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江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江西省剧协主席 龙红:
从第一次看,我就非常喜欢《三三》这部戏。它在舞台上,呈现出了沈从文原著的散文诗式风格和世外桃源般的氛围。总体风格也把握得特别好。我最喜欢那段主題曲:“有一座幽幽静静石碾坊,青山绿水深深掩藏;有一个清清灵灵小姑娘,悄悄走进心的梦乡……”体现出这部戏幽幽静静、娓娓道来的特质,而轻轻灵灵的小姑娘,就是三三。不管是这部戏想表达的,还是人物特质,在主题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而空灵感和留白,给了观众心里呼吸和消化的节奏,整部戏看完了让人心里不堵、非常舒服。
和刚刚其他老师说的一样,可能昨天用力过猛,前半场音响的声音觉得有点大,有些破坏了《三三》最初的那种轻轻灵灵的感觉,但对整体来说,影响不大。
沈从文先生的原著《三三》,就是用这样一个乡村故事。诗意地、淡淡地述说自己的乡愁。所以,这也是这部戏最好的一点——没有特别渲染什么,只是自然地讲故事。
不管是这部戏的思想,还是艺术性、观赏性,我觉得在舞台上都得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艺术呈现。特别是三三这一人物的整个成长过程,贯穿每个点的脉络十分清晰。这样一个轻轻灵灵的小姑娘,从朦朦胧胧,到看到城里少爷时心里一刹那的震撼;然后因为少爷,她产生了对城市的幻想和勾勒,到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整个过程是清晰的。董红的表演也非常好,她小小的身板里蕴含着非常了不起的能量,在舞台上沉得下、也有爆发,很好地完成了三三这一人物。
刚才各位老师也说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吹毛求疵的阶段。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精品,讲究的就是细节。我也谈一些看演出时不是特别舒服的感受。
导演韩剑英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不管是舞台造型的画面感,还是对人物形体的提炼,一直是他的作品里所讲究的。在戏中,三三的人物形体与人物特质比较符合,体现出农业时代与土地连接在一起的、最本真、最纯朴的特质。除了导演设计的动作之外,董红还有一些自己的情绪动作,这二者之间感觉有些跳脱。
作为演员,我更想看到是的“以情带形”;但在戏中,我更多看到的是“以形带情”。在传统戏中,因为有服装、头饰、舞台背景,这种身形讲究非常漂亮,像一幅幅古典画。但这是一部现代戏,很多东西形成不了程式,不像传统戏中的程式美——演员做一个动作,观众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但对于现代人物,很难提炼出如此精到的动作,且程式多了,反而对三三轻轻灵灵的人物特质是一种伤害。特别是三三得知少爷死了后的那段身形,不是很美,整体看起来比较“拙”,感觉在有意识地加一些技巧,其实并无必要。希望能一直把握住“轻轻灵灵的小姑娘”这种感觉。
第二点不舒服的在于少爷。少爷得的是肺病,肺病的特点是气短,而现在的少爷在台上显得过于健朗、挺拔,并不是肺病病人的表现。特别是,在死之前还与三三激昂地唱了一大段,这也需要再考量。
在服装方面,很是精致、讲究,一些细节很到位。比如,三三的小坎肩做成了桃形,有些像肚兜,显出了女孩子的年龄和灵动的特质;裤脚边的一点小花边,映衬着上身衣服的小花边等。但最后的红围裙感觉不是很好看,虽然起到了一些色彩作用,但在最后一大段的重场戏里,对前面的服装美感有些破坏。还有,周护士有一套围巾加裙子的服装,不是很好看,裙子也显得有些劣质。
最后,场间暗场的次数多了一些,有没有可能减少?这说起来很容易,要解决起来却比较难。如果暗场的次数能减少一些的话,整部戏看起来会更显流畅,节奏感更强。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