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原主编 黎继德:
在座专家中,我可能是看《月亮粑粑》次数最多的人。每次观看都有不同感受,会上会下也提了很多建议。昨晚看了以后,感觉这部戏在吸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加工、调整、丰富,虽然没有面貌一新,但实事求是地讲进步很大。
譬如秦雅云和郑昌生的关系,明显补了很多笔墨。比如,在学校危房坍塌一段戏中,昌生由过去在村民们的鼓动下被动地去救秦雅云,变成了非常主动地去救人,这就为他们后面的情感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秦雅云和女儿的关系也做了调整。在之前的一场戏中,秦雅云给了女儿一巴掌,现在这一巴掌没有了,却并不影响戏的情感表达。此外,第三场女儿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读研究生,现在是搞实验。如此等等。
我想先回到这个戏本身的追求上来谈一谈。
第一,它只有三幕戏。即便放眼全国,有多少戏曲是三幕戏的?这显然是编剧盛和煜的一种追求。他从开始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又从后来的复杂回到现在的简单。他想超越自己,超越湘剧,并且有他自己的想法。
第二,《月亮粑粑》完全是用大白话写成的,仅此也能看出盛和煜的胆子很大。他出身湘剧,太懂湘剧了,知道湘剧怎么写,但是他偏要这样写。尽管这给演员表演带来了困难,但也是一种尝试,不能轻易否定。
第三,大家多次提到,这个戏的人物的动作性或者戏剧性相对弱,它似乎更注意人物情感的开掘。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京剧《贵妃醉酒》算得上是名剧、名段、名表演,有什么戏剧冲突?有什么戏剧矛盾?但它就是经典。它的戏剧冲突是内在的、心理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梅兰芳先生是用精湛的表演层次分明地表现了杨玉环内心深处的苦闷、幽怨、纠结、无奈等种种情绪和矛盾。我不知道盛和煜是不是有意求之,因为他不是初学者,像他这样的作家,每处场景的安排,每个情节的设计,一定是深思熟虑、有其道理的。
湘剧中的大戏、名剧太多了,但跟《月亮粑粑》相比,都不太一样,后者完全是别开生面的一种写法。所以,我尊重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追求。
但是,不管你写什么、怎么写,戏剧最终还是写人。哪怕有一万种写法,最终的指向还是人。所以,观众也好,专家也好,可以站在一万个角度来看你的人物写得怎样,符不符合他的审美趣味。这部戏虽然已达到了较高水准,但因为是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今天仍来了很多专家提意见、出点子,说明这个戏还有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
一是关于教师转正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中央有政策和文件,强调一定要解决农村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部戏从1985年写到2015年,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似乎有点儿违和和脱节。能不能从1985年前推5年?这样是否好一些?
二是关于剧情的合理性。戏剧要为人物提供相应的行动依据。比如,秦雅云跟郑昌生的关系,其情感基础是什么?虽然现在有所铺垫,但仍觉突兀。再如,转正没批,秦老师一个人收拾东西打算走,严格讲也不是很合理。她难道不考虑女儿怎么办、丈夫怎么办吗?诸如此类。不知这里可否加点戏,如郑昌生可以劝劝妻子。但根据郑昌生的性格,他也不知道怎么劝,于是可能又挑起水桶去挑水。(刚才都表扬挑水桶的动作设计非常好,既含义丰富,又有喜剧效果。)这里再次挑水,就每场都有挑水的动作了。这样,既能表现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又能承前启后,让挑水成为一个贯穿全剧的“有意味的动作”。
现在看来,修改的重点仍是第三场。
首先是花球鞋事件,第三场应有所延续和交代。建议让女儿出场(哪怕在不同空间),秦雅云要送女儿一双花球鞋。尽管花球鞋事件已过去了很多年,尽管女儿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但从母亲的角度来讲,需要去弥补那份情感上的亏欠,这样就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和教育的意义。
其次,大家的意见集中在秦老师是否转正的问题上。在我看来,如果还按现在这样演,黄荆树小学依然办下去,那么秦雅云老师最好把转正名额让给继承者秀秀,因为这名额对她已没有太大意义,她更不愿自己的命运在秀秀身上重演或延续。这样,秦老师的形象更饱满、更感人,整个戏的情感、思想都将得到升华。
现在讲教育也好,扶贫也好,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同时还要让大家共同富裕,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在此背景下,黄荆树小学只有一个老师,的确显得有些落后了,不太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王评章先生说,能否由秦雅云主动提出来把这个小学合并到中心小学去,我觉得是一个金点子。这样更能体现秦雅云的胸怀,体现她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境界。而且,如果中心学校路远,孩子们上学不安全,秦老师也可以提出由她每天送孩子们到中心小学去。这样一来,秦雅云的形象就比现在动人得多。郑昌生也可以加入进来,背着秦老师送孩子,他的戏也就更丰满了。
全剧的风格,我很赞同陈鹏先生的说法,即建议统一到《月亮粑粑》的童谣上。故事是从这里来的,最后还要统一到这上面去。现在也多次运用《月亮粑粑》,但有点脱节,有点闹腾,不太统一。我甚至想,如果结尾处理成在《月亮粑粑》的童谣中,郑昌生背着秦老师送孩子们上学,那该是多么美丽动人、意境深远的场面。
我昨晚看演出时,还注意到王阳娟扮演秦雅云有个追求。秦雅云经历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王阳娟则用了不同的声音和演唱方法来演绎,这非常难得,但似乎还可以更好。王阳娟的演唱控制能力在戏曲演员中是不多见的,希望她有更高的追求,因为对每个戏曲演员来讲,演唱艺术都是永恒的课题。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