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2018-07-06 10:4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访青年书法家曾宪良

  蚩尤故里湖南新化,以梅山文化闻名遐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风土人情。青年书法家曾宪良,便生长在这里。多年的耳濡目染、勤学苦练,让他的书法功底逐渐加深,尤擅行草和隶书。作品格调高古,苍劲中不失优美,厚重里有着洒脱。书法《丝路古诗文》,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项目。“路犹长,定当不竭努力、砥砺前行。”曾宪良常说,自己犹如一粒种子,只有沉下去着床泥土,才能萌芽抽叶、不断成长。

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曾宪良近照

  幼时在外公家长大,住在一栋百年老木屋里。南方的山雾和雨气,吸附在木板、粉墙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水印图案。这些奇形怪状、斑驳陆离的图案,为曾宪良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他每每从厨房捡来木炭,对着图案在墙上描画。经过早年的涂鸦,他对字形结构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学生时代,他的作业本时常在班里作为范本传阅;大学期间,在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大学毕业,曾宪良到乡村中学教书,一待就是11年。期间,他将一间废弃的教室修整为工作室,用一块废黑板、一个破床架拼凑成创作台,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字、看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他依然保持平和的心境,在艺术创作中自得其乐。2011年,通过选调考试进城工作后,面临更大的压力,曾宪良经常挑灯夜读、抱帖而眠。生活的磨砺,让他的艺术语言变得更加硬朗,作品有了涌动的生命情感、蒸腾的时代气息。近年来,曾宪良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展览,如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行书展、全国草书艺术大展、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白石艺术节全国书法展等。

  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周劲松评价说:“纵观曾宪良的书法艺术,我以为其主要特点是楷隶凝重而不失灵动,行草率意而沉雄,始终恪守和秉承着汉魏遗风,不华丽、不妖冶,不会令人激动得大呼大叫,却硬朗沉着,讲求实质,平实里见风骨。”书法《丝路古诗文》,是曾宪良的代表作,从2013年开始构思创作,包含30幅作品,以大尺幅和大字居多,充满苍茫浑茂之气,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书写大漠风光,弘扬丝路精神  

《丝路古诗文》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在这条拓荒、光荣、梦想与开放的路上,不仅互通贸易和技术,还交流了思想与文化,留下了璀璨的诗篇。”曾宪良表示,希望梳理相关古诗文名篇,创作一系列书法作品,来表达对丝路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构思完成后,他翻阅了《史记》《汉书》《后汉书》《边塞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诸多图书资料。张骞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玄奘西天取经……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曾宪良的创作热情、自信和灵感。他每天耐心临摹古帖、锤炼笔墨语言,以期达到艺术风格与丝路精神的完美结合。“随着临摹、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在我眼前更加明晰。”曾宪良介绍。

  由于工作繁忙,他只能抓紧一切碎片时间来创作。集中创作期间,更是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全身心投入。时间一天天过去,废纸也越来越厚。对待艺术,他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丝路古诗文》系列终于获得了业界认可。在作品集自序中,曾宪良坦言,这些作品还很不成熟,甚至稚嫩,但无法抗拒的激情跃然纸上。因创作之际,眼前总是闪现出丝路英雄张骞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当此时,丝绸一样柔软的毛笔,内心如青铜之骨骼,坚硬而劲挺,充满力量。”寥寥数语,打动人心。

  “作为一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荣耀。基金的资助,有效地改善了创作条件,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艺术。”曾宪良表示,新化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基金的资助,引起了当地人对文化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的关注和重视,加快了全县文化建设的进程。在他看来,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要有一点“百年之想”,想想作品的文化价值、长远意义。“这种‘百年之想’,可以激励人们在艺术创作中保持敬畏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