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岳凯华
时至今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已经成立有一年了。这一年间,网络影评贡献颇多,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随着网络介质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全面普及,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推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影评也因时而兴,乘势而变,迅疾从纸媒向互联网转移,频频现身于互联网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新”影评在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上每日以数以千计的数量发力,左右着普通民众尤其是00后受众的观影选择,或扫视欧美新片,或评论国产影视,或介绍影视知识,或聚焦新老影人,或为院线和网络影片打分,或创生影评时尚语汇,既极大程度地激活了影视批评家的想象力,又因其信息量大、体式多样而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拓展了电影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但是,当下的中国网络影评还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为商业资本所把握和掌控而带来和引发的隐忧。
随着电影产业化模式的逐步拓展和市场化趋势的日益深入,“人人都是评论家”正逐渐成为现实,当今电影的操盘手、制作者、导演、编剧、影评人乃至观众自己都已清晰地意识到网络新媒体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自媒体所推出的影评力量不断崛起。于是,传统影评压力与日俱增,而作为颇受普通大众追捧、喜好的网络影评却日渐被商业资本以出资或融资等方式所绑架。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大量投注于网络影视平台以及专业评分网站,一些影响大的微博、微信影评公号亦被高度重视。因此,互联网上本已存在、脱离了“红包影评”的独立影评人日渐稀少,而“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反而被越来越多地被培育了出来。虽然自媒体中依然有不少影响力大的影评意见领袖难被收买,但当下不少网络影评在相当程度上被电影片方、广告商、院线等投放资本所操控也是不争的事实。消费社会的商业化观念和市场化行为无孔不入地侵入到了网络影评领域,商业资本的控制使得网络影评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在商业资本的控制下,一些影评人不再专注于内容,而是急功近利地着力于开辟网络影评盈利方式,将自媒体当作一种盈利的媒体来运营,执着于用户注意力经济、流量变现利益的获取。一些网络影评人虽骄傲地声称坚守“不被片方和市场左右”的独立立场,但也常常心安理得地接受诸如好莱坞片方或知名导演、院线媒体招待会的邀请和厚待;一些网络影评看似站在与用户统一的立场,但殊不知对于用户点击与流量拜物教的崇拜正是一种隐蔽的资本依附形式。因此,一些写手为了吸引网民自然也就尽情地进行网络影评的批量生产,靠点击率高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之类的作品来实现商业运作和经济盈利。即使面临政府部门、权力机关的查号、封号、禁言或导演、制片人之类影人的一纸诉状也在所不惜,使得清朗网络空间的营造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另一方面,有的人不看电影就发表批评或侮辱性评论。这不仅伤害电影评论的声誉,更会影响电影的健康发展。在网络评论领域,“要让观众有发言的权利”,这一点多数人未曾有过质疑。但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些机制和规则,避免不客观的评论。比如,应该看完一部影片再发表议论,评论时不应进行人格侮辱……这些都应成为基本共识。
事实上,随着国家对网络文艺工作的重视,低俗、庸俗、媚俗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影评注定将无处藏身,只有严谨求实、科学规范、思想精深、尚品味、崇格调、讲责任的网络影评才大有发展前途,具有责任担当的网络影评才能走得更稳重更长远。
因此,网络影评作为精神产品应该不为金钱诱惑,不因商业利益而动摇,而在影视评论的写作中也应当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拓宽评论视野,追求专业质量,立好标准,把好尺度,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作者岳凯华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