛大文学尝试涉足版权运营,为网络文学与文娱业的整合互动开发拉开了序幕。至2013年前后,在IP热和“泛娱乐”概念的支配下,网络文学一跃成为互联网流量的入口,一大批热门的网络小说与影视、游戏、动漫、出版、移动阅读、舞台演艺等“联姻”而形成的全媒体产业链,让文化资本看到了商机。腾讯、百度、阿里等传媒巨头相继加入网络文学战场,小米、京东、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涉足这一领域。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资本市场的博弈。

  由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当市场的力量成为撬动网络文学业态的杠杆、其生产机制被纳入商业化的“槽模”时,“文学”的地位在哪里?或者说,名为“网络文学”的这一体裁,还是“文学”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关系到文学的本性和网络文学的命运与发展方向。

  诚然,文学确实蕴含了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是可以用于市场交换的,通俗娱乐性强的网络小说更是这样。网络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取劳动报酬,网站通过经营作品创造利润,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网络文学毕竟还应该是文学,而文学的价值往往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商业利益只能是文学的附加值。当我们创作或经营文学时,不能舍本逐末地放弃其核心价值——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初心。文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与纯粹的物质产品有很大不同:物质产品主要在于使用价值,使用之后,最后以新代旧;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以精神、情感、审美和意义世界的建构为目标。在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和传播“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力作就是网络文学的价值追求。

  文学本身兼具“精神”与“经济”的价值二重性。二者可以兼容,但又有主次、轻重之别,但人文审美的精神价值理应高于和先于其经济交换价值。在处理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好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如果把文学活动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为求得单纯的经济回报而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这不仅是对文学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有悖于文学的本性和作家应有的本色。

  事实上,一部文学作品包括网络文学作品,有没有商业价值、是否具有变现潜力,与该作品文学价值的高低并无必然关系,正如一位作家是否富有与其创作成就并不一定成正比一样。在当下,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娱乐消费的积极回应,极大地刺激了网络文学的整体业态,商业机制规约了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此时,无论创作者还是版权产业链上的经营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文学初心和肩上的社会责任。不要在“富豪榜”和利润账单面前迷失了文学本性,而要拒绝浮躁、抵制诱惑,追求长线效益而不是短期变现。

  作品只有靠品质才能传世,作家只能靠立得住的作品最终才能有立得住的“人”。历史从来不看一个作家赚了多少版税,也不会看作品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只看你为文学、为社会、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什么崭新的、有价值的内容。在充满功利诱惑的浮躁语境中,网络创作尤其需要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与责任,静心明志、守正创新。这样,当面对巨大的商业罗网时,就不会只顾眼前的苟且,而是能目视高峰,心向远方。(欧阳友权)

  【相关阅读推荐】

  周由强: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庄 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夏 烈:网络文艺批评的三个学理支柱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世界”

  李 春:网络大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实验场

网络创作勿忘文学初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