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书香贺岁,沪上实体书店年味浓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书香贺岁,沪上实体书店年味浓

来源:文汇报2018-02-24 15: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旸 王筱丽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市民过“文化年”“知识年”的需求在升温。春节期间,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红灯笼、春联、福字、年画、红包等节日元素的烘托下,申城实体书店年味浓郁。不少书店准备了阅读“盛宴”,与八方读者共享春节里的热闹与诗意。一家老小逛书店看书选书买书的情景随处可见,有的书店收银台前甚至还排起队。

  与此同时,新华书店、上海图书有限公司、现代书店、博库书城、大众书局、钟书阁、衡山和集、大隐书局等多家实体书店在店面陈列、图书推荐、文创设计上凸显传统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说,这个春节,实体书店在成为人们闲暇时光里“充电”的热门去处的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图书与文创有了温度,变身新春暖心伴手礼

  走进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书墨天香,礼尚往来”主题展台相当抢眼,多款图书主题礼盒吸人眼球。这是上海两大知名品牌新华书店、申活馆携手首次推出的“书礼”礼盒,以古诗词、汉字、民俗类图书为主,加入邮票、信笺、洒金临摹纸等特色文创产品,油墨书香中融入高科技AR技术,别致喜气有创意,是不少家长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首选。

  记者看到,“书礼”礼盒分四大品种、九个小品种,在上海新华书店37家中心门店及申活馆六家门店、多家线上平台同步发售。上海书城副经理赵锋告诉记者,“二十四节气礼盒”尤其受欢迎。这是一套能听的音频科普绘本,讲述独特的“时间智慧”,揭示自然界的魅力和农耕趣味;礼盒中还藏着一份邀请函,每天邀请几十名父母带孩子前往书城体验3D与AR技术结合的“二十四节气展”,感受节气之美。

  此外,主打AR技术的“璀璨薪火礼盒”和“写意大地礼盒”销量也不错,扫一扫书上二维码,图片变视频,读者能瞬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春节期间正值中小学寒假,沪上不少街道组织亲子家庭来上海书城开展主题活动,这些礼盒受到许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与上海书城同在福州路上的艺术书坊、古籍书店、外文书店也不约而同推出新年文创礼包。“上海老风情年画系列”红包、胶带、粘纸,杨柳青木板年画挂件和吸铁石,赢得顾客的青睐。据店员介绍,有顾客一口气买下50个特色红包赠与亲朋。在古籍书店“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主题图书区域,也有不少读者驻足浏览。记者了解到,上图公司精心策划了“开门红”“财神到”“报平安”“行大运”等进店有礼活动,年俗传统捏面人、DIY剪纸艺术、DIY元宵花灯、元宵金石书画雅集与读者相约古籍书店,这些互动性十足的年味沙龙,同步拉动了相关图书的销售。

  一些个性化书店,结合图书推出了有温度的周边文创产品。走进衡山和集,传统文化年俗展品凸显民间吉祥元素,青年艺术家文那的新年门神系列,融合了当代艺术美学,堪称抢手单品。身处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的“艺术红包展”,一枚枚“有态度”的红包巧妙运用剪纸、羽毛等设计,以精湛纸工艺改变了人们的世俗认知。“年画、红包等民俗文化,承载了人们朴素真挚的愿景祝福,也可以创意传递出艺术审美。传播传统文化,书店大有空间。”相关负责人白利说。

  文化迎新韵味足,“过年去书店”成新风尚

  从沪上实体书店策划的新春活动中不难发现,高人气的图书讲座活动、文创设计展览等,获得不同年龄层读者点赞。有学者认为,书香浸润、新风扑面的过节方式,愈发被人们认可,而实体书店所营造的人与书相遇、人与人互动的多层次体验,为点亮激活城市文化空间频频加分。

  上海的新年,因书店而添别样风情。比如,自去年底开业热度一直不减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是许多爱书人心目中的“网红书店”。走进这家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的书店,“新春佳节,我们来谈谈中国文化”的展板格外醒目。书架及展台上精选了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中国传统文学书籍,《一本读懂山海经》《海错图》等神话故事、博物学图书人气颇旺,还有解读中国山水画、围棋、宋体字、禅学等相关读物,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文化与东方美学的精粹,吸引读者驻足翻阅。在钟书阁徐汇店,每天都有青少年席地而坐沉浸书海。钟书阁徐汇店经理朱兵告诉记者,传统文化读物销量喜人,光是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四大名著》套装精装版就售出了近30套。

  随着沪上一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书店功能由单一的图书零售转变为城市文化生活休闲空间。比如西西弗书店今年初在沪新开的第五家虹口分店,充满了上海元素——老上海缝纫机、月份牌图片、百乐门等“上海风情”,与以上海为关键词的系列图书彼此呼应,读者能尽情“阅读”上海的传统和摩登。

  多名书店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实体书店多元业态的融合,满足了读者多方面需求—过年逛书店,这里不仅是安静看书的心灵憩息之所、与学者交流的精神场域,也是偶遇各种文创惊喜的创意空间。(许旸 王筱丽)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