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标杆式的中国音乐剧
——在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冯学忠(陕西省歌舞剧院一级指挥):
在当今中国的主旋律音乐剧中,《国之当歌》可谓一部标杆式的作品,应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该剧在音乐创作上非常接地气,用的完全是中国人的音乐语言。新创的音乐和聂耳的作品有机统一,几无违和感。几个重要唱段尤其精彩,例如聂耳和小莉的二重唱《爱的涟漪》,以及聂耳最后一段咏叹调。另外,序曲别出心裁,让人叹赏。
当然,作为一部艺术作品,音乐剧《国之当歌》也并非尽善尽美。接下来,如何继续打磨?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首先,第一场“海上明月”中,聂耳擅自改了黎锦晖的乐谱,舞台上首次出现了矛盾冲突。观众很期待这里有点戏剧情节出来,但一句开玩笑式的“不过改得还真不错”就草草过去了,有点意犹未尽。
其次,《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在第六场“风云儿女”中,早早就出现了,对后面的高潮有所冲淡。事实上,《义勇军进行曲》是在聂耳拿到田汉的歌词后才出现的。
最后,聂耳和小莉的二重唱《爱的涟漪》一共出现了三次。前两次比较到位,第三次有点潦草。如果第三次出现时,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可能会对戏剧发展、人物塑造有所帮助。
一部舞台艺术作品,从2011年开始,七年间不断打磨,体现出了一种自觉的文化担当。这种精神,值得其他院团学习。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音乐剧《国之当歌》的持续资助,也相信上海歌剧院有实力,把该剧打造成一部高峰之作。