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 谢振强:
整部戏从现场来看,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更好看、好听、流畅、紧凑。
从音乐上来说:第一,较好地坚守了川剧传统、经典的本质特征,又与当代观众审美有所契合,值得肯定。唱腔不算少,但没有太多絮叨的感觉,比较紧凑和流畅。第二,藏族音乐的结合,总的来说风格比较统一,不是“两张皮”,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应该说,王文训老师在这方面确实动了不少心思,也体现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能力和素质。
川剧院的创作研讨,能够把音乐主创人员请到现场,也体现出剧院对音乐的重视。戏曲的“曲”可谓半壁江山,视听综合艺术中的听觉,最主要环节就是曲。这一重要位置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进入操作层面,肯定会出问题。
上次研讨时提到,西洋管弦乐对西藏宗教神秘感的表现力可能优于民族乐队,但如果做不好,可能还不如民乐队的声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没有绝对,合适就好。我觉得现在乐队的气势、表现力、冲击力是有了,但还需要再精炼。乐池里67个人,去掉合唱、领唱,约55人,已经是相当大的乐队了,很多剧场是演不了的。此外,民族乐队整体的融合度不好,比较粗糙,还需要时间上的磨合。乐队的问题,不在于怎么用,而在于如何用更少的人员编制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这涉及到乐手的练习和乐器编制的选择,还有创作层面的加强,编配方面也有提升空间。乐队的现场伴奏,这一点需要坚持。戏曲演出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现场即兴,观众和演出团队的互动。坚持现场伴奏,也是对戏曲艺术的基本尊重。
另外,这部戏中,关于少数民族和宗教的神秘感不够,以及傻子是真的傻还是假的傻,恐怕还需要从音乐方面再斟酌。目前的音乐旋律过于明亮,没有神秘气质。傻子这一人物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我们从形体、造型、化妆、音乐等方面都可以做文章,形成专属这一人物的特质。戏曲艺术创作追求就是个性化。如果说音乐主题用在任何一个人物上都可以,就缺少了个性,还可以再挖掘。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