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中国有嘻哈》看网综如何精品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从《中国有嘻哈》看网综如何精品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9-15 13: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栏语】

  为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发展,建设主流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观察”(原名“网络文艺评谈”)网报联动专栏,针对当下网络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评论。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择优刊登于光明日报。投稿邮箱:wenyi@gmw.cn、wyplzg@126.com期待您的原创来稿!

从《中国有嘻哈》看网综如何精品化

  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闫 伟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Hip-hop音乐选秀,《中国有嘻哈》并未因小众化的音乐类型而被人忽视,却创造了“上线4小时点击量破亿”的收视纪录。不少相关关键词,陆续登上热搜总榜。难得的是,口碑方面也表现不俗。如是,小众化音乐的大众化逆袭,网络综艺的积极探索,值得玩味。

从《中国有嘻哈》看网综如何精品化

  首先是创新性。近年来,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观众逐渐对飙高音、苦情戏、导师转身、梦想是什么等桥段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往的节目中,素人学员和明星导师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种常见的组合形式。而在《中国有嘻哈》中,海选参与者均已是该领域的知名歌手,有着一定的实力。随着节目赛制的展开,学员和导师的沟通,就像“嘻哈江湖”的一场华山论剑:各显神通,相互切磋,既是比拼也是聚会,营造出共生同乐的狂欢氛围。

  其次是真性情。嘻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流价值是对生命个体的敬重、对真情实感的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对嘻哈音乐原汁原味的呈现,既能折射出歌者带着毛边和温度的粗粝生活,也是一种让人共鸣和动容的心灵呐喊。为了契合嘻哈音乐的精神实质,《中国有嘻哈》在海选阶段,尽量采取一种摆脱形式束缚的极简模式,没有过多包装和设计,只是你唱我选、优胜劣汰。随着选拔深入,舞美开始有所变化,以呼应各位选手的个性气质。这样,就使他们忘我投入,在歌声中真诚地诉说、宣泄、叩问、反思或批判。

  最后是戏剧化。有了戏剧性,才更容易调动情绪,引人入胜。《中国有嘻哈》主创团队深谙此理,设置了一系列戏剧化元素,来尽可能吸引观众。从海选、60秒自备作品,到freestyle、battle等,比赛形式不断变化,有效拓展了表现空间。其间,海选中的意料之外、晋级中的激烈交锋、选手间的相争相惜、制作人的意见分歧等,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外,对那位戴着面具的“嘻哈侠”的身份、实力、晋级结果等,还有意做了神秘化处理,吊足了观众胃口。

  诸如此类的收视兴趣点、舆论话题点,让嘻哈热持续至今,让《中国有嘻哈》成为一档爆款综艺。据悉,《中国有嘻哈》的创制初衷,是挖掘嘻哈人才、传播嘻哈文化,让中国的嘻哈歌手走向世界。节目的特色和亮点值得肯定,但毋庸讳言,在火爆背后,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例如,个别歌词内容不雅,专业术语不够普及,一夜成名的地下嘻哈艺人素质堪忧,多个创制环节有抄袭韩国同类节目之嫌等。

  有鉴于此,小众文化的大众传播、网络综艺的精品打造,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导向,有意识地剔除无病呻吟、灰暗消极、偏激暴力等负面内容;二是兼顾大众口味,把专业知识朝着通俗易懂的方向巧妙转化;三是以德艺双馨为标准,注重对创作能力、表演水平及道德品质的多维考察;四是切实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原创活力,力争达到“本土声音、国际表达”的效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中国网络综艺主动扬长补短,坚持“内容为王”,以更多优秀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愉悦观众的同时引领审美风尚。(闫 伟)

  【相关阅读推荐】

  周由强: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

  庄 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夏 烈:网络文艺批评的三个学理支柱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大格局”与“小世界”

  李 春:网络大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实验场

从《中国有嘻哈》看网综如何精品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