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受到大部分观众喜欢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舞剧《杜甫》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邓东源(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舞台剧是要到人民中去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要接受不同文化层次大众品鉴的,能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喜欢,就算取得第一步的成功。
一部原创舞剧,不必苛求面面俱到,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塑造好,让90后、00后喜欢就很有价值。舞剧中用音乐描绘历史人物是相当困难的,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矛盾变化的音乐最难写。就像国画,画人物难度最大。
就舞剧《杜甫》而言,我有几点感受。
第一,音乐语言的选择比较准确。描绘唐朝走向衰败的音乐应该是凄美的,因此该部剧作曲时抓住了“凄美”这一音乐形象。而且,古典音乐元素的运用也较准确、合理和科学。
第二,音乐创作的整体布局比较合理,音乐紧扣了每一个舞段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以及发展,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有张有弛,描绘人物的个性很细腻。
第三,选用的乐器比较准确,合理地应用了古琴、埙、萧、古筝等民族代表性乐器。不过遗憾的是,古琴的运用不够突出,出现的次数不够多。古琴于西周尧舜时期便已盛行,如此悠久的民族乐器应该在《杜甫》剧中多次展示,这是我们音乐创作人的责任。如描写夫妻柔情慢板舞段,若是杜甫在弹奏古琴,他妻子在跳舞,这样形象则更鲜明些。
第四,音乐语言和音乐发展与舞剧的故事情节吻合比较好,这一点体现年轻的编导与作曲有沟通,如果没有沟通一定达不到这一点。
第五,整个舞剧的定位点比较高,高标准创意、高标准设计和编排、高标准组织演出,而且定位为是一部演给现代人看的舞剧,手法新颖、大胆,音乐讲究、动情,扣人心弦。
最后,我谈几点建议:第一、音乐上,有些环节静态的描绘性音乐偏静止的慢板时值上长了一点,可以适当做一些精简,也利于舞段精简,突出重点和亮点。避免时值拖太长让受众有厌烦情绪。第二,有几处打击乐,听起来震耳欲聋的感觉,且是采样音乐,过于现代,让受众感觉与剧情有不够吻合之处。建议改用石头或竹竿敲击声(也可以采样),用石头或竹竿敲击碰撞发出来的声音更感人一些,更原生态,更符合剧情需要,更让受众身临其境,瞬间受到感染。
衷心祝愿舞剧《杜甫》在不断打磨后,越来越好,越走越远。(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